日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发改委共同牵头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点专项规划,也是指导“十三五”期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是: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划完成投资10300亿元。其中铁路完成2300亿元,公路完成4800亿元,水运完成200亿元,民航完成9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完成2100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成“互联贯通、功能完备、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覆盖更广泛、结构更优化、衔接更顺畅、服务更优质、运行更智慧、生产更安全、发展更绿色,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其中,涉及智能交通的内容如下: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智慧交通建设初见成效, 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可靠。 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办公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 高速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 统( ETC )实现全国联网 和主线收费站全覆盖。 所有 一、 二级公路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 成都市率先开展了公交电子站牌、 交通诱导等系统建设。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点路段、渡口码头、 客运站等重点区域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 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
发展思路
创新运输组织模式, 推动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的主导作用 ,积极推进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积极推进“互联网 + ”便捷交通建设, 利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技术, 优化运输服务模式, 促进公众出行便捷化、货物运输物流化。 加强交通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促改革。 积极推进综 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各运输方式管理协调机制, 打破行政界限和部门壁垒, 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邮政业发展,加快形成“ 大交通”管 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发展目标
“互联网+”便捷交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联网售票服务三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覆盖率达到100%,高速公路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车道覆盖率达到40%,城市公交“一卡通”覆盖比例达到90%,重要港口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建成三个平台,即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平台、安全保障平台、行业管理平台,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可靠、高效运转的重要外部保障。
优化运输服务系统
推动城市公交路线向城市周边延伸,在有条件的地区对城乡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促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继续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优化公交线网,完善配套设施,升级运输装备,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支持成都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等大容量快速公交模式。
推动传统出租汽车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即时电召、定点候客、网络预约等模式,规范新型网络预约出租车发展。建立出租汽车运力动态调控机制,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完善公交换乘设施,结合公交枢纽及站点布局,同步推进城市汽车停车场建设,积极推广“P+R”停车换乘出行模式。
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按照客运“零换乘”理念,鼓励发展旅客联程运输,支持“空铁通”、“空巴通”等联程联运服务模式创新。推进跨方式出行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发布、实时更新、便捷查询。推广普及电子客票、联网售票、实名制购票,完善旅客联程、往返、异地等出行票务服务系统。推行跨方式异地候机候车、行李联程托运等配套服务。
(二)促进现代化物流集约高效发展。引导多式联运关联企业加强信息互联和联盟合作,支持有条件的运输企业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开展无车承运物流创新试点。引导企业创新多式联运全程运输组织模式,大力推行“一单制”联运服务,实现一次托运、一次付费、一次签到、一票到底。
夯实支持保障平台
(一)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
推进信息服务“畅行四川”。整合各种客运方式出行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全省的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平台。支持互联网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完善各类交通信息平台,提供涵盖运输、停车、租赁、维修、救援等领域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法推广形式多样的交通信息服务应用软件。依托移动互联终端,推动实现掌上完成导航、票务和支付等服务。建设覆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及进出城交通、城市停车、充电设施等领域多元化、全方位信息引导系统。
加快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推进公交“一卡通”省域、省际联网,扩展传统公交“一卡通”的支付领域和支付渠道。继续完善高速公路ETC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率,提升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和效率。依托高速公路ETC收费省际联网,结合服务区运营,扩展ETC收费卡支付及消费功能。
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鼓励跨区域、跨行业物流平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强化多式联运信息集成和交换。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设承载信息汇集、信息查询、政策服务、行业监测以及“一单制”电子标签码赋码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交易平台与省共信息平台对接。
在主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用户分类、货物代码、机构代码、运力分级分类标准、诚信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推进重要物流园区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信息系统,应用现代识别、感知定位、自动换装等技术,大幅提升大宗物资、集装箱、快递包裹等重点货物运输组织效率。提升交通运输在线协同管理能力。
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建立交通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完善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标准,促进交通运输领域信息资源高度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优先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要素、民生保障服务等数据向社会开放共享。
(二)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交通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完善交通行业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处置能力建设。以技术进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步伐,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与决策平台,形成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系统。
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采用和推广智能交通技术,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水平。推进行业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在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领域取得一批国内领先、实用性强的自主创新成果,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围绕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强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标准的协调衔接。推进基础设施建养、运输服务、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依托交通运输“走出去”,带动装备、技术和运营服务等标准的国际化。
《规划》原文请点击链接://www.ladysslipper.com/uploadfile/2017/0418/201704181203581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