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智能交通的研究和推进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S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必然选择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更是突出了物联网智能交通的地位。
智能交通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为交通运输来服务,它的基本特点是利用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利用为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一种高效的和多样化的服务。智能交通系统也是建设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
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北京市智能交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公交车、高速收费、智能停车、电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ETC车道全面覆盖
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ETC系统已经成为我国ETC运用规模最大、覆盖最广、使用效率最高的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北京市高速公路ETC车道已达到412条,ETC的用户已经超过100万,达到了107万用户量,通过ETC电子收费交易的交易量已经占到高速公路收费量的30%以上。
据葛昱介绍,从2010年9月28日北京市就启动了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示范工程。北京市ETC的客户网点覆盖了所有远郊区县,并建设了呼叫中心、短信、客服网站、移动充值平台。下一步考虑逐步推进ETC系统的建设,加入山东、山西等省市,进一步扩大以北京为中心的ETC联网范围,同时尽可能地为广大的高速公路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便利服务。
叫车软件效率提高
据了解,自北京市出租车电召平台推出以来,日常每天电话叫车约4000单,总体的成功率是70%左右,4小时以上的预约成功率能够达到95%以上。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陈智宏介绍说,目前的数据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正往好的趋势发展,"因为刚开通的时候它的总体成功率不到50%,4小时以上预约成功率只有68%。"
市民在逐步习惯电话叫车,这是非常好的趋势,未来的计划是希望能实现接单量每天1万次。除此之外,关于手机打车,现在也已经有摇摇招车、滴滴打车等手机叫车软件完成了与全市统一平台对接,并已上线试运行,这些将为市民打车提供更多选择。
"我们希望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然后提高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逐步地从绕马路向定点候客方向转变,你电召我再出去接,避免一些无效出行。同时,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让市民感受到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吸引市民从自驾方式转移到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打车出行,这个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
公交车卫星定位
在公交的智能化方面,北京市建成了公交卫星定位调度系统、路口公交的信号优先系统、公交枢纽的集中调度系统和可视化管理系统,还包括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的智能系统,这些信息化或者智能化的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服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有网友提出建议,多建设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可实时显示车辆到站时间或者是能用手机等终端去随时查询。陈智宏回应说,近期会推出手机公交信息服务,现在已经完成了第4次的路测,年底前应该有77条线路会首先推出这项服务。
据陈智宏介绍,如果京内近700多条公交线要实现全面覆盖,需要许多硬件条件,目前2万多辆公交车中只有1.2万辆有卫星定位的数据,这个项目已经立项招标,预计2015年年底能够全覆盖。公交的电子站台服务未来也会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最终实现车辆的全覆盖。
智能交通向智慧发展
2012年年底,市交通委就启动了省际客运实名制联网购票工作,陈智宏说,铁路、火车票、包括机票现在已经实现了实名制,实名制能带给人们非常显而易见的好处,它不仅能够规范经营、运输等,也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便利。
另据悉,目前北京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共有17条线路、270个车站在运营,总里程为456公里,最大日客运量已突破了1100万人次。
针对轨道交通的故障问题,陈智宏说,轨道交通故障的应预案分得很细,并有一套监控网络和调度网络去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我们希望最好5分钟之内解决延误,如果说站内乘客较多,我们希望1小时能疏散人群,尽量避免出现2小时以上大规模人群滞留的行为。"
下一步,将实现交通运输及重点行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100%覆盖,重点推动服务于百姓、能为百姓出行提供更多效率、更多便利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同时,将交通数据的分析和运营技术,同交通运输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来为市民提供更多为民生、贴心、贴身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