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出租车行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00年车辆规模扩大到1700辆,一直是“个体经营、挂靠管理”模式。10多年来,市中心城区面积从5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40平方公里,人口从80多万人增长到140多万人,GDP从410亿元增长到2500亿元,而出租车总量没有增加一辆,市区“打的难”矛盾极为突出,社会呼声强烈。其间,襄阳市政府也曾多次考虑新增车辆,但由于部分“存量”挂靠经营人的抵制,以及担心会形成新增车辆—继续挂靠经营--服务质量低劣--群众不满意的恶性循环而作罢。
2013年4月,襄阳市政府和交通运输局慎重研究后决定,借助市公交总公司的技术、人才、管理、资源优势,组建一家国有出租汽车公司,统一经营新增的500辆出租车,同时明确要求新公司要以以及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最高经营准则,以出租车和谐劳动关系以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和新模式是否运行成功的检验标准。
新公司一班人创新管理思维,凝聚多方智慧,开发出租车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出租车经营状态的全程实时监控。同时,新公司突破历史禁区,彻底抛弃挂靠、承包、班费、份子钱的传统做法,大胆采取考核制员工管理新模式,实行公司购车统一经营,招聘员工签订合同,结合业绩考核发放工资,同步办理社保保障权益。目前,襄阳市城区已新增出租车400辆,新公司车辆实载率达到71%,乘客满意率达到99.8%,市区“打的难”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新公司全新品牌形象已经确立,受到市民广泛欢迎和出租车同行的赞誉。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领导,为改革提供组织保证。2013年4月初,市政府成立了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成员主要由宣传、交通、公安、监察等15个部门和襄城等8个区政府有关负责人组成。本着务实、有效推动改革的原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宣传动员组、行业改革组、市场维稳组、后勤保障组,分别由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的领导牵头负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二是掌握舆论主导权,为改革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第一阶段,重点围绕民生诉求宣传报道市民打的难的现状,全面曝光经营服务质量问题,邀请部分经营者和驾驶员乘坐出租车,亲身感受“打的难”、亲身体验“服务差”,通过现身说法,提高从业人员群体对行业改革的认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营造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舆论氛围;第二阶段,重点围绕行业现状进行宣传,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凝聚改革共识,听取市民群众对出租车客运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让理性因素占上风;第三阶段,重点宣传介绍省内外解决打的难的一些成功经验,制作“他山之石”专题宣传片在媒体连续播放,引发社会热烈反响,让市民和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其中;第四阶段,重点宣传解释本市解决打的难的基本想法,凝聚改革智慧,以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成功的舆论宣传,为打破按照既有出租车公司车辆存量比例均衡分配的“和稀泥”方法,将全部新增指标特许给新组建公司,顺利实行考核制员工管理新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三是多措并举,为改革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首先是稳妥处理“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对新增出租车实行考核制员工管理模式,对原有1700辆出租车暂时维持挂靠经营模式,避免因不稳定因素干扰改革,但通过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其次是强化维稳机制,对改革过程中可能潜在风险进行了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全面掌握和收集行业动态信息,发现涉稳苗头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动员各区政府对近5000名驾驶员实行社区包保制度,逐一核实姓名、居住地址、联络电话等13项信息,做好人员动态防控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3年5月份,先后妥善处理了部分人力三轮车经营者和部分C5驾照残疾人员诉求获得新增出租车经营权的上访事件;其三是强化市场秩序监管,2013年,共查扣各类非法营运“黑车”98辆,其中黑出租34辆,电动车及摩的64辆,规范出租车416辆,查处乘客投诉案件253件。
四是研发车辆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能力。新公司投资1000万元开发出一套高度集成、便于操作的出租车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公司对车辆营运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监控,成为考核制员工管理全新模式成功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构建载客感应子系统,破解票款监管难题,为新模式提供坚定基石;构建智能调度子系统,破解运营过程监管难题,详细掌握和统计出租车运营规律,为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支持;构建3G视频监控子系统,破解可视化监管难题,为出租车安全、规范运行提供保障;构建“一卡通”系统,破解支付方式单一难题,实现公交与出租车“一卡通刷”,同时,驾驶员刷卡收入可实时上传至系统后台统计汇总,成为月底核算工资的重要依据;构建电召子系统,破解个性化服务难题,既满足了乘客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也有效减少了出租车空载里程,提升了营运效益;构建清分清算子系统,破解票款准确回收难题,实现营运票款的日收、日清、日结、日分析,为全面及时掌握公司经营状况和驾驶员个人收入提供了准确依据;构建燃料支付子系统,破解成本实时监管难题,并据此对驾驶员燃料消耗进行考核和奖惩兑现,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有据可循;构建综合报表管理子系统,破解数据处理难题,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数据处理利用效率、车辆营运效益和公司管理效率。
2014年1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襄阳公交“出租汽车营运监测管理装置”的专利申请,将推动出租车行业“公车公营”的改革发展。
五是借鉴管理经验,推行考核制员工管理新模式。襄阳市公交出租车公司除了采取公开招聘驾驶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实行员工制管理外,重点借鉴公交车经营管理经验,针对出租车经营特点,制定了工资分配、安全管理、营运服务、车辆技术、员工管理等“五项制度”,同时实行考核制,即员工工资收入与个人出勤、服务质量、安全状况、营运收入、燃料消耗、车辆维修和社会评价挂钩,进一步激发出租车驾驶员优质服务、安全驾驶、节能降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五项考核制度的实施,使襄阳市公交出租车公司彻底实现了经营管理“零挂靠、零承包、零班费、零份子钱”,真正做到了公车与公营,为建立出租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