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日平均每天堵车1小时55分钟!12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2013年北京市交通运行分析报告发布,由于出行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2.2%,且小汽车比例也略有增长,因此,2013年道路运行情况不如2012年,相比之下,2013年工作日平均每天要多堵25分钟。
为何还是堵?
每天909万人次自驾出行
2013年,本市六环路内日均出行总量(不含步行)达到3099万人次,比2012年年底增加了66万人次。
聚焦中心城区,日均出行总量(不含步行)达到2779万人次。其中自驾出行占去三成,为909万人次;另外706万人次搭乘公共电汽车出行,572万人次则选择坐地铁;336万人次骑自行车出行;181万人次坐出租车出行;还有75万人次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出行。
虽然本市2013年继续实施机动车总量调控措施,但汽车保有量依然增长了23.6万辆。其中私家车净增19.6万辆。
本市实施机动车购车摇号政策已经整3年,机动车总量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但是希望成为准车主的群体也在迅猛增长。截至本月8日24时,小客车配置指标累计收到个人普通小客车申请和确认延期的已达1841213个。
由于出行人次和小汽车数量的同步增长,2013年工作日高峰时段属于轻度拥堵等级,但距离中度拥堵指数的“门槛儿”只差了0.5,同比增长了4.2%。
何时最拥堵?
晚高峰比早高峰更堵
拥堵和拥堵也分级别,有“蹭着走”的拥堵和“完全不动”的拥堵。2013年,工作日平均拥堵时间达到1小时55分钟,同比增长25分钟。其中,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持续时间分别延长了10分钟和15分钟。
统计显示,去年工作日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为5.0,同比增长5.2%;晚高峰交通指数为6.0,同比增长3.6%。晚高峰交通拥堵水平仍比早高峰严重。
早晚高峰的严重拥堵天数也分别增加了3天和6天。其中,早高峰一共出现了4个严重拥堵天和57个中度拥堵天;晚高峰共出现30个严重拥堵天和88个中度拥堵天。
所谓严重拥堵,是全市大部分道路拥堵,居民一次出行需要多花费1倍以上时间。而中度拥堵是指路网上大量环路、主干路拥堵,居民一次出行需要多花费0.8倍至1倍时间。
高峰时速提至25.8公里
据介绍,去年,全路网工作日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为5.5,比2012年的5.27增长了4.2%。其中9月至12月交通拥堵处于“中度拥堵”水平,2月处于“基本畅通”水平,其余月份均是“轻度拥堵”水平。
虽然出行的人多了,拥堵时间拉长,不过本市高峰时段路网运行速度反而提高了,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能到每小时25.8公里。
畅通路段和拥堵路段都有增长。其中,畅通路段增加了2.3个百分点,严重拥堵路段增幅为0.2个百分点。
早晚高峰路网平均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7.4公里和24.2公里,比2012年提高了2.6%和3%。
怎么缓拥堵?
缓解拥堵地铁最给力
虽然出行人数增加了,不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持续提升。这也是拥堵不如想象中猛烈的原因之一。去年的数据还显示出,地铁在缓解拥堵方面最“给力”。2013年,本市居民各种交通出行构成中(不含步行),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达20.6%,较2012年底增长了3.8个百分点,增幅最明显。而地面公交、出租车、自行车出行比例都有小幅下降。随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65公里,轨道交通在公共客运分担出行量中已经占到44.8%。轨道交通在构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方面,作用显著。
公交出行年底提至48%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根据市民出行的新特点,“量体”缓堵。2014年,全市交通行业预计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5左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8%,比去年增加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