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对外正式发布了《“建设祖国立交桥”综合交通战略规划》,至此中国交通规划行业备受关注的“祖国立交桥”计划,终于显山露水。
根据该项规划,未来湖北将加快形成由多种交通干线构成、联结各市、对接国家综合交通网的“五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这是迄今为止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交通建设规划。以2020年为目标年建设“铁公空水邮”五大交通运输枢纽。“祖国立交桥”计划,就是湖北升级版的“九省通衢”。
此前5月,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出台了国内首个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通过“祖国立交桥”建设计划,湖北省对内将快速交通网络升级覆盖至“一主两副”经济区;对外将形成以武汉为圆心的中部区域性交通枢纽。
但在现实的另一面,“祖国立交桥”计划在酝酿之初,争议之声就不绝于耳。在整个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该计划的推出无异于利用投资拉动经济的“稳增长”之举。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则是庞大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趋凸显之际,“祖国立交桥”融资模式,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祖国立交桥”交通规划的酝酿始于2011年。据了解,当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间隙,交通部与湖北地方就曾提出,有意将中部的湖北省构建成中国的综合交通网络枢纽。
时隔一年,2012年9月,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交通运输战略规划、项目实施、技术指导、教育培训等展开全方位合作。
历时两年的酝酿和规划,“祖国立交桥”计划正式“出炉”。规划显示,以2020年为规划的目标年,在铁路方面,将建成以武汉为中心,布局合理、内联外畅、功能完善的“六纵四横”铁路网。快速客运铁路覆盖全省,形成武汉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全国主要经济区3-4小时快速客运交通圈。
在公路方面,将加快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网。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7500公里,基本建成“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
在水路方面,将加快建成以亿吨级武汉新港为核心、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以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为核心、干线畅通、干支直达的内河航道体系。
在航空方面,将加快形成以武汉天河机场为主、支线机场为辅、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分工合理、功能互补、中转便捷的机场布局和国际国内覆盖广泛、干支衔接的航线网络,吞吐能力、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全省民航运输机场达到6个,建成若干个通用机场。
在邮政方面,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增强政府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如此大规模、全覆盖的综合性交通建设规划,在湖北的历史上还是首次。”一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内部人士评价,“祖国立交桥”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实质是在中部地区构建一个以湖北为枢纽的立体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祖国立交桥’交通建设规划,是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祖国立交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湖北省“一主两副”的发展战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分析。
所谓“一主两副”,是指湖北省提出的以省会武汉为核心,通过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地区协调发展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
地处湖北东部的武汉,与地处湖北中西部的襄阳、宜昌,构成了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三极”。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受制于交通因素,“三极”之间的商贸、物流、人才流通极为不便,在一定程度上让“三极”成为三个相对孤立的个体区域,缺乏协同效应。
随着汉宜高铁的开通,武汉到宜昌的车程缩短至2小时,未来随着西武高铁的建设,武汉跟另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车程也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三极”之间将建成更为紧密的交通网络。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祖国立交桥”建设规划,2020年湖北省将基本建成“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不仅是“三极”之间,各个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市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秦尊文评价。
不止于此。按照这个规划,整个湖北西部地区的交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在秦尊文看来,湖北旅游产业的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例如三峡、神农架、恩施等,“西部交通一旦改善,旅游产业将获得爆发式增长。”而在湖北省外,随着“祖国立交桥”计划的实施,湖北在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彰显。“这个规划规模巨大,是把中部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考虑的,而湖北位于中部地区的核心位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州说。
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2020年,武汉至湖南长株潭、江西昌九(指南昌、九江)、河南中原城市群等地区将实现1到2小时通达。
与之相关的一个背景是,近年来湖北致力于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基于此,构建以武汉乃至湖北为核心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成为湖北实现中部崛起“领头羊”的战略需要。
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省GDP增幅为9.7%--在中部五省(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中,仅优于河南,排名倒数第二,湖北经济增速,已出现明显的放缓态势。
在此背景下,“祖国立交桥”计划的出台,不乏有地方政府保增长的考虑。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今年上半年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进出口总值增速3.6%,而固定资产投资则增长高达28%。无疑,在出口不畅和内需乏力的大背景下,大规模基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近年来湖北省对交通建设投资确实是“快马加鞭”。来自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2011-2012年,全省交通建设投资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186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6月,交通建设投资完成389.31亿元,占年度计划59.89%,位居全国第四。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湖北省仅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3059亿元。
但“祖国立交桥”计划的投资规模和融资模式,湖北省官方至今未有明确说法。连日来,报记者多次就此致电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和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均对此讳莫如深。
报获得一份来自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资料显示,在国家实行燃油税费改革和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之后,湖北省交通建设的融资模式也面临转型压力。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尤习贵曾公开表示:“打好筹融资攻坚战,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为交通发展提速提供资金保障。”而前述资料显示,在高速公路融资策略上,将支持湖北省交投公司发挥筹融资平台功能,大力培育省级融资主体。推广运用BT、BOT、EPC等模式建设高速公路。
在普通公路方面,将争取湖北省政府出台普通公路可持续发展意见和化解二级公路债务方案,指导支持地方建立融资平台,通过土地捆绑开发等形式筹集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土地出让收益,依然将成为“祖国立交桥”计划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与之相关的一个背景是,始于今年8月初,审计署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模空前的审计核查。而作为“祖国立交桥”规划的“圆心”武汉,正是地方债务风险的重灾区之一。在此背景下,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以借贷的形式建设“祖国立交桥”,能否得以维继,值得观望。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州看来,对于“祖国立交桥”这样庞大的交通建设规划,现阶段还缺少创新的融资手段:“而吸引民间资本,则是解决交通投资问题的途径之一。”据悉,湖北省交通领域在港航场站建设方面,探索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多元化筹融资机制。“十二五”以来,湖北省近2/3的港航、场站项目由大型企业、民营投资建设,占总投资额的75%。能否在基础道路建设领域,进一步对民营资本开放,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