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要求的“四好农村路”提出已有十年,十年来,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农村公路里程达459.86万公里,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如今,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农村公路养护和运营已是大势所趋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武乡县段。王璐 供图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电子身份+实时影像”让养护可视化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知名的乡村主播郭晋平,被粉丝亲切地称为“郭姐”。说起“四好农村路”,这个在“三晋微商第一村”——上司乡岭头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村大姐打开了话匣子:“路好了,乡村旅游也红火起来了。我们村有80多家微店,小米、小杂粮、核桃、大黄梨等网上订单,可以做到当天下单、当天发货,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2019年,武乡县与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四好农村路”PPP项目合同(简称项目),包含120条农村路、1条太行一号旅游公路、14座乡镇汽车客运站,道路总里程547.8公里。项目分布在武乡全境,东西跨度长达150多公里,涉及全县12个乡镇260多个建制村。如此多的公路,怎样才能“管好”呢?
项目为“四好农村路”建立“电子身份”,将每条公路的线路名称、公路里程、建设类型、技术指标、设计图纸、水文地质、承载负荷、人文环境等制作成一套独特的电子档案,可以随时查阅、立体呈现。
同时,构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从“四好农村路”到客运站、再到旅游公路,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公路实时影像动态感知,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把遥远的公路拉近到眼前,道路的养护运营实况也可以看得真切。
“一路一档案、一路一身份”的建立,实时影像传输技术在农村公路上的应用,使武乡县“四好农村路”管理切换到“电子身份+实时影像”的模式。
“一条好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为做好养护文章,项目坚持防治结合、管养并重的原则,借助道路视频监控信息平台,对线路养护运营实行态势监测、全程监管、实时巡查,做到安全防控全过程、全方位覆盖,提早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在雨季汛期,重点监测道路积水、山体脱落等情况,再根据监测结果,发布清除指令,及时清除障碍,确保道路畅通。
如今,在革命老区武乡的大地上,科学技术撑起了山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一片天,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服务农民群众在希望的田野上越走越通畅、越走越宽广。
赵小鹏 王璐
斯郎晋美例行巡查农村公路。迪姬桑姆 供图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路长有了“智慧搭档”
炎炎夏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如意乡的农村公路专管员斯郎晋美例行对他负责的一条7公里农村公路进行巡查。在巡查工作全程,他同步打开手机上的“智慧路长”App,在“我的巡路”里对公路的相关事件以文字、图片、视频方式进行实时上传,在“智慧路长”上形成“有轨迹巡检”记录。
斯郎晋美上传的信息,同步显示在昌都市卡若区交通运输局监控大厅的电脑和显示大屏上,局机关工作人员可及时调取各条农村公路专管员上传的信息和画面,并通过分布在急弯、临河和灾害易发路段的监控摄像信息,随时查看重点路段的运营状况,对相关事件实时进行处置。
据昌都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向吉廷介绍,昌都市是西藏自治区首个“路长制”试点城市,自2021年以来,昌都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引进信息化手段创新养护模式。卡若区作为昌都市交通运输部门深入推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缩影,在昌都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设了交通运输综合监管平台,针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工作需求建立了相关模块和数据系统,采用“建设监管一张图”的管理模式,将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电子化,形成在建项目轨迹电子地图,业主、施工、监理单位可通过手机小程序对施工进度、安全生产、环保监督等工作进行日常报送和业务在线协同,实现对在建项目的“可视化、电子化、可巡查、可监控”的全周期动态管理。
在交通运输综合监管平台的子系统“四好农村路”智慧监管平台上,依据“县、乡、村三级路长+乡村道路巡查员”体系,制定了“巡查、事件、组织、考核”等运行机制和相关工作模块,并为卡若区农村公路养护员的手机端安装了“智慧路长”App,要求各级“路长”和公路专管员实时上传所有公路的日常养护巡查数据和相关事件,形成数据动态更新、智能查询、多维展示。卡若区交通运输部门通过该系统准确掌握全区公路的情况,不仅实现了农村公路巡查全覆盖和数据共享,还有效加强了对各级“路长”的管理,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刘步阳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肇兴至龙额段。古迎春 供图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科学设计 步步成景
蜿蜒的公路串联起12处秘境,将隐匿在群山之中的神奇古寨、气势磅礴的梯田一一呈现。这条串联起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山三江”生态名片与苗族、侗族人文名片的公路,就是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全长488公里,把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凯里等六个县市的42个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串珠成链,自然山水步步成景、古寨炊烟、田园牧歌、如诗如画,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灿若繁星。
这条路从项目规划、建设、管护全过程融入科技创新,实现建设品质提升、管护高效,推进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资源、体育运动、传统村落、生态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绘就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百姓富的“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图景。
在项目建设前期,通过自动化检测技术,采集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沿线设施图像、地理位置信息等数据,运用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对路面损坏状况(PCI)和路面平整度(RQI)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掌握路面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科学指导项目设计。
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对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利用eRoad手机App定期采集进度图片,实现“规划计划、招标投标、建设进度、质量验收、信用评价、管理养护”等关键节点监管全覆盖。
日常管护中,“路长”应用“路长制”App,通过巡查、反馈、协调、处置,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台账记录完整、整改快速落实、反馈准确有效,建立健全“路长制”长效管理处置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助力肇兴侗寨旅游持续火爆,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获评贵州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刘叶琳 通讯员 古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