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通过实施以九大软件集成为中心的治超科技体系,“非现场执法”创意不断,亮点频出,科技治超模式已趋于成熟,效果凸显,吸引全国百余批次政府同行慕名前来考察学习交流。“淮北模式”正被多地复制。
年均节省道路维修建设资金近10亿元。目前,淮北市全市道路、桥梁完好率保持在100%,基本杜绝了因超限超载引起的道路、桥梁损坏。据检测分析,淮北市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实际使用寿命将在维持设计年限的基础上,经中修罩面后,将会延长使用寿命2~3年。淮北市公路技术状况位居安徽省前列。全市每年节省大额道路维修资金及建设资金。
节省70%的执法人力。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海战术、围追堵截式的治超方式。近年来,淮北市交通、公安相互配合,规划建成科技检测卡点92处,基本做到全市主要路段、重点区域全面覆盖,监管无死角、无盲区,实现了“所有在淮北的运输车辆都能得到检测”这一目标。全市国省道及重要县道真正全面实现昼夜管控,与科技治超前相比节省了大量执法人力。
廉政风险降至最低。“非现场执法”方式让执法者与违法者立案前“不见面”、科技检测对违法车辆“无情面”、后台处理与路面违法“难谋面”。2018年实行科技治超以来,彻底消除了路面执法廉政风险点。货运车辆违法信息的采集、立案及处理,全部在安徽省治超联网平台上进行,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廉政。
道路运输安全得到保障。淮北市交通部门严格执行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2014年第5号令),确保12吨以上货运车辆北斗卫星终端在线率在90%以上,为运输企业车辆监管提供技术保障。2018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超限超载导致的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因交通执法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据淮北市濉溪县交警部门负责人介绍,2018年濉溪县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28.2%,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遮牌车辆识别率显著提高。针对治超非现场执法中遇到的“遮挡牌照”这一全国性难题,淮北市交通部门研发“北斗”卫星识别和“车脸”识别两套系统。两套系统均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识别。系统自使用以来,已成功识别遮牌车辆1300余台次。随着“车脸”识别系统数据库的升级、扩容,遮牌货运车辆识别率近期有望提高到98%以上,形成“遮不了,不敢遮”的局面,确保治超非现场执法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