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进入尾声,对于深圳的几百万驾驶员而言,现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是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为什么呢?
因为《修正案》在原有“全国最严交规”基础上,又“严”了,比如变更车道、转弯、靠路边临时停车前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的,处300元罚款;违规使用远光灯的,处500元罚款……
问题来了,深圳有这么多警力来完成这些非常规的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吗?是怎样的智能科技在助力深圳交警来贯彻落实《修正案》?
答案就是,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更准确一点,华为智能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2.0!
大“网”——华为智能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2.0
智能交通管理的未来发展需要五类关键手段:更广泛的感知、更精准的识别、更主动的推送、更及时的处置以及更科学的勤务。很显然,智能非现场执法要帮助做到更广泛的感知、更精准的识别、更主动的推送,那么,智能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是如何帮助实现对细分场景交通违法行为的检测和认定呢?
据深圳交警介绍,深圳最初研发搭建城市“交通大脑”,其目的是为解决全网集中运算的计算智能问题,现在深圳所有交通监控、电警、卡口、停车场出入口等设备,平均每天要采集280多万辆车在深圳道路行驶的轨迹,采集到的过车图片达四千多万张,这些图片都会被传输至深圳交警的“交通大脑”中,由后台统一计算和分析,可以做到秒级响应,识别各类型的交通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理。可见,智能非现场执法对于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尤其是对一些传统执法设备和手段难以治理的违法行为,有很大的裨益。这一系统为何强大?
时下,现有智能非现场执法能识别的违法种类过少。因此,华为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采用分层解耦的架构,把前端硬件与算法进行剥离,前端设备按照标准化协议回传图片后,后台选用不同企业的同类算法进行运算,选取表现最好的算法进入算法库。这种“赛马”式做法的好处是,可帮助应用单位建立完整的基于视频图像的架构体系处理,算法企业有更好的算法,不需要改变前端的设施以及后台的硬件资源,快速把算法的能力转变为应用输出能力。从而协助营造更为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
是什么技术在支持这种强大?
华为最新升级的智能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 2.0版本由开放的智能前端,自主可控的鯤鹏和昇腾芯片计算、解析能力,视图统一汇聚平台,人工智能调度平台以及多算法仓和训练平台等部分组成。传统的系统建设,纵向独立隔离,而华为通过分层、开放的资源共享、分层解耦,打造统一的计算池、统一的存储池、统一的算法仓和统一的数据池,新的算法、新的应用在云端平台也可以随时在线升级。不管是交管还是治安的摄像设备,只要前端设备回传图片和视频,都可以快速识别事件和违法行为。同时整套方案无缝对接于情指勤督系统,直接服务于交管实战。需要强调的是,最新的多算法仓中,已经上线了“连续变道监测算法”,这一算法就来自于第三方企业。
这就是华为智慧交管“智能感知一张网”理念的一部分,但这张大“网”还需要更多智能化的小“网”来补充完善,也就是更为开放、强大的智能摄像机,来使这张“网”更为坚固,边界更大。
小“网”—软件定义摄像机
我们知道,尽管后端算力已经能支撑巨量视频图像的分析识别,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所有的交通违法行为识别都要在后端完成,这需要一个强大而开放的路口监控系统,能够在线升级算法,具备强大的算力支撑其他功能的展开。
所谓开放就是新的功能、新的算法能快速、实时上线、全系感知,管控随需,比如说,最新的“连续变道监测算法”可以直接加载到电警卡口一体摄像机上。
那什么样的电警设备,可以称之为智能摄像机?华为EBG中国区安平业务部交警行业领域总经理慕云龙表示,传统摄像机有两个瓶颈:一是算力不够, 二是没有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无法直接在线加载和更新算法。
华为是如何解决的呢?算力方面,最新的华为HoloSens软件定义摄像机最大算力到16T,可实现多种算法的叠加,而且芯片算力仍在提升。当前华为摄像机加载的交通违法识别算法总量已超过20种,未来经过算力提升和算法训练后,可逐步实现到100种以上。开放层面,华为推出了开放的SDC OS,所有合作伙伴在SDC OS上可快速的实时加载训练好的算法,前端摄像机可以根据场景按需增加新的算法。可以看到,智能感知一张网,使得原来单一的交警数据到多警种数据的融合,为大数据研判提供基础。大“网”+小“网”,都可动态升级,都有超强算力加持,有这样一张感知网,交通文明的养成,交通事故的降低,还会远吗?
智慧交管一片云
有了感知一张网,数据一个池之后,原来烟囱林立的智慧交管各业务系统是不是就可以探索开放、协同,消除不同业务系统甚至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数据孤岛?
回答是肯定的。
慕云龙表示,随着芯片算力的提升,支持全息感知、管控随需的感知一张网的形成,从而支持推动部分交管业务的云化协同。因为,交通管理的管控对象以车辆为主,特点是全域流动,而过去系统建设是按照区块分散部署,比如高速和城市分割,市区和与县区分割,支队与大队分割……
如何进行云化协同呢?
湖南省高速交通警察总队和14个高速支队就实现全域视频布控,全程跟踪,只要视频检测出任何违法事件发生,就可以实时通知相关警力进行处置,即便是违法发生在A支队,但可以调度B支队的警力在C支队管辖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面对面的违法查处,比如严重超速、占用应急车道、危化品运输车辆闯禁行等等,这种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支撑的现场执法,对违法当事人而言,更有威慑效果。
很显然,现阶段交管工作的需求,已经从事后处置发展到以事中快速处置和事前预测预警为主,智慧交管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离散孤岛系统向“一片云”架构方向发展,实现省市县交管“一片云”,从而达到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比如缉查布控系统、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等等。不同层级的业务全面协同,在平台侧实现交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多维数据的融合,从而真正打造一片云的支撑全业务的协同。
云端的大数据研判,将海量数据、多维数据融合,关键作用就是支撑智慧研判、事故预防,让交通更加安全。华为可提供成熟的大数据平台,千亿级数据分析检索模型比传统数据平台实现指数级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华为大数据平台是开放的,可不断赋能用户和合作伙伴,各种交管实战措施和最新算法可在平台上快速实现,挖掘安全隐患,让所有重点风险目标得到实时动态管控。真正打造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真正服务于智慧预防。
未来可期
在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会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化社会,智能视频和5G、AI一样,是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的核心技术。正如华为EBG中国区安平业务部副总裁李国涛所言,未来的信息化系统,对于使用者一定是非常友好的,前端操作自助式、傻瓜式,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上手。而这,不仅是未来的智能化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智能感知一张网、智慧交管一片云所要追求和支撑的结果。
从核心的计算单元,到智能计算、通用计算,以及网络、云平台大数据等全套端到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已经实现核心部件的可持续生产和供应。从而支撑华为智能安防行业生态百花齐放,提升实战效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为我国成为全球万车死亡率最低的国家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