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交通环境下的道路协调方案设计与优化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基于复杂交通环境下的道路协调方案设计与优化

    2018-11-28 09:32:27 来源:its114.com 作者:陈云 尹露 评论:
    分享到:

    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城市交通问题亦日趋严重。在城市用地性质复杂,集聚住宅、办公、娱乐、医院等的区域,其交通需求往往大于交通供给,即出行存在拥堵、混乱、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1]。传统绿波协调[2]一般以受干扰度较小的干道为主,本文将从信号控制角度着手缓解复杂交通环境下、受干扰较多情况下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3],以实现道路车辆以较少的停车次数、较短的行程时间通过各个路口。

    交通调查

    本研究内容涉及9个路口,路段全长大约2182米,交叉口限速为40km/h。

    2.1 道路周边环境

    本文研究道路位于某区的老城区,道路南北500m范围内学校约有16所,大型菜场2处,商场2座,医院1个,企事业单位若干,是集生活、办公、娱乐等为一体的交通环境复杂的城市主要道路。其中交叉口5,7向南通向一级公路,向北通向城市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交叉口1、9分别通向南北向交通主干道,四个路口均承担着城区内外交互出行的主要交通压力。

    image.png

    图1 道路周边环境图

    2.2 横断面形式

    大部分路口横断面类型为两块板,见图2,即由一条中央绿化带或隔离带将车行道划分为两部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无物理隔离,由白色实线分割开来。两块板道路的优点是节省空间,行人过街耗时较短,缺点是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临时停车,不利于行车安全。两块板断面类型一般适用于非机动车不多的道路,但此次研究范围内路段非机动车流量较多,道路机非运行混乱的问题较为突出。

    image.png

    图2 路段横断面形式示意图

    2.3  交叉口渠化

    9个路口的交叉口渠化图如下:

    image.png

    图3 交叉口1渠化;图4 交叉口2渠化;图5 交叉口3渠化

    image.png

    图6 交叉口4渠化;图7 交叉口5渠化;图8 交叉口6渠化

    image.png

    图9 交叉口7渠化;图10 交叉口8渠化;图11 交叉口9渠化

    从以上各路口渠化图可以看出,东西向道路总宽度普遍高于南北向道路宽度,但整体而言道路车道数较少。进口道未拓宽的路口设有专用左转车道的,直行与右转共用一根车道,右转车受行人过街影响,直行车受右转车和信号灯影响,通行能力较低。实际进口道拓宽的路口通行能力较未拓宽进口道通行能力大,但因进口道拓宽采用占用出口道车道拓宽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出口的通行能力。

    2.4  关键路口流量

    表1 交叉口1流量

    image.png

    由上表可得,交叉口1东西进口道流量高于南北进口道流量,则东西方向需要分配更多的通行时间;南北向南进口道流量远远小于北进口流量,主干道方向性不均衡系数较高。

    表2 交叉口5流量

    image.png

    由上表可得,交叉口5东西向进口道车流总量远远大于南北向车流总量,但单车道车流量南北向高于东西向,又均为单车道,机非混行现象严重,在优化中应适当增大南北向车辆的通行时间。

    表3 交叉口7流量

    image.png

    由上表可得,交叉口7的车流特征与交叉口5的车流特征类似,优化中应综合考虑。

    表4 交叉口9流量

    流量数据

    线圈

    早高峰7:00-9:00

    平峰9:00-16:00

    晚高峰16:00-18:00

    北进口

    1

    188

    135

    183

    东进口

    2

    672

    579

    695

    3

    84

    69

    164

    南进口

    4

    244

    139

    219

    西进口

    5

    489

    456

    452

    6

    216

    132

    201

    由上表可得,交叉口9车流东西向较多,但车辆主要以直行、右转为主,东进口道渠化为左转、直右合用,实际路口左转车辆闲置,直右车道排队长度较长,此路口应适当优化东进口车道功能。

    2.5  交叉口间距

    路口间距是路段协调子区划分的主要指标,其决定了9个路口是否可以做协调。此次研究范围内的9个信号控制路口中间还有其他非信号灯路口及行人过街开口,其分布与相位置关系图如图12。

    image.png

    图12 交叉口间距

    2.6  基础配时

    交叉口现配时方案与相位差方案如下:

    表5 配时方案与相位差

    image.png

    方案优化

    针对道路各路口特征,从协调速度、单点优化、相位差设计与优化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3.1  协调速度

    以交叉口1与9分别为起点,路测每两个路口之间的实际运行时间,并折算平均速度,具体见表6。

    表6 实际运行速度

    路口

    间距

    正向平均行驶时间,s

    正向速度,km/h

    正向平均行驶时间,s

    反向速度,km/h

    交叉口1

    300

    35

    31

    33

    33

    交叉口2

    317

    33

    35

    32

    36

    交叉口3

    194

    19

    37

    21

    33

    交叉口4

    247

    29

    31

    32

    28

    交叉口5

    321

    38

    30

    35

    33

    交叉口6

    125

    15

    30

    15

    30

    交叉口7

    479

    50

    35

    53

    32

    交叉口8

    199

    22

    33

    25

    28

    交叉口9

    --

    --

    --

    --

    --

    结合上表与实际道路情况,9个路口中间7个行人过街,平均每两个路口中间就有一个行人过街开口,实际车辆行驶中,一旦有一个路口出现行人过街,原有协调就会中断,且实际调查发现行人过街概率较高,则需减小理论设计速度,将行人过街时间尽量考虑到协调中,但若协调中车辆在绿中或绿末到达路口,即其可以较高的速度驶离路口,故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将协调速度设计如下:

    image.png

    图13设计协调速度

    3.2  单点优化

    结合调查得到的道路周边环境、横断面形式、交叉口渠化、关键路口流量、交叉口间距、基础配时等数据,将交叉口9交叉口渠化优化如图14,东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变为直行、左转合用车道。根据多目标遗传算法[4]将关键交叉口单点配时优化如下表7。

    image.png

    图14 交叉口9渠化优化前后(左优化前,右优化后)

    表7 关键交叉口优化表

    image.png

    3.3  相位差设计与优化

    结合协调速度、交叉口距离、绿信比等应用起点式绿波算法[5]计算相位差如下表设计相位差一列,再结合驾驶员驾驶习惯与实际路测效果,相位差优化如下表优化相位差一列。具体协调图见图15。

    表8 相位差

    image.png

    image.png

    图15 道路协调绿波图

    方案交通仿真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道路交叉口配时方案优化前后的效果,进一步对优化方案做出评估,可以对各个研究路口的交通流进行交通仿真分析,建立起多个连续交叉路口的微观仿真模型。

    本文采用VISSIM进行交叉路口的微观仿真。其优点为支持各种复杂交通环境下的交通条件设置,如车道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优先规则设置等等。本研究中的老城区交通流特性较为复杂,VISSIM可以方便地对不同的交通方案进行模拟仿,并提供2D和3D动画直观展示路网中车辆的行驶情况。

    VISSIM交通仿真的具体流程如图16所示:

    image.png

    图16 VISSIM仿真流程

    部分交叉口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18可以明显看出,优化后交叉路口1-3的排队长度均明显缩短。

    image.png

    图17 VISSIM交叉路口仿真3D动画

    image.png

    图18 VISSIM优化方案

    效果评估

    优化前后路测行程时间对比如图19。

    image.png

    图19 道路优化前后行程时间对比

    表9 优化前后行程时间对比

    image.png

    由上图与表可以看出,该道路经过交通组织、单点配时、相位差优化后交叉口1到交叉口9方向的实际行程时间由原来的5.5min减少至4.5min,减少了18%,交叉口9到交叉口1方向的实际行程时间由原来的7.1min减少至4.6min,减少了35%。

    综上所述,合适的信号配时、相位差优化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少延误与行程时间,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车辆行车速度与通行效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除了要对城市主干道从信号控制角度进行优化,也要对复杂交通环境下的道路进行信号控制优化,其不管从社会价值角度还是从交通参与者角度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吴兵. 交通管理与控制[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李元. 城市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及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陈小红. 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4]卢凯.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5]宋现敏. 交叉口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

    作者简介

    陈云: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尹露: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刊登于《智慧交通》杂志(9~10)双月刊



  • 关键字: 道路协调方案
  •    责任编辑:suyanqin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