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今天黑板报君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案例,这个案例没有花哨的技巧,但却充分体现了交通管理的“人本位”思想。在我们总是抱怨“人车争道”的时候,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交通管理上的不足呢?话不多说,看案例!
路口概况
该路口为广州市番禺区105国道-朝阳路交叉口,105国道南北走向,双向8车道,往北去往广州市区,往南连接石北工业园、万宝工业园等多个工业区,车流量较大;朝阳路是番禺区的一条支路,双向4车道,道路两侧有路内停车,往西进入大石社区,有医院、学校、政府等办公单位,交通需求量较大;该路口主要交通流为西进口左转及南北直行。路口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1路口地理位置
存在问题
1、西进口机动车放行效率较低
交叉口东西向非机动车过街需求较大,东西进口非机动车在西进口放行同时过街,机动车需等待非机动车清空,导致通行速度缓慢,通行效率较低。
原相序放完主干道车流后紧接着放行西进口车流,北侧行人为红灯,此时有较多行人与非机动车闯红灯,对西进口左转车流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
西进口左转交通需求量较大,早晚高峰均存在排队较长需二次排队的情况。
图 3北侧行人闯红灯与西进口左转车存在冲突
图4西进口高峰期排队情况
2、北进口左转/掉头车道排队长
北进口有一条右转车道(已做渠化)、两条直行车道及一条左转掉头车道,左转掉头车道主要以掉头车为主,掉头车与左转车比例约为2:1。晚高峰及下午平峰期掉头车辆较多,排队较长。
图5北进口左转掉头排队较长
3、晚高峰南进口直行有二次排队
晚高峰南进口直行车流量较大,有6-8辆车需二次排队。
优化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该交叉口最大的问题是交通秩序混乱,人车争道严重导致交通环境恶化,运行效率下降。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西进口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问题,规范行人与非机动车行为;其次再解决各进口机动车放行效率问题。基于此思路,优化措施主要有:
措施一:更改相序
将东西进口放行相序对调,由之前先放行西进口改为先放行东进口。
调整后北进口非机动车、行人在西进口车流放行前清空,减少西进口机动车放行时,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对西进口左转车流造成影响。
图7 优化后的相序
措施二:增加次高峰时段方案
观察交叉口车流情况发现,晚高峰南北直行车流在18:00后有小幅减少;据此划分出18:00-19:00次高峰时段,增加该时段配时方案,压缩空放时间。
措施三:调整相位配时
根据交叉口情况进行配时方案调整,根据流量情况压缩早晚平峰空放、减少行人过街等待时间;减少晚高峰东进口、南进口左转空放时间,增加晚高峰北进口直行左转、南北直行放行时间。
优化效果
优化后西进口直行左转车受非机动车过街影响减小,放行效率提高,一个周期放行车辆数由12-13辆增加至17-18辆。
图8 西进口受非机动车影响减少
优化后西进口左转车时行人闯红灯导致冲突现象缓解。
图9 西进口左转时行人闯红灯导致冲突缓解
优化后西进口早高峰可以一次排空,晚高峰排队减少。
图11 西进口晚高峰放行情况
优化后北进口左转掉头排队缓解,南进口直行二次排队缓解。
图12 北进口左转掉头车排队缓解
案例小结
本案例只是针对原放行相序作了点小调整,把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多的相位调整到前面,但效果却立竿见影。也许读者朋友会有疑惑:虽然后面措施对相位时间进行了微调,但这样的相序互换,行人的等待时间减少应该不会太明显,为什么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减少了,交通一下子变得规范有序了呢?原来,看似平淡的相序互换,实则深谙人的心理,打的是一场心理战。
ABC相位放行的是南北方向车流,流量大车速快,行人非机动闯红灯的危险系数较高,此时行人和非机动车会表现得比较“安分”;当信号转换到支路时,由于流量相对较小、车速较低,行人和非机动有“可乘之机”,常常上演“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现象频发。优化后,ABC相位之后紧跟着放行行人和非机动最多的相位,充分照顾大多数的行人和非机动的心理感受,同时消除“从众”因素,交通秩序自然变得井然有序。
交通信号优化,考虑不仅仅是技术,充分理解“人”的感受,多点“人本位”的思考,优化的措施与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