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对于一个交叉口而言,右转车辆与交叉口其它机动车流无交叉冲突,仅有与机动车的交织冲突以及与行人、非机动车的交叉冲突,与直行和左转车流相比,其对路口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信号控制方案设计中往往忽略对右转车流的设计,或者相对随意的设计,整体考虑的因素不足。然而若右转信号控制不当,将给路口带来较大的影响,比如说右转车辆排队影响到进口道左转与直行车辆的通行,右转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的冲突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因此,在实际设计中,也需要对右转车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一方面尽量提高右转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保障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二、交叉口右转信号控制模式
根据实际的情况,路口右转车辆信号控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信号控制模式:信号相位控制、独立控制、全屏灯/黄闪控制,其中路口相位控制与独立控制方式对右转车辆进行了放行控制,右转车辆仅能在绿灯时间通行,控制灯具上需为箭头灯控制;全屏灯/黄闪控制方式对右转车辆没有强制的放行限制,右转车辆可在安全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前提下右转通行。各种信号控制模式具体介绍如下:
1.路口相位控制
在相位中设计进口道右转车辆的通行权,右转车辆只可在指定相位通行,在其它相位右转车辆不可通行,此时右转的控制灯具需为箭头灯控制。如下图所示,以北进口右转为例,右转车辆仅能在B相和E相通行,其它相位北进口右转不能通行。
2.独立控制(SM)
路口可设置右转车辆独立控制模式,其与路口整体的控制相位无关,即右转可以设置独立的绿灯时间与红灯时间,一般为两相位控制(右转车辆放行、行人过街);如下图所示,右转车辆与行人过街放行独立于路口控制相位外,与路口整体的控制方案无关,其中可单独设置右转的放行时间和周期等控制参数。
3.全屏灯/黄闪控制
全屏灯/黄闪控制方式对右转车辆没有强制的放行限制,右转也不在路口的控制相位中出现,右转车辆可在安全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前提下右转通行;如下图所示,南进口右转车辆可在安全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前提下通行。
三、各种模式适用情况分析
实际上,上述三种不同的右转信号控制模式各有优缺点,其适用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路口相位控制:适用于右转车辆与行人冲突较大,或者是右转车辆与直行、左转车流冲突较严重、需要分离车流冲突的情况,具体可根据实际的冲突情况设计相位;该控制方式可避免行人与右转车以及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但遇到行人过少或右转车过多的情况,会造成行人空放以及右转车排队过长等问题。
2.独立控制(SM):适用于右转车辆与行人冲突较大,且右转车辆与直行、左转车流冲突不大的路口,可针对右转车辆的流量单独设计控制周期和放行时间;该控制方式不仅可避免行人与右转车的冲突,且可提高右转的通行能力,避免右转车辆排队过长的问题。该控制方式在SCATS系统应用的比较多,在其它控制系统应用相对较少。
3.全屏灯/黄闪控制:适用于右转车流量不大,且右转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冲突较小的路口;该控制方式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与空间疏散右转车辆,但右转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存在冲突,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应用案例
某路口是城市的重要节点,南进口右转车辆在优化前采用的是路口相位控制方式,在A相与C相放行南进口右转车辆;由于南进口右侧是医院,路边临时停靠需求较大,不少车辆占用右转车道停靠;在高峰时段南进口右转车辆较多时,右转排队车辆占用南进口直行车道,对南进口车辆的疏散影响较大。
南进口优化采用独立控制后,加大了右转车辆的放行效率,右转车辆以及过街行人的等待时间得到明显缩减,南进口右转的小时流量在晚高峰时段内提高了8%,优化后南进口疏散效果明显,进口整体疏散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应用展望
右转车流作为特殊的交通流,其信号控制放行模式的不合理将会影响进口道的放行效率以及通行的安全性。本文重点介绍了右转的三种信号控制模式,并通过对不同右转控制模式的分析,总结出了各控制模式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为实际的信号控制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其中右转独立控制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控制模式,在国内信号控制系统中应用相对较少,但其灵活性较高,未来可进一步在国内其它系统推广应用,整体提高右转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