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行人过街方法的局限
在过往的方案设计上,交通管理人员对主干道上的行人过街,经常会采用非A(机动车)则B(行人)的一次过街分别放行机动车与行人放行的方式,这种方式实施于机动车流量较少、行人过街斑马线不长的路口,由于机动车通行时间较长且满足机动车的通行需求,路口运行平顺。但在城市的重要干道上,由于路口宽度大且车流量多,人车均具备一定的通行需求,较长的行人过街时间影响了机动车的通行效率,造成了路口机动车的排队长龙,后续需要较长的时间放行机动车,但这又导致行人的等待时间过长,行人冲红灯现象就可能出现,将进一步影响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和存在安全隐患,路口控制方案陷入恶性循环。此时,需要寻找机动车与行人平衡的最优控制方法。
二、行人二次过街连续通行的控制方法
行人二次过街连续通行的控制方法是一种基于行人二次过街模式下的放行方案,但与普通的二次过街方案不同的是,其核心思路在于行人基本上能连续通行,即确定机动车对放主相后,精细化非主相的二次过街相位,令每一组行人过街所需的时间作为相位时间,同时放行非冲突流向的车流。并在最后相位中设置双向完整过街搭接相位,具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该控制方法本质为行人二次过街放行方法,当配时设计得当以及良好的衔接,基本可以使到行人在实际通行中能连续通过路口,不需要在中央分隔带等待过多的时间;同时在放行一侧行人过街时,非冲突的机动车流可以同步放行,这将提高机动车的放行时间,车流的周转速度也加快。此外,通过设置A相位当机动车流量较大时,可以提高该相位时间,满足机动车的放行需求。该方法适用于具备以下条件的路口:
路口宽度较大,行人过街距离长,并且具备行人中央分隔带以及二次过街灯具的路口;
机动车需求较大,进口道排队车流与上下游路口联系紧密,通行缓慢容易影响上下游路口通行秩序;
行人过街需求量较大,行人冲红灯现象频繁发生的路口。
三、应用案例
A路口处于城市主干道中,路口周边有较多的住宅小区、商业较为发达,日常行人过街以及过境车流需求大。同时该路口与北侧路口距离较近,北进口道排队空间较小,排队车流清空不及时容易回溢到上游路口,影响上游路口的正常通行。
优化前,该路口运行两相位方案,高峰时段南北通行车流需求较大,放行时间较长,导致了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较长,行人冲红灯行为频繁,路口通行秩序混乱,车流运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为保障行人的安全过街(30秒),高峰时段北进口道等待车流容易排队至上游路段中,造成上游路口拥堵。
基于行人二次过街连续通行的控制思路,将路口的相位调整为如下,南北方向行人过街采用搭接的通行方法,实现行人在通过路口时能基本连续不间断过街,据统计行人过街等待时间高峰期能下降23%,行人冲红灯现象明显减少。另一面,北进口道的机动车最大等待时间同样下降约60%,全天基本不会出现排队车龙过长导致溢出现象。
运用高德数据分析,优化后该路段南北方向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全天拥堵指数均下降10%左右,其中工作日晚高峰降幅最明显,降幅为15%。总体上,交通改善效果显著。
四、应用展望
传统的行人过街放行方案大多采用一次过街或非搭接的二次过街放行方式,前者在规模较大的路口中容易制约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效率,而后者则过多地依赖中央分隔带的容纳量,对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保障不足。行人二次过街连续通行的控制方法不但实现了行人连续通行的需求,减轻中央分隔带的贮存压力,而且增大了机动车的通行效率,极大地缓解了人车矛盾,保证了两者通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总体上对交通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