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交通拥堵治理2020年实施方案》出台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宁波城市交通拥堵治理2020年实施方案》出台

    2020-09-08 10:11:18 来源:宁波市治堵办、宁波发布、宁波来发 评论:
    分享到:

    日前,宁波市治堵办出台《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暨道路文明畅通提升2020年实施方案》,围绕2020年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提出以下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

    围绕2020年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紧抓2号线二期(镇海段)、4号线、鄞奉城际线建成的契机,以“公交增效”为重点,完善轨道接驳系统,构建“公交+慢行”的交通顺畅出行链,继续推进路网提质、停车扩容工作,强化交通管理工作,提高各交通子系统的效率,同步推动全域交通治堵工作,夯实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和公交都市创建成果,提升交通网络的整体运行效率。

    01 公交增优

    ◎ 继续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推动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工作。加快推进轨道鄞奉城际线、4号线、2号线二期(镇海段)建设,确保2020年底新增开通运营线路58.977公里;继续推进3号线二期和5号线一期等约38.975公里轨道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批工作,促进中心城区轨道网络不断完善。

    ◎ 推动公交一体化建设,优化城市公交网络。随着轨道4号线、鄞奉城际线的开通运营,至2020年宁波开通运营轨道线路达到5条,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2020年优化调整轨道沿线公交线路不少于8条;新增改造微公交线路不少于30条。

    ◎ 继续推进公交优先设施建设,提高常规公交效率。2020年力争建成1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重点推动主城区公交专用道成网连片。2020年市六区新增公交首末站不少于3个,开工的公交首末站不少于5个。全市新增和改造公交停靠站170个,其中港湾式公交停靠站124个,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

    ◎ 优化布局常规公交线网,提升整体网络运营效率。一方面结合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新的通道及客流需求,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空间的扩展和重点区域的建设发展,新辟公交线路,2020年共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不少于70条。此外,针对拥堵痛点,开展公交提速专项行动,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监管。

    image.png

    宁波市公交集团供图

    02 路网增强

    ◎ 加快“环+放射状”快速路网建设,扩展城市空间框架。继续推进机场快速路南延和环城南路西延工程,开工建设鄞州大道-福庆路(东钱湖段)工程,全年建成快速路14.4公里以上,续建15.9公里以上,开工快速路6.4公里以上。

    ◎ 推动外围跨江桥梁建设,缓解过江压力。建成通车三官堂大桥,继续推进中兴大桥及连接线工程、西洪大桥及接线工程,开展新典桥、四明桥等跨江桥梁项目前期工作,缓解两岸过江交通压力,减少外围过江交通对核心区的干扰。

    ◎ 抓好主干道路整治先导工程,提高城市交通品质。全面推进城市主干道路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联网路建设,努力解决“桥头跳”,完成环城北路等干道综合整治项目;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推进鄞县大道、兴宁路等2条轨道交通沿线道路复建整治工作。

    ◎ 完善新城区骨干路网建设,支撑新城区域发展。结合城西、姚江新区、东钱湖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对外延伸老城区干路网,加强核心区与外围新兴区域的沟通联系,拓展中心城区干路网框架,结合高桥城市副中心的打造,加快建设庙洪路、学院路、薛家路等道路建设,加强区域南北向联系;姚江新城区域推动云飞路、环城北路延伸段等道路的建设,加强城市核心区的联系;东钱湖片区推动巢湖路、环湖路的建设,为东钱湖会议中心区块发展提供支撑。

    ◎ 加强城市支路网建设,注重城市街道品质空间设计。一方面继续推动城市支路网建设,老城区结合棚户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增加片区支路,盘活区域路网;新城区域,重点结合东部新城、湾头、高桥等片区的开发建设,同步建设规划支路,提高区域支路网密度,优先建设轨道站点周边支路,市六区力争全年开工或续建支路25公里以上,其中建成18公里以上。

    此外,按照不同区域支路功能,优化路侧停车设置、设置单行交通组织,建设不少于2条街区微循环线路,提高市民出行便捷度。

    ◎ 加快道路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城市慢行品质。大力推进城乡绿道建设,新增140公里绿道(含骑行景观带)。切实保障慢行空间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合理增设隔离护栏,打通慢行断点改造行人二次安全过街,试点行人过街专用信号,初步建成完整连续的慢行通勤廊道。新增立体行人过街设施15处(含轨道站点),构建立体慢行网络。

    03 停车增量

    ◎ 推动老小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的停车场建设。重点关注老小区、医院、学校等区域的停车问题,主城区重点对老旧小区停车矛盾突出的海曙江厦,鄞州东柳、繁裕,江北槐树、正大等片区进行整治,市六区新增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不少于600个。优化路内停车布局,深化错时停车举措,试点在老小区周边次干道等级以下道路设置潮汐车位。同步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琴桥西、孝闻街、东裕、宁波三院等试点项目。

    此外,继续深挖资源,推动中小学进行地下接送系统建设,缓解家长接送学生及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学生接送系统,疏通中小学校门交通,合理利用路面停车位。争取在2020年底,市六区中小学公共停车场新增3处,续建1处,开工1处。

    ◎ 推动停车共享,完善停车体制机制。优先实行政府机关、高校、国企等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错时对外开放,同步推动错时停车平台建设,提升车位利用效率。进一步深化停车收费政策研究,优化停车供需关系。推动停车设施市场化建设机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配套政策体系研究,实施区域治理、智慧管理、依法管理,发挥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优势,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 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弥补停车缺口。继续推进停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停车泊位缺口大的城市核心区。通过挖掘绿地、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地下空间,持续完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供给。通过既有存量土地的挖潜,如充分利用街角空地、建筑退让空间、广场空地和桥下空间设置停车场。2020年市六区新增公共停车位3500个以上,其中主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不少于2000个。

    ◎ 完善配建停车标准,探索配建停车位有偿对外开放政策研究。适时修订《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适当增加学校、医院、居住区等建设工程的停车配建指标,明确宁波轨道站点周边停车配建指标的折减比例,明晰停车配建折减范围、停车配建折减用地性质、停车配建折减比例,取消对机械式停车位的折减系数等内容。探索配建停车位有偿对外开放政策研究,进一步增强城市停车泊位的利用效率。



    04 区域增畅

    ◎ 均衡铁路宁波站交通枢纽区域交通。优化提升宁波站区域的交通管理水平,推动差异化停车收费,将部分车流、人流引导至北广场,平衡南北广场的交通负荷。轨道交通四号线即将开通,需加强北广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交通指引系统,适当调整公交线路,进一步吸引人流至北广场,缓解南广场交通拥堵的同时,提高宁波站的整体运营效率。结合智慧南站应用,深化宁波站南北广场区域服务工作,有序引导客流。

    ◎ 缓解东部新城区域交通压力。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组织,大力推动错峰出行,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道路通行效能。推动海晏路尽快复原,结合南外环改造,打通东部新城区域的直连通道,有效缓解江澄路、河清路的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优化维科东院、锦绣东城、金融硅谷等片区交通组织,实施世纪大道和宁东路等干线绿波优化,提升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不断完善区域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交通行效率。大力宣传绿色出行,提高停车收费标准,限制机动车出行。

    ◎ 改善鄞州印象城区域拥堵现状。合理优化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及道路标识标线,加大道路交通违法惩治。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组织,通过实施微循环、潮汐车道、可变车道、待行区等多项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结合市级智慧停车统一平台的建设,优化停车诱导系统,减少区域内停车排队或寻车位产生的静态拥堵。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共交通系统,大力倡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 疏解常洪隧道区域交通。进一步优化常洪隧道区域的交通组织,全面考虑区域交通的协调性。强化大数据应用,对常洪隧道两端信号进行优化,最大限度提高时空资源利用率。结合三官堂大桥开通,提升跨江通道能力,加强甬江两端的道路衔接。进一步调整公交线路,缓解常洪隧道的交通压力,提高甬江两岸居民出行满意度。

    ◎ 提升高架快速路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场路、环城南路匝道管理,通过设置信号灯等控制方式,均衡主、辅道流量衔接。提高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缓解区域节点性拥堵。

    ◎ 提高学校接送效率。持续推进主城区中小学地下接送系统建设,大力推广“安全放学回家路”涂装创意设计等举措,顺应“智慧+”管理趋势,融入“信息化”设计理念,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接送效率,缓解学校门口的交通节点拥堵问题。



    05 管理增效,推动科技治堵

    ◎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智慧平台建设。推广普及电子站牌、手机APP等公交实时到站信息查询服务,建设公交电子站牌80个。全力推进市智慧停车平台的建设。

    ◎ 鼓励公众参与,建立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公众监督采信机制。以大数据为依托,通过管理挖掘既有设施潜力,针对点域治理、片区治理、道路节点治理、进行梳理并开展专项疏堵治理,每个区不少于1-2个,每个县(市)不少于1个。

    ◎ 梳理违章停车重点整治区域,实行片区管理部门责任制,加大重点区域违法停车查处力度,建成区城市主干道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控制在2辆/公里以内,逐步取消交通拥堵区域和重点商业区的路内停车泊位。研究探索拥堵区域内外车辆分类使用政策。



    06 全域增联,打造都市一小时通勤圈

    ◎ 加快一体化快速交通网建设。推动由干线道路和城际铁路组成的“双快”格局的形成,加强宁波都市圈交通联系。

    ◎ 继续巩固全域一体化公交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县域公交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提升公交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建成的公交首末站不少于4个,开工的公交首末站不少于2个,新增改造公交停靠站123个,其中港湾式公交停靠站82个。

    ◎ 加强县域道路设施服务水平。积极改善城镇道路条件,市域范围内2020年力争新改建40公里以上道路,同步加快交通标志标线的标准化改造,县市建成区主干道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规范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动停车场的建设,市域范围内,2020年新增配建停车位1.1万个以上,改造旧小区停车位350个以上。聚焦民生热点,提高群众满意度,有效治理拥堵点不少于4处。加强交通管理,县市建成区主干道路口机动车守法率90%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80%以上。



  • 关键字: 交通拥堵治理 治堵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