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智慧交通发展大背景
现在在做一个上海市的综合性的承运平台,主要是在智慧公安的基础上,把全市各个行业的内容全部汇集起来。将来可能会形成这样一个城市运行的管理平台,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难题顽症和常见多发问题,从拓宽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的角度出发,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增加感知泛在,引入智慧研判;打通横向部门,贯通纵向层级;聚焦突出问题,完善业务流程。
二是基础系统或支撑平台
主要包括上海市智慧公安平台、基于网格化升级的城市管理平台、一网通平台、应急管理平台、综合交通平台等,分别从公共安全、建设管理、公共服务、应急处置、综合交通等方面加以支撑。
三是数据归集、编目、提供
上海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地面道路区域交通协调自适应控制系统(SCATS)和部分高架道路(第一阶段: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成立于2006年,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工程实施,标志着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整体性推进的快车道(第二阶段: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并重);2011年以后,上海交通信息化经历了8年系统建设和应用实践,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洗礼,已逐渐趋向成熟(第三阶段:交通信息服务与深化应用)。第一阶段(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阶段(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并重)以综合交通信息感知、采集、汇聚和应用展示为代表,第三阶段(交通信息服务与深化应用)以综合交通指标构建、交通大数据挖掘、互联网+数据融合为代表。
目前,基于上海市全市性平台建设整体布局和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数据融合应用的发展方向,到了可以启动综合性智能交通项目的阶段,也就是第四阶段。
2019年11月,作为第四阶段建设的开场,由市交警总队、市交通委、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协商,准备启动IDPS系统建设。
二、城市智慧交通系统方案
上海城运系统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 IDPS系统)建成后,将形成一体化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构建人车路高度协同的交通环境,做到交通供需动态匹配、通行效率大幅提升、人车安全更有保障、管理能力智慧成长,最终实现上海市交通管理:“底数清、动态明、风险觉、响应厉”; “拥而不堵、堵而不死、控拥避堵”。
上海市IDPS系统建设目标如下。宏微观一体化,基于可计算路网的全路网计算,测算路网承载;以身份型个体检测数据泛在感知,掌握出行“底数”。动静态一体化,对路网分层分区,掌控动态交通流与静态驻停车和交互影响,实现交通管理对象 “动静皆明”。规划建设运维管理一体化,串联全生命周期城市管理,打破部门壁垒、连结信息孤岛、拆除业务烟囱,破解交警“末端管理”困局。出行者/管理者/行业一体化,交通参与者高度协同,交通诱导精准、路权分配智能、安全管理长效,主动 “压降事故、减拥防堵” 。
城市智慧交通系统(上海城运系统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IDPS),拟形成“感知、研判、指挥、处置”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构建人车路高度协同的交通环境。
“IDPS系统”本质上是城市交通感知、认知和赋能系统。
建设原则是“利旧”为主,适当补充为辅;不改变现有业务系统运行逻辑;不影响现有交通管理体系。
通过采集到的“全域、全量、全时”的身份检测数据,可以精准计算出每一辆车的出行轨迹和驻停信息,并结合历史数据和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出每一个路段、交叉口及虚拟停车场的交通需求。同时,通过“可计算路网”,计算得到路网承载能力和容量,进而清晰掌握整个路网的运行动态。
依据智能计算的结果,为精细化、个性化研判决策提供支撑,从而最大限度提升管理决策与对象需求间的匹配度。比如,通过调整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组织,均衡路网流量,缓解交通拥堵;通过监控假套牌车辆、危险车辆运输,预判交通安全风险,快速处置重大突发交通事件;通过实时信息推送,实现定制化的出行路径动态诱导。
延展新视角,推动“大交通”跨部门协同创新。基于对交通主体出行和道路承载底数的精准认知,为交通规划、建设、维护和行业管理等与公安交通末端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环节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提升上海交通管理整体水平。
依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先行启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青浦区国家会展中心区域、长宁区、嘉定区、金山区等5个试点区域的“外场”建设工作。
三、第六次综合交通调查
综合交通调查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的基本考虑:紧贴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需求;与日常数据采集工作做好衔接和区分;强化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减少人工。
调查项目共分五大类,共24个调查项目。与上一次(2014年)调查内容比较,项目设置保持居民出行、货运等核心内容延续,更加关注交通发展新情况、新热点;加强满足上位需求,便于组织可操作,优化、调整调查项目。
依托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城市信息中心数据开展信息数据调查, “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调查”、“人工调查”方法融合。信息数据利用的基本考虑,充分考虑2014年以来交通相关信息数据的发展情况,本次大数据开发重点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全面利用移动互联技术获取人的出行轨迹;充分挖掘各类互联网交通服务平台数据;利用牌照识别系统获取车辆行驶特征;融合公交车GPS和交通卡数据获取公交客运特征。
四、市、区一体化交通信息平台系统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和应用不断深入,各行政区对利用现代智能交通技术进行交通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各行政区交通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不足,迫切需要交通信息数据和技术手段支撑来实现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目标。
建设市、区一体化交通信息平台系统内容如下。区属信息平台:建设区属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向行政区提供区属道路交通状态、公交线路与客流、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共享单车运行等数据和信息;向市级平台提供区属停车场库数据。数据应用分析:开发区属交通指数系统,分析拥堵区域时空特性;分析道路施工影响范围、车速和流量转移规律;基于卡口数据的车辆OD分析等。数据应用展示:开发区属道路路况、公共交通、静态交通、共享单车等运行分析结果的展示系统。交通监测管理:开发实时的区属道路路况、轨道交通客流、区域客流等监控系统,发现异常提示管理人员采取干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应用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区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交互共享交通信息数据和信息。在徐汇区建设第一个区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这是平台总体框架上海交通信息中心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中有关徐汇区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客流等综合数据进行定向处理,形成徐汇区综合交通信息,接入到徐汇区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辅助区域交通管理决策和出行服务。
徐汇区道路实时路况和拥堵排行展示
徐汇区共享单车开锁车辆分布热力图
该热力图反映共享单车高频使用区域及分布,可分析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合理性,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黄浦区交通指数、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泊位信息以及POS机停车收费统计等交通概览情况展示
1.黄浦区停车场库分布与实时泊位展示
市、区一体化智慧交通系统已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果。已经建成徐汇区、黄浦区、静安区等3个行政区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即将启动长宁区交通信息平台工程;形成市、区一体化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支撑行政区交通研判分析、实时监管、警力部署等精细化管理;实现市、区交通信息“条”“块”结合、共享交换,扩大市级平台交通数据应用和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