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交通大脑着实风光,无论是互联网巨头BATD,还是智能交通企业,亦或是传统交通施工养护企业,都可以说一句“我们也在做交通大脑”。但是其效果也日渐式微。交通大脑从面世之日,就受到来自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普遍质疑和抵触,一方面是对“狼来了”的恐惧和来自“外来和尚欲念经”的外部竞争担忧,一方面是传统交通行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大互联网力量冲击的手足无措和茫然无助。在互联网以一己之力试水交通行业和交通领域存量力量的不断抗衡的过程中,双方似乎都逐步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模式:协商合作、各取所需。交通大脑也沦落成了用于包裹交通工程项目的“糖衣”,再加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装饰,各地又重新开始制作交通大脑的美丽蛋糕。这种“名为蛋糕,实为蛋挞”的做法,对推动交通大脑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对交通大脑的认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交通大脑的建设还有其他的选项,交通大脑还可以发挥更多名副其实的作用。
那么交通大脑该如何构建?2020年是交通大脑重新起步之年吗?谁都可以建设交通大脑吗?谁应该主导交通大脑?笔者尝试在接下来的论证中逐步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交通大脑的建设现状
1、以设备采购为交通大脑全副武装
这种建设方式可以视为交通大脑强身健体的组成部分,可以视为交通大脑基础设备平台,但仍旧是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备补充和完善环节。这种方式下的设备没有和交通大脑的功能相匹配,容易留下“设备刚装好,功能已不足”的后遗症或者“设备空搁置,功能无几多”的尴尬境地。
2、以版本更新为交通大脑升级换代
此种建设方式以功能驱动系统和硬件建设,从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一边强身健体,一边锻炼脑力。但仔细体会,这种不断完善平台应用功能的做法,不乏“今年项目先上马,明年再想装马鞍”的打补丁式的无奈之举,也容易造成“今年花开不够艳,来年总想多施肥”的地方财政不断补贴仍效果不好的窘境。
3、以某一专长为交通大脑加绪含容
专长包括手中拥有大量专有数据,或者拥有某项专门技术,亦或掌控某地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或为交通行业提供专职服务等。这种拥有专长资源的建设方式可以作为交通大脑的有益补充和身体器官,毕竟耳聪目明,腿脚无恙之下,大脑才可以思维活跃,有效指挥身体各个器官灵巧反应,协调运动。如此说来,这些拥有专长资源的机构或可以精心锻造为交通大脑服务的交通慧眼、交通巧舌、交通神经元甚至交通小脑。
二、交通大脑问题总结与分析
1、交通大脑是什么?
国内的交通大脑经历了改名之痛。从一开始的“公安大脑”,到接下来的“城市数据大脑”,“城市大脑”,到后来出现的“交通小脑”、“交通超脑”、“交通云脑”,到最后多地采用“交通大脑”。纵观这些眼花缭乱的名字背后,关于什么是交通大脑,到目前为止,还是未知。
很多地方落地的交通大脑还是以往的交警部门管理的交通控制系统的升级而已,或许升级都算不上,老酒换新瓶。那么给交通大脑一个名正言顺的界定是有必要的。3年过去了,我们不应该继续雾里看花,应该拨开迷雾,是给交通大脑一个名分的时候了。
2、交通大脑容量无限?数据全行业?
根据查阅到的各地公布的交通大脑建设资料统计,广州南沙区交通大脑监测231个路口,接入319家企业、4174辆重点车、2009名驾驶人的数据,每天约有过车数据210万条;衢州交通大脑实现区域内的200个信控设备点位信号优化,接入城市中的各类交通视频数据(其中包括交通类卡口、电警、监控球机类共计600路),汇聚了13个部门,96类数据,1867.8亿条的相关数据,每天新增交通数据量达到8亿条;济南交通大脑监控着济南市区764个路口的信号灯,全市378个公共停车场的2.4万个泊位静态数据和全部道路停车资源信息;杭州交通大脑覆盖路口1300个,接入视频4500路;某企业推出的交警总队级别的基于交通大脑的运算能力,累计汇聚数据超过250亿条,日均接入的数据超过1亿条,每小时参与数据运算超过7000万条;海口“城市大脑”数据资源平台已接入2个国家部委的11个共享数据接口、29个省级单位的453个接口和1950万条数据,40个市级单位的4.98亿条数据,数据涵盖了政务、交通、医疗卫生、旅游等行业,累计接入的数据记录总量超过573亿条,数据存储总量超过600TB的数据。
如此看来,交通大脑似乎无所不能接入,海量数据不足为奇,天量数据不在话下,监测设施可以不胜枚举,监测路口可以不尽其数,监测范围可以宇宙无疆。那么我们反而要问,交通大脑确实需要这么大的脑容量吗?什么是交通大脑的极限容量?全球的交通数据都给了交通大脑又能怎样?我们以后又如何面对这几千平方米数据中心里的诸多服务器和庞大机柜?继续购置继续更新?继续增加继续淘汰?整个城市,全部行业的数据都给交通大脑,又能做什么?
3、交通大脑能耐要多大?
笔者同样统计了一些正在建设的交通大脑已有或设计中的功能:
基本能力项:
所有交通大脑都宣称具备基本的能力有:
数据感知能力,能接入目前已知所有交通检测器来源的数据,有的还接入非交通检测器来源的数据。
数据处理能力,实现PB级别数据的在线存储和每日PB级别的计算吞吐能力,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交通算法能力,不外乎结合交警业务需求,融入一些交通流数据处理算法,交通配时优化算法,交通轨迹处理算法,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等。
增强能力项:
目前已知广州南沙区交通大脑增加分车道路况、速度、饱和度、承载度、车辆来源去向等更精细的分析信息。衢州交通大脑利用城市中已建的视频监控摄像机资源,实现了对拥堵,路口打结,机占非等11项交通事件的自主发现和智能判断,实现百姓与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双向信息即时互通,交通信息实时发布到高德、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广播电台、互联网站、LED诱导屏等多种渠道和平台。深圳交通大脑创建“失驾”、“毒驾”、 多次违法等大数据分析模型,短时间内能形成情报精准推送,开展数据打击专项行动精准查处,定向清除,基于对车辆外观特征识别的二次识别技术提升处理违章图片能力。杭州城市大脑在交通方面具有信号灯智能配时、应急车辆一路护航、智能巡检功能、警力调配、公共交通工具调度、人工智能公交线路、泊位全城共享功能。更有济南交通大脑设计有500项功能。
当然,无论如何,交通大脑毕竟还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从业者们的深度思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交通的智能设备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的数据存储能力,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社会对智能交通的参与度和兴趣,这些都对整个交通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三、交通大脑何去何从?
真正的交通大脑如何产生、发展、自我更新?交通大脑从已有系统的升级中诞生?或是另辟蹊径,摆脱现有的交通管控系统的束缚,重新设计从头来过?这里,笔者抛出2个交通大脑的产生论来理论理论。
争论1:交通大脑进化论
如果我们采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看交通大脑的建设之路,那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可以作为交通大脑发展的理论基础。例如,视频检测器从最初进行交通信息检测的线圈检测器,到后来的地磁检测器到超声波、雷达到视频检测器,从最初的只能检测单个点位的车辆流量功能进化为现在普遍使用的能获得视野范围内的所有运动物体的流量、速度、密度、轨迹、形体、颜色等多功能。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物物均为交通检测器或可是未来交通检测的进化之路。那么交通大脑的进化或许从目前的交通管控系统中历经锤炼,百变成精,还真能变成呼风唤雨、路路畅通的智能大脑。
争论2:交通大脑重构论
交通大脑是新生事物,不完全雷同于以往的交通管控系统,虽然称得上是智能交通系统,但又不是继承于这些系统之上的。但是目前所谓的交通大脑是由互联网企业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技术炮制的理想之花,并不是真正能解决交通行业问题的智慧之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没有发现交通大脑起到的翻天覆地明显的效果。我们缺少了仔细思考交通大脑应该如何构建的过程,人为地去掉了为交通大脑量体裁衣、安身立命的阶段,直接想造成一个为交通服务的机器大脑,结果适得其反。
交通大脑一开始的定位应该是为了处理交通数据,所以后来不断扩展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也似乎验证了目前的大脑的确不是我们想要的交通大脑,充其量算是个数据大脑。所以,用“交通数据大脑”这个词汇更适合描述和定位现阶段的智能交通管控展示平台和工作。如此看来,交通大脑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也就是说现在出现的各地昂贵的以交通大脑为名的工程项目最多算是“交通数据大脑+交通管理(控制)系统”。
做了那么多,说了这么多,名副其实的交通大脑其实还没有出现,或者符合交通工程原理和需求及未来发展的交通大脑其实应该有另外一套不同的架构、功能设计和建设内容。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开始设计交通大脑,立足当下,重新起步,交通大脑,2020版?
研发交通大脑是大势所趋。我们大可以设想一下交通大脑的发展路径:智能化交通大脑工程、AI交通大脑工程、超级交通大脑工程。从现在开始,交通大脑2020版,就可以视为交通大脑的第一版,也就是启动智能化交通大脑工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