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安全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技术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车联网工作委员会、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19道路货运主动安全万里行峰会在郑州圆满落幕。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渣土产品线总经理方昌銮,发表了《人工智能助力渣土智能管理》的主旨演讲,本文为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方昌銮:锐明在渣土管理领域重点关注两个点,一是环保,以蓝天保卫战为使命加强对渣土车的管理,主要针对滴漏和车辆带泥上路等问题;二是安全,减少渣土车因盲区导致的事故。简单介绍一下锐明的渣土车方案。
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渣土产品线总经理 方昌銮
一、锐明的终端方案
这套方案是深圳推进新型泥土车以来,全国范围内渣土车安全监管系统的最高配置。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一是货箱监测,监测货箱的作业状态,包括是否密闭,是否卸货。二是右侧盲区行人全时预警系统。三是疲劳驾驶预警。有几块是锐明率先研发,一是人车绑定,驾驶主体应该是明确的,线上所统计的驾驶人和线下实际运输的驾驶人必须是一致的,如何保证一致?有很多的方案,比如平台身份的比对,线下终端的比对,实际上真正行之有效的是将驾驶员的身份和车辆的启动做很多管制。因此,锐明的方案是验证不合格的驾驶员不允许启动车辆,以此保证人车一致。
基于视频的方式分析货箱的状态。要让客户足不出户就知道渣土车的作业情况,这是渣土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通过视频化的方式分析不仅可以知道一辆车有没有装货物,而且还能知道装的是土、沙石料、泥浆还是其他的渣土。建筑垃圾分类,随着生活垃圾分类会大幅度的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是红海了,建筑垃圾分类还是处在非常早期的一个行业,我说的红海是指从技术的角度去看,不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其实有大量的环境问题,比如一个摄像机如何应对渣土恶劣的环境,其实有很大挑战。路径,雷达,激光,摄像机等等都会被环境污染,如果解决不了污染问题,就永远是一个半成品,不是真正的成品。
右侧盲区,被行业称之为死亡弯月。2018年4月开始,锐明在行业第一次提出右侧盲区监测的概念,用视频来实现。锐明在深圳的项目,通过产品创新引导主管部门,深圳泥土车上,右侧盲区监测变成一个标配,也有其他厂家来跟进,不同的厂家来参与竞争,可以从里外形成双向的竞争压力,促进产品的更新迭代。
右侧盲区监测设计里面有两个主要的点。雷达关注的是车辆本身,核心是避免车辆碰撞受损。而像渣土车这种重型车辆不是保护车,主要是保护人不被撞,包括徒步的行人、骑自行车的人、骑电动车的人,核心是保护人,这是右侧盲区监测的第一个核心要素。第二,雷达只能分别障碍物,不能分辨人,比如右转向、倒车,触发才能工作,否则会一直报警干扰。重型车辆的盲区应该是全时预警的,车辆从启动到行驶、加速、停止全过程都在运行。现在外卖人员发生的事故是非常多的,因为经常要赶时间。这两个特征,传统雷达实现不了,有些同行在做产品的时候没有真正理解到它的内涵,比如加一个装置,车辆右转向时雷达才触发,对场景理解还有问题,希望大家能做出更好的产品。
从技术角度出发,锐明目前的方案,确实能大幅度提升渣土车安全,但距离真正的根治问题,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里面有两个难点,一是技术上突破比较难,当车辆速度过快,环境变化很恶劣时,技术难度持续上升,对传感设备和算法要求很高。二是在国内市场上,产品研发是一窝蜂的上,有大量的低端产品充斥着行业,良莠不齐。对于产品来讲,还是要保持做产品的初衷,要有更高的使命,更高程度的解决问题。
锐明的方案跟驾驶员有大量的交互,为了进入不同的市场,也会打造不同的方案。这里有一个特点,渣土行业是通过新车更换逐步替代现有的存量车辆,因此,锐明的重点是面向新型渣土车,正好,国家正在推进“蓝天保卫战”,国三排放标准的车辆要被淘汰、升级。
二、锐明渣土监管平台方案 光靠设备不足以解决问题,还要有平台,锐明有一套完善的渣土车监管平台。渣土行业是高监管行业,目前还比较混沌的行业。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企业本身的管理效益,还在摸索,监管是目前的主旋律,通过监管把原有的无序逐渐变成有序,在环保和安全两个问题上变为有序,把大量的业务拉进去。既然是高监管的行业,核准是关键,很多人认为应该把大量精力放到设备上、技术上,实际上很多时候真正解决问题的都是行政审批。 三、锐明渣土典型案例 昆明渣土车项目,一年的时间,把一个城市3000多辆渣土车全部换成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昆明成为第一个一年内全部更换新型环保渣土车的城市,第一个尝试渣土治理AI化的城市。所有的平台和终端因此进入到行业的主流车场,大家熟悉的主流品牌厂锐明都有合作。 深圳渣土项目,深圳成为第一个一年之内淘汰1万辆以上传统渣土车的城市,同时也是第一个渣土治理全面AI化的城市,目前锐明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8000多套。 合作方式,锐明只是一个厂商,通过技术去解决问题,而不会把太多的重心放到运营上,更多的是做平台和终端。但是在做产品的阶段过程当中是有差异的,一个好的产品,从初期想法到后期,有很多环节。其实我们真正距离完全满足行业需求,最多做到了30%到40%,还有大量的需求未满足,锐明希望与同行一起,以更多的技术创新去解决问题,以此提供更好的方案,为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