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18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主办,中汽中心汽车试验研究所、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联合承办,常州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钟楼区人民政府、常州市汽车行业协会合作协办的“2017年第五届国际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在江苏常州成功召开。中国客车网作为大会重要合作媒体,全程报道大会各项内容。
以下为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 博士后刘鹏大会演讲实录:
本次报告主要三个方面,第一是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体系的要求,第二是各级平台的建设方案以及国家平台的工作任务,第三是针对监管体系要求和工作任务,介绍一下GB/T 32960的测试要求。
第一,从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国家监管体系的任务来说,明确企业是第一责任主体的多级监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它的第一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意味着它的第一数据发送地是车企的企业平台,并转发上级公共平台;基于此要求之后,地方平台定位对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做实时的数据监管,主要责任是监管,是督促生产企业是否对安全监控进行落实。
从国家平台角度,除了对公共领域之外,还要对其他领域做全方位的监管。一方面,企业平台是否把安全监管做到位;另一方面,针对于地方平台,在运行过程当中是否落实本地运行车辆的监管,主要是在安全的技术落实等方面是否做到相关的监管实施。为安全监管的实施,从国家的平台的责任来说就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能力验证,车载终端要满足国标的要求,才能真正的把整个监管体系执行;也就意味着从车企到政府都按照该国标完全执行并贯通,而且在377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各个地方是不允许在现有的国标基础上,做任何的数据上的一些拓展。实际上对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企业可以针对于全国以及各地方的统一技术要求,减少后续对接等等方面的成本控制问题。第二方面是数据的抽查,主要在于车辆数据,企业以及地方平台数据进行抽检。最后是从整个政府的层面就安全问题、补贴问题以及在运行过程的效益监管。
国家平台功能要求主要是四块内容,第一是安全和质量的监测,第二个是数据的信息服务,第三块是车辆数据的统计以及给政府的政策支持,最后一项是数据对接测试的能力验证。从车辆的安全监管来说,标准里也明确规定了有61项加12项;正常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只要求左边的61项,右下角这个是在车辆出现故障之后,能够把车辆更详细的数据进行监测,进行故障数据的回溯,来便于故障之后的技术数据分析。
在整个标准体系过程当中的,各个企业所监控的数据量比现在国标要求的数量要多。第一个,企业必须有相关的平台,跟公共管理平台做相应的对接,来保障三级监管体系具备很完整的数据链,第二个是所有的车载终端在2017年的1月1号之后必须作为车辆的标配件。在现在的安全监管基础之上,如果是从企业层面做更多的数据支撑,可以把整车、平台之间相关的技术服务做一些融合,综合功能的终端产品在整个监管体系里面是完全可以认可。
对于企业平台功能要求来说,要求更多一点,需从车辆的生产、管理一直到销售到运营,以及到最后的电池、车辆的报废和回收,是要求全寿命的跟踪和管理,其中还包括后续的电池梯次利用等等,能够在整个生态链环境当中真正发挥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技术优势。所以,从整个监管体系,它的平台只是技术的载体,更多的是在基于平台技术手段之上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第二,把平台建设方案和要求做简单介绍。平台的功能,从数据的统一采集接口,第三方接口;在接入之后,主要是数据的存储和应用,它核心是在电池的技术状态,车辆的运行技术状态以及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特别是从故障的管理这一块的有明确的规定,其他的实际上是整个运行过程监管。除了这些安全管理和运行统计相关的之外,可以做一些拓展的技术服务。现在,国家平台在完成数据逐步融合之后,真的是希望把这些数据拿出来共享,给整个行业来做一些基础的数据支撑,真正通过数据来支撑于我们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来推动行业的进步。
国家平台的建设技术基础源于北理工建设的北京市监管平台,再次基础上做了技术升级和应用拓展。该平台从1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运行了6年的时间,而且过程当中经过了三轮的技术体系架构的改善,从车辆数据源和功能,最早是做数据的汇聚收集为主,这个工作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实际上在后续逐步验证过程当中,他的吞吐量问题、数据挖掘问题逐步显现,那就逼着企业平台,包括国家平台、地方平台也好,一定是采用分布式的架构体系去完成相关采集、应用、数据挖掘等一些技术工作。所以,现在国家平台在三轮的技术体系架构调整之后,在服务能力方面大幅提升,已经达到了500万辆的技术水平。
下面是国家平台的功能介绍。
第一是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数据汇聚以及分析,包括全国车辆的接入情况,各个车型的分类情况,所有车辆的不同类型、不同企业在不同地方所运行的情况给大家做展示。
第二个是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数据的开放共享实际上是不完全的共享,因为所有的数据所有权问题,所以如何去用?可能在后面也需要大家一起探讨如何界定有限范围内的数据共享,真正是把抛开企业的相关机密之外,能够从宏观层面给大家做一些包括技术的评估,包括在车联网的应用过程当中是否能以国家平台现有的大架构为基础,逐步去拓展它相关的一些应用场景以及它的应用领域,不仅仅是车辆技术本身的领域,比如涉及到一些保险行业,包括说现在比较流行的共享租赁等等,从各个行业都能够有非常好的数据支撑服务。
第三个就是GB/T 32960的符合性测试。从北理工来说,开展符合性测试工作的时候,一直遵循的原则就是尽量能够远程的测试,来保证整个测试过程中的节约性,同时给企业带来一些便利。所以在整个系统的架构里面基本上都是以在线预约,远程测试的模式。如何去实现远程的测试?我们也开发了自动化测试后台,以及前端的智能化测试APP。在测试过程当中只需要测试人员开着车、拿着手机,打开APP,按照APP所指示的步骤,逐步操作,最后测试完成,结束提交,这样几个层面来减少大家的交流成本。因为所有的车型在新的测试过程当中,它基本都是样车,所有的车都拉到现场去做测试,其实成本和代价都相对比较高,按照APP方式测试,试验场里面就可以把相关的一些工作能够做到位。
从目前的测试结果来看,到4月25号,已经有239家整车企业平台通过了平台测试认证,通过的车型一共是2726个,车型数量是相对比较多的。
如何发挥数据平台更大的一些优势,第一个是从对于政府层面,它更多的是从安全、产业政策、节能环保等等领域去做统筹的规划和管理。第二个是在从这个企业或者叫用户层面,从公共领域包括商业服务,包括汽车的保险、金融等等方面来做一些技术的支撑。最后从用户层面,他如何去把车的特别是公共领域的一些车的数据做开放和共享,也便于大家在公共服务出行过程当中能够有非常好的公共领域车辆运行状态的了解,也让后面的一些出行更加便捷。
针对于以上的一些问题。国家平台的后续工作主要包括,接入测试的管理,里程怎么去核算,这可能后面还是非常大的课题去研究。数据如何开放共享,大概在下周会发起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联盟,通过联盟一种机制来把数据做共享和共用,能够发挥各个行业包括各个车企的技术优势,以及大家从不同的侧面或者叫不同的角度,对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求,能够充分的发挥和拓展数据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应用范围。
第三,国标的测试技术工作。车辆的测试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是从车到国家平台,第二个是车到企业平台,转发到国家平台比较,即直连和转发两种测试,整个测试过程基本按照两步完成。实际上测试的内容是完全一致,因为所遵循的标准内容是相同。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是综合阶段,包括它的车辆的登入和登出;核心报警测试,因为在标准里面有明确的规定,当出现三级故障之后,应该是把故障点前30秒、后30秒的相关数据以每一秒一帧的间隔进行数据上报,保证故障点前后能够有完整的数据,支撑故障数据的追溯和技术分析;在其他时间也是为了节约流量等相关方面的综合考虑,按照每30秒进行数据传输。其他几个阶段就是在行驶测试、充电测试、以及满电测试,主要是整车自身的技术状态发生变化后其状态标识是否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因为这些也涉及到后面的统计和分析以及在充电运行等等过程节点的划分。从数据整体校验方面,主要检测传输数据的内容格式、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这些是保障数据真实、有效、完整的核心,为故障的回溯和技术分析提供较为完整的数据链。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