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未来——深圳市智慧交通的应用现状及创新实践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科技引领未来——深圳市智慧交通的应用现状及创新实践

    2015-08-11 21:07:34 来源:www.ladysslipper.com 作者:ITS114 评论:
    分享到:

      提起深圳,您第一个会想到什么?用一个词概括。答案可能会很多,特区?改革开放?科技之城?活力之都?不错,这些都是深圳特有的元素符号。可以说,是改革开放造就了今天的深圳,三十多年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深圳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发展,假使让您第一时间联想深圳的交通,您会选择什么?关口拥堵?限牌?互联网+交通?宜停车?这些都是,却又不是全部。通常我们谈一个城市的交通,往往要从这个城市的历史开始,深圳也不例外。作为中国"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又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起点城市,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改革,深圳的交通同样离不开改革。

      无可否认,改革开放为深圳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以及数量激增的机动车车辆。这些是深圳经济实力的象征,但发展到今天,也成为了深圳城市管理的巨大挑战。到目前为止,深圳市有公交线路909条,公交车15643辆,轨道178公里118个站,交通物流从业人员超过60万,服务人口超过1700万;平均每天会有6.59万个集装箱在港吞吐,有4万辆货柜车进出口岸;平均有9.94万人次旅客进出深圳机场,有6000班次公路客运班车发往全国各地,有315万辆机动车行驶在大街小巷,有3310件信息咨询需要处理,每日道路巡查约5436公里,公交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这样一组交通数据对于国内任何一个城市管理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压力也居于前例的城市,深圳却始终保持着青春活力,建立在创新思维、科学技术之上的一项项创新改革,不断的为深圳交通注入文明、友善、科技、前瞻的管理基因。近年来,深圳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突出信息化、智能化引领,在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验,为深圳市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路漫漫其修远兮,深圳已探索出自己独有的交通改革发展之路。同时,这些实践经验也将成为国内其他城市交通改革发展的借鉴。

      截至目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以下简称深圳市交委)在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共形成相关标准13项,其中两项拟上升为部标。已授权专利7项,已申请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8项。包括云存储数据安全访问系统、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城市路况信息查询系统软件等,可谓硕果累累。

      2015年3月12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举办第二十一期交通科技大讲堂的通知》,邀请深圳市交委,围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打好智慧交通攻坚战,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主题开展经验交流。3月19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黄敏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深圳市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创新实践,引起了国内广大同行的关注和热议,深圳再次成为互联网+交通时代,全国的学习榜样。本文根据黄敏主任演讲素材整理而成,希望借此与更多同行分享深圳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工作做法,共同提高互联网+交通时代,交通运输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一、智能交通建设的体制机制

      任何伟大的事业和工程,都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和计划,在目标的指引下,在科学的计划安排下,顺应时势,技术上兼容并蓄为我所用,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科学的机制体制来引导执行。

      专职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深圳市智能交通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市交委专门设立了专门的智能交通部门:智能交通处,构建了"交委-智能交通处-总中心(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分中心(职能单位和辖区局运行指挥智能分中心)"的智能交通管理架构,实现了"智能技术"、"业务需求"、"应用对象"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了智能交通"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资金、分工负责、分步推进、分块实施"的"三统三分"("三统"具体由智能交通处负责统筹、规划、标准、指导、协调、审核、监督工作,"三分"具体由全委全单位负责承担本单位部门业务范围内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各部门之间责权清晰,分工明确,保障智能工作有序、可控、高效完成。

      顶层架构与体系

      深圳市交委根据智能交通行业应用需求,搭建了"1+4"(1个综合交通数据中心,智能公交、智能设施、智能物流、智能政务4大平台)智能交通应用体系框架;针对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构建了"5层次"(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的智能交通技术体系框架,完成深圳整个智能交通建设发展的顶层架构。而深圳市交委编制的《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规划》以及《深圳市智能交通三年行动计划》中短期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化建设的八大建设重点,26个建设主题、68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即组织管理、政策法规、资金管理、标准规范、人才队伍)。其中,八大建设重点包括:构建交通运输职能体系、深化智能公交综合应用、加强路网监测调控能力、提升物流行业智能水平、加大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构建交通行业数据中心、促进智能交通行业发展。

      为实现对城市交通的精细化管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以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为载体,以交通基层管理单元(交管所、站)为处置中心,构建总中心(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分中心(职能单位和辖区局运行指挥智能分中心)-基层管理单元(以街道办为单元的基层交通管理机构)的"1+17+58"智慧交通三级管理架构,形成各定其位、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1+17"运行载体。为确保"1+17+58"管理架构的高效运作,深圳市交委以手机为载体建立手机APP-交运通,实现综合执法管理、设施建设与养护、运输行业管理、应急抢险保障和交通运行信息服务的信息采集、现场处理功能,同时后台建立面向全委全行业信息案件处置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通过执法人员配备装有"交运通"移动执法系统的手机终端,实现执法人员与手机人机绑定,同时后台建立具备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的科技执法系统,实现对执法单元、人员的实时调度,提高打击黑车的掌控能力及执法准确性。

      数据处理

      交通大数据对于运行平台而言,也至关重要。深圳市交委逐步搭建了"1+N"(深圳市交运委内部虚拟平台+腾讯云计算平台+中科院华南超算节点+国家超算中心深圳节点等)分布式基础云环境,实现了交通大数据实时接入、高效运算、安全存储;交委汇聚运行数据,共采集30大类75类交通运输行业静态信息和动态运营信息数据、13万营运车辆的实时动态GPS数据、12600多路监控视频数据,为智能交通系统运行提供数据保障;正在建设的1个带宽为40G的交通骨干网,则用于连接全委各单位、主要行业企业和全市各数据共享单位,为智能交通系统运行提供基础链路保障;同时,深圳市交委首创了面向全行业共享的交通基础犀利信息共享平台--T-GIS,集成10套不同用途地图、165小项城市基础支撑数据、185小项交通基础数据,为智能交通系统运行提供信息共享基础。

      产业培育

      在产业培育方面,深圳市交委成立了智能交通协会用以横向拓展行业业务,通过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纵向促进产业一体化;加速交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优化升级交通产业结构,促进交通产业规模发展。专门成立了深圳市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着力构建深圳市智能交通标准化体系框架,加强对深圳市智能交通发展的规范管理。目前启动了28项应用技术标准编制,已完成编制13项,这其中有2项拟上升为交通部行业标准。

      对外合作

      深圳市交委极为重视对外合作,目前已与23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广电集团、三家电信运营商、腾讯、百度、华为、车联网、凯立德等,为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保障。"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以及"北上广杭深TOCC/TICC"综合交通信息化工作创新论坛则致力于打造成为一线城市间交通信息化先进经验交流平台。

      二、智能交通建设成果与经验

      1.以大众出行为核心服务对象的智能化建设

      公交智能化

      公交出行作为城市公共出行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种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公交智能化建设势必先行。

      深圳市交委首先构建了市公交行业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以及公交仿真模型体系。不仅完成了909条公交线路、9569个站点(包括站台、站亭、站牌、站架)、383处公交站场、819.8公里公交专用道的属性数据梳理,基本实现公交基础设施全方位协同化管理;同时成功搭建了公交线网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专业评估公交运行的整体效率,为公交线网规划、运营组织决策提供支撑。

      公交系统GPS监控平台也是深圳市交委智慧公交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在15000多台公交车上安装车载终端,实现对公交系统的数据管理、实时监控、安全监管、服务监测、信息发布、成本测算和应急指挥;在此基础上,依托手机APP-"交通在手"实时发布公交车辆动态运行信息,打造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公众出行需求。

      为加强对公交系统安全监管,深圳市交委还专门建成了公交专用道违章抓拍系统,抓拍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的车辆,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此外,深圳市交委还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指导企业建设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使企业调度系统与政府监管系统有效衔接,实现政府监管企业、企业管人、车、站、线。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残障人士乘车需求,深圳市公交车辆特别提供了公交无障碍导盲服务,在1000辆公交车辆上安装无障碍导盲设备,并为视障人士配置手持终端,方便视障人士选择公交出行。

      出租车智能化

      出租车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有着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出租智能化也势在必行。深圳市交委在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出租行业管理新模式,逐步研究完善了"准入一监管一退出"管理机制,提升出租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做到经营规范化、指标数字化、机制阳光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优势化;在内部运行监测方面,深圳市交委构建出租数字化监管指标体系,通过运营态势指标、安全监管指标、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指标、司机动态指标等,实现对出租车车辆、人员的全方位、实时监管考核;在行业外部应用方面,深圳市交委通过对出租车GPS数据的融合挖掘分析,实时掌握城市路网的动态运行状况,为动态交通引导提供支撑,通过出租车客流分析,为出租车运力投放提供决策依据;在服务应用方面,深圳市打造了出租汽车统一电召平台,可以提供电话(96880)、网页、手机APP应用(接入交通在手、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手机软件)等多渠道电召方式,日均电召量超过10000笔,实现近1.6万辆出租汽车24小时全天候"应召"。

      地铁智能化

      深圳市建设成立了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实现对地铁运营的综合监视、多线路运营协调、应急指挥、信息共享;汇聚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TCC)的信息,实现对地铁运营的监督管理、运营上报、统计分析、应急处置等。

      长途客运智能化

      此外,在长途客车智能化建设方面,深圳市同样建立了长途客运智能化联网监控平台,可以实时接入全市2500多辆长途客车、2800多辆旅游包车GPS数据,通过对客车车辆运行状态(包括车辆超速、GPS掉线、车内饰品、疲劳驾驶等)的实时监控,实现安全监管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企业由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

      路边停车智能化

      作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交通拥堵在深圳也从点到线,在所有采取"缓堵"措施城市里,路边停车收费应该是最具深圳特色的措施之一。2015年1月1日起,深圳市对原特区内278条道路、12374个泊位全面启动收费,深圳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路边停车收费全电子化的城市,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

      驾车人士可以下载并使用手机APP--宜停车或拨打96001服务电话进行停车缴费、续时、补缴,全程时限电子自助交易,无需管理人员干预。泊位内违章停车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下属的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根据《深圳市机动车道路停车管理办法》进行查处,泊位外违章停车由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协助交警执法,执法人员通过手持执法终端,实时掌握停车泊位占用与缴费情况,及时对违规占用停车泊位进行处罚。

      自路边停车收费实施以来,路边停车收费试点片区车速显著提高;竹子林、西贝等试验片区车速平均上升9%-15%,南山中心区车速上升15.1%。停车资源也得以均衡利用,路边停车泊位平均占用率降低,停车时间基本在1小时以内,泊位周转率明显提高,大量路边停放车辆转入周边停车场,工作日白天重点片区路外停车场只能用铝平均提高约22%。另外,违法停车规模明显降低,受交警部门委托,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协助管理道路停车秩序,很大程度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试点片区内对违法停车的执法力度大大加强,路边违法停车规模明显降低,重点片区高峰时段路边违章停车行为下降约90%。

      交通运行指数

      道路交通运行指数和公交运行指数也是深圳智慧交通建设的亮点之一。道路交通运行指数主要是通过在浮动车,对浮动车的运行轨迹、速度、行程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量化评估底道路网的运行状态,用红色代表拥堵、黄色代表缓行,绿色代表畅通,实现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的实时分布,为交通改善提供数据支撑。而公交运行指数现已覆盖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三种出行方式和步行、候车、乘车、换乘四大环节的30项、64小项考核指标,通过云数据汇聚评价全市公交服务质量,促使公交企业提升服务品质。

      2、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智能化建设

      如果说,对公交车、出租车等出行方式的智能化建设是"线型"的、动态的,那么,对公交车站、地铁站、包括机场、高铁站的智能化建设就属于"点状"的、相对静态,只有把点和线连接起来,才算是初步完成了整个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建设。

      机场和高铁作为一个城市与外省市地区人口流通最频繁的区域,人口流动量非常巨大,同时也是展现一个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水平最直观的"窗口"。深圳市在机场枢纽智能化建设以及高铁枢纽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异曲同工。即:

      围绕交通的两个时刻表(高铁是高铁时刻表、公交时刻表;机场是机场时刻表、公交时刻表)利用智能化手段,通过对交通枢纽的综合管理、指挥调度、信息服务,实现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动态衔接、高效组织,满足不同运输方式协同运转、应急联动和综合信息服务的要求,建立完善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如,空中航班与地面公共交通的高效衔接、满足乘客出行信息获取便捷性、提升换乘便利性、提高出行选择方便性、减少不必要的换乘距离等。

      主要手段有:在运行监管方面,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视频识别、地磁监测等技术,实现对整个交通枢纽的运行监测、安全监管、运力调配、运证管理、视频综合监测等;

      在指挥调度方面,依托两个时刻表,围绕应急识别、预警、运力调配、信息发布等,全面提升交通枢纽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在信息服务方面,通过布设可变情报板、信息诱导屏、触摸屏、站内广播、手机二维码应用等信息发布设施设备,提供枢纽内客流预报、预警与疏解、人流引导与车辆诱导等综合信息服务。

      深圳市机场于2013年11月成功实现了"一夜转场",T3航站楼正式启动,多种交通方式实现GTC(机场地面交通中心)无缝衔接,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机场接驳交通方式有地铁、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码头等,在未来两年,11号、10号线、穗莞深、港深西部快轨等轨道接入机场地面交通中心。

      还有,作为港口城市,深圳港口智能化建设也不落后。深圳市交委通过IC卡技术、信息技术打造了港口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进出深圳盐田港区、蛇口港区、赤湾港区、大铲湾港区4大港区拖车信息统一管理、快速放行和作业调配,提高港区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

      3.其他领域的智能化建设

      交通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信息采集方式中,最直观明确的一种,当然也是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最大的一种。目前深圳市交委通过自建、整合、共享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已接入视频监控19429路,实现对全市地铁站、高速公路、客运场站、港口、口岸、城市重点道路路段等重要场站枢纽、主要通道、交通节点和交通集散地分场景进行全面可视化监控,实时掌控运行状况:

      (1)地铁站视频监控建设:通过整合方式,接入全市5条地铁线路6583路监控视频,全面了解地铁站内部通道、站台、扶梯、出入口人流聚集情况,保障日常运营调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建设:通过整合深圳市7大高速公路监控中心、12条高速公路、361路监控视频,实时全面掌握高速公路出入口排队、卤面车流通行、设施运行情况,为高速公路日常运行及重大节假日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3)客运场站视频监控建设:通过整合方式,接入深圳市46个客运场站的1006路视频,有效监管客运场站的运行、安全及服务;

      (4)口岸视频监控建设:在口岸出租、公交等管理区域建设49路监控视频,并通过视频分析等手段,为该类区域运行秩序、运力调配、应急协同提供可视化支撑;

      (5)城市重点道路路段视频监控建设:通过自建、共享方式建设了177路市区重点路段的视频监控,为城市交通运行管理及公众信息发布提供支撑。

      道路设施智能化

      在道路设施智能化方面,深圳市交委建设了道路设施(全市道路中心线、标识、标牌、标线、护栏、立交、交叉口等)智能化管理系统,从组织、对象、阶段三个层次全面管控道路设施全生命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各项业务,实现道路设施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化管理。

      危险品运输智能化

      深圳市交委建设成立了危险品运输智能化监管平台,实时掌握1738辆车的运行状况(运什么、运多少、去哪里、怎么走、开多快、谁开车、谁押运),全面监控危险货物运输申报流程,实现了危险品货物运输的全过程监管。在驾培智能化方面。

      驾驶培训管理系统

      深圳市交委建成了深圳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系统,实现学员培训和考试信息共享、教练员和教练车信息管理、驾校综合信息统计分析。

      三、智慧交通民生工程

      基于第二部分所建立的各大中小智能化系统,其所采集到的数据和指数,其目的不仅是服务于管理,更直面所有交通出行者,只有将这些数据信息发布共享,提高交通效率,便利出行者,才能使这些智能化系统的价值最大化,才是建设这些系统、采集这些数据的最终目的。

      因此,深圳市交委秉承"交通无处不在、服务在您身边"的人文交通理念,利用"四屏一热线"(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户外屏、12328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海、陆、空、地全方位、多模式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

      手机屏:推出一站式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手机APP"交通在手",免费下载。市民可以获取全面、实时、准确的机场、码头、道路运行、地铁、公交交通咨询,日查询30万人次。

      电脑屏:建成深圳市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门户网站--"e行网",开通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政务微博,搭建"交委-市民"双向信息沟通平台。"e行网"累计点击量超过2200万人次,交委政务微博粉丝近20万人。

      电视屏:与深圳广电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设置演播室,由广电集团派驻专业采编队伍和支持人,共同打造《全景大交通》、《数说交通》、《都市路路通》电视及广播交通栏目,目前日均受众超过600万人次。

      户外屏:通过整体规划、以"动态+静态"结合的方式建设户外综合交通信息发布屏,串起交通出行全过程:出行前信息查询--出行中信息诱导--出行后统计分析。目前已规划105块屏,在建13块,其它3年内建成。

      12328服务热线:深圳市交委建设完成深圳市12328综合交通资讯服务平台,打造"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评价"的资讯服务闭环管理链条,实现对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咨询投诉服务7个统一"统一归口、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受理、统一办结、统一跟踪、统一考核"。依托全委信息系统建设,融合交通咨询服务要素,形成一个服务号码、五张网(道路网、交通设施网、公交网、轨道网、咨询服务网)、一张图(囊括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的交通地理信息地图)的"151"快速反应机制。

      深圳市交委首创了基于位置、实时定位、动态发布、渠道多元的综合交通信息发布技术,向社会公众协同在线发布实时动态综合交通信息。智慧交通民生工程实施以来,深圳公交出行者平均候车时间由9分钟减少为5分钟;私家车出行者拥堵避行和错行高峰意识显著增强;月均市民出行服务投诉次数下降52%。

      四、对智慧交通建设的小结与思考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指挥交通建设作为智慧城市"一把手"工程来抓。同时,智慧交通建设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科学的部门分工和协作有助于智慧交通建设的顺利完成,因此建议构建科学的管理架构。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离不开大数据,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离不开大数据,政府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对应的数据采集、分析、维护、应用的软硬件支撑(重视投入)。

      时代在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甚至是"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交融、瞬息万变的大生态,关于互联网未来的设想,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理想,未来的互联网将会彻底改变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开放、智慧和通透。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智慧交通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一定要有一种共识:

      一是万物将会互联。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体器官体的一个延伸,实现了人、设备、服务之间的连接。

      二是"互联网+"产生创新。互联网"+"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而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势必会对传统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促使我们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三是开放的协作。未来的大企业组织框架会呈现纵向分散合作的模式,大企业形态一定会转型,并逐渐聚焦自己的核心模块,其他模块将与中小企业分享合作。

      四是消费者/出行者将参与决策。互联网模式没有传统渠道必要的、损耗效率的环节,生产者、消费者、服务商之间相互连通,消费需求对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在未来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也将更加重要。

      五是移动互联网离不开数据,数据尤为重要。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都聚合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六是变革已成为趋势,在深思行业未来的发展的同时,必须具备直面互联网冲击的勇气。第七,时刻保持安全警惕。大量数据集中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注重核心数据的保护。

      本文为智能交通世界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内容请访问智能交通世界网(www.ladysslipper.com

  • 关键字: 深圳 智慧交通 现状
  •    责任编辑:lisongl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