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第九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智能化信息化引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13日,年会分论坛之一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召开,深圳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处处长林维望先生做《RFID汽车电子标签内存信息规划及应用设计初探》,本文为其演讲速记,未经演讲者本人审定。
林维望: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RFID汽车电子标签内存信息规划及应用设计初探。
刚才余志教授讲了经济发展好的城市不堵是不可能的,肯定是越来越堵,那么如何做好大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呢?各种各样的手段都有。最近公安部牵头在做汽车电子标识的研究,我觉得认真研究RFID汽车电子标签内存信息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这个设计的不合理可能后面的修改和管理应用也会带来比较大的问题。
我介绍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标签结构
ISO18000-UC标准及GB/T29768-2013标准,RFID汽车电子标签区存储均为4个。存储标签的唯一标识是不可更改的。存储标签所代表的物品的其他信息,可自由写入信息,也可受到访问口令的保护。
UC和29768的标准有什么异同呢?
1、相同点:大的逻辑分区上功能基本类似。
2、不同点:两个标准的存储保留区及用户存储区所承担的功能差异较大。
第二、内存信息规划的异同
因观点、立场及关注点不同,RFID汽车电子标签内存信息规划的观点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部分开发,分区管理。
(1)开放TID编码信息,激发相关领域的应用需求。
(2)分区管理,分区加密,互不干扰,以避免政府部门管理信息外漏,且便于各部门管理属于本部门的信息。
(3)公安严把RFID读写设备入网证关。
2、授权操作,分区管理。
(1)采用严格的安全管理,防止标签信息泄露。
(2)分发必要,授权操作,分区管理,分区加密,互不干扰。
3、部分开放,统一管理。
(1)建立车辆的唯一电子身份信息体系,严控信息写入,确立车辆的唯一电子身份信息,即车辆再生产环节即被赋予一张"电子身份证"。
(2)车辆电子身份与现号牌,现车牌号码是可视可读,而电子身份是电子科读的管理范畴,没必要太过神秘。
(3)以满足基本应用为原则,在设计上为其他部门预留字段,参考现有年检审标签的发放模式,在车辆上牌,由公安交管部门统一写入,统一发放,统一管理。
第三、利弊分析
政策层面
观点一,分区加密的思路未能充分考虑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问题,大数据应用可能会受一定限制,部门间的涉车协作,整体效能不是很高。
观点二,让其他部门参与涉车应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政府间利益角逐,整体工作推进可能会受影响。
技术层面
观点一,技术实现较复杂,标签内部要进行多次分区,且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稳定性,时效性都有较高的要求。
观点二:建立较为严格的信息安全及密钥管理体系。
应用层面
观点一,可较大程度调动整个与RFID涉车管理相关的领域参与到涉车应用当中,可大大提高RFID标签的生命力,从而推动整个RFID产业快速发展。
观点二,防读安全保护设计,在一定程度会限制RFID涉及民用和商用的发展,减少其应用创新的活动。
便民层面
观点一,分区管理,分区加密的方式会带来一些问题。
观点二,涉及不同部门,信息业务烦琐,效能不高。
观点三,这些问题涉车业务方面可一次性办结所有业务。
第四、应用设计
一、统一规划
统筹各部门应用需求,确定信息写入内容,合理规划标签存储,构建车辆电子身份信息管理体系。
(1)开放标签唯一标识信息。
(2)参照二代身份证。给汽车赋予一个电子身份号,建议用汽车的VIN码利用EPC区快速识别的特点,将其存储在该区进行锁定,以达到在高速行驶下能被快速识别车辆身份的目的。
(3)基于该编码规则,构建所有机动车物理身份电子化的编码管理体系,一旦车辆生产出来进入产品目录,其电子身份编码即被自动确定,存量机动车和刚生产落地车辆的编码信息均在该体系中产生并将作为最终电子身份信息写入电子标签。
(4)在用户区存储车辆号牌、年检审信息及各部门的信息预留充足字段,同时为后期可能出现的应用预留一定空间。次区域的信息一般只供相关部门路面稽查用,如能满足使用要求,也可以在自由流下被识读、监控。
二、集中处理
建立高度继承的RFID汽车电子标签的卡管系统,通过一站式业务申请,不同部分的所有业务均在网上进行审批,无前置审批的即时审批。
三、整合前端
RFID识别技术与视频识别相结合,采用分布式计算,将两类数据匹配放在前端,不仅能提高运算能力,而且单点受损不影响后台系统,可以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且可以在与中央系统通讯中断的情况下独立开展相关应用。
四、就近存储
考虑到车辆多本地运行,外省车数据比对需求不太巨大的情况,为提高系统运算能够和效率,可采用分布式存贮的方式,就近存贮辆电子标签相关数据。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交通日趋频繁的今天,将RFID等信息感知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公安交通管理中,必将为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使交通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将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肤浅意见,抛砖引玉,仅供参考,谢谢!
鸣谢: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提供速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