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卫星导航与车辆安全 > Telematics > 正文

北汽赵冬杰:智能驾驶关键在技术集成 打造新供应模式
2016-06-28 11:22:31   来源: 第一电动网    作者:杜俊仪    评论:0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讯智能驾驶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争相角逐的风口。6月17日,相关网站媒体在北京举办智能驾驶专场沙龙,北汽无人驾驶汽车车辆平台负责人赵冬杰表示,从整车厂的角度,对智能驾驶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集成专业技术,打造新的供应链与合作模式,共同应对未来复杂的技术系统。

  从去年开始,智能驾驶概念在全世界都非常火,发展热潮期已经到来。赵冬杰表示,北汽从市场用户直接需求的角度,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来判断,自动驾驶并不遥远,很快将进入我们的交通出行。北汽在新的变化和未来的探索当中,要起一个先锋的作用,根据这两个角度定位,目前北汽集团内部正在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储备。

  “当前市场对智能驾驶的需求来自于哪里?公认的说法是受目前交通状况的影响,而不是车辆本身的问题。目前拥堵、多事故的交通状况对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需要侧面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赵冬杰表示,智能驾驶方面是技术倒逼政策的态势,整车厂、创业公司、投资公司都在发力,政府的动作相对滞后一点,但是很快大家会认识到它是一个社会系统化的课题。包括沙龙讨论的主题——“智能化进阶之路”,它面对的绝对不仅是车辆本身或者是自动化系统本身,它带来的肯定是未来交通体系的变化。

  作为整车企业,北汽在智能驾驶上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是技术,产品如何适应未来智能化的交通体系。第二是对环境智能化同步的考虑。第三是如何打造新的供应链与合作模式,共同应对未来复杂的技术系统。第四是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把握,例如一度租车的角色,对智能汽车在未来的使用方式是什么。都已经远远超出了整车厂传统的角色定位。

  目前处在传统车辆和智能车辆交叉进阶的阶段,从技术本身而言也正处在最复杂的阶段。北汽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策略是,不同的技术路线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应用场景是很关键的一个出发点。2016北京车展期间,北汽面向公众举办了一场无人驾驶的体验活动,尽管技术上可以实现主动刹车、主动避障等,但是还是要限定在固定的场地内,对自由行人严格限制。

  智能驾驶典型的技术路线在业内已有共识,通过雷达、GPS等方式可以实现。技术的进步速度肯定是难以想象,有消息报道美国一家公司激光雷达已经能把量产价格控制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从主机厂的角度,重点考虑是如何更好的把各种专业技术集成起来,因此需要和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转换一种合作方式,共同来做新产品的开发,突破甲方、乙方很狭隘的定义。

  北汽同步也在关注智能汽车的运营,在后台有一个机载控制,一个是为全智能的车辆提供一个自上而下的主动控制,或者路径规划,实现一些智能化的功能。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对人工驾驶的车辆同步给它一个调度的指令,尽管是人工驾驶,但是能把交通状况、或规划的理想路径推送给车辆,实践证明来看,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一个方式,这是北汽在智能驾驶方面能跟运行有关的尝试。

  智能道路是智能汽车的重要依托,但目前的进展并不突出。从今年开始,这个问题已经在国家层面引起重视了,第一批四个城市的智能交通体系的示范区已经获得批准。可能在未来的1到2年之内,就能看到这种比较理想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运行体系出行,包括智能道路或者智能环境的建设标准。至于说智能环境方面,北汽也做了一些尝试,加装一些传感器在路面上来辅助决策,这是一个尝试。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智能驾驶

上一篇:无人驾驶时代真的不远
下一篇:智能塑造未来:开启“无人驾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