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交通信息服务 > 正文

上海创新方法运用科技治理交通难题
2016-11-25 09:45:11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评论:0

  繁华的黄浦江畔,一种全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往日喧闹、杂乱的滚滚车流,此刻却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秩序之美”。

  “对这样的大整治举双手欢迎。上海最近堵车少了、道路变通畅,车辆遵守秩序、礼让行人,随意加塞和并线的情况越来越少,行人过马路等信号灯,哪怕前面没有车,也都老老实实地等红灯转绿灯。”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司机口中的“大整治”,指的是上海市今年3月开展的交通大整治行动。在此次交通大整治中,上海市公安局创新工作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运用前沿科技实现精准执法,重塑上海交通的规则意识和法治风气,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数据显示,大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27%、13.62%、46.69%,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70.73%、65.08%。

  执法神器攻克难点

  路面上,浩荡车流中一声刺耳喇叭响起,路口附近一个显示屏上立即显示出违法鸣笛车辆的牌照号码,执勤交警手机上迅速接收到四组照片:鸣笛车辆的具体位置、喇叭声源模拟图、车辆近景和车牌特写。

  这样略显“科幻”的场景,是上海公安开发的“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的真实应用。连乱鸣号都可以用电子技术进行抓拍,显示出上海警方在运用科技治理交通方面使出了“洪荒之力”。

  大整治开展以来,上海公安已建成使用5400余套“电子警察”设备,预计明年将建成使用1.8万台,并扩展已有的电子警察功能,实现一机多能,功能从单一向复合转变;改造复用362个地区派出所的高清探头用于交通执法;在警车和警用摩托车上加装行车记录仪;同时,上海警方还开通使用交通违法即时告知短信平台。这些举措,使上海公安构建起了一张堪称全覆盖的非现场执法网络。

  上海依托市、区两级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以及海量交通事故、道路拥堵、违法停车等数据,主动排查推送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路口、时段、区域,引导街面执法警力动态精准投放;市公安局交警总队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针对暂扣、注销、吊销乃至毒驾人员违法上路行驶的“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等,截至目前已查获失格驾驶人员146人。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创新升级“电子警察”功能,创新前沿科技应用,开发执法“神器”攻克难点。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分析、以图搜图等先进技术,捕捉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多种违法行为,并及时发现套牌车辆进行报警,截至10月9日全市已成功录入“不系安全带”1350起、“开车打手机”45起。

  静安分局自主研发智能抓拍系统,通过视频智能化建模,自动识别记录违法行为,在全区21个路口推广,截至目前共抓拍各类机动车交通违法13.4万余起,大幅节约了警力、提升了效率,并至今未发生一起投诉。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430余万辆机动车、650余万注册机动车驾驶员、近1000万辆非机动车……全部集中在这6340平方公里的狭窄城区。对上海这座国际化超大型城市而言,交通问题始终是一道棘手难题,更是每一位市民的切肤之“痛”。

  “我们认识到,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交通秩序混乱而导致的,但根本的原因,是交通违法行为的大量存在。”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认为,大量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交通违法行为易发多发,就是导致上海道路交通秩序混乱的症结所在。

  对此,上海交通大整治开始了从“维护秩序”到“整治违法”的理念转变,目标直指乱停车、乱变道、乱鸣号等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

  自交通大整治推进以来,乱鸣号、乱变道、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这些原来不痛不痒、见怪不怪、取证困难的“小违法”行为,终于得到了力度空前的查处。

  马路上车流滚滚,一声喇叭,原先根本无法认定是那辆车发出的。而现在,连这个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任务”,也已被警方征服——上海公安运用前沿科技巧解难题,大整治开始仅半个月就成功查处了违法鸣号行为近3000起。

  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表示:“交通大整治没有时间界限,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直到把上海的交通秩序能够抓出好的效果。”

  正是以这种“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的决心,上海交通大整治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真正做到了“全覆盖、零容忍”。

  方法创新以巧制胜

  面对超大型城市交通整治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上海公安不断通过方法创新提升整治工作效率,精准发力、以巧制胜,实现“四两拨千斤”、“1+1>2”的工作效果。

  据了解,此次上海交通大整治并非一个警种、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在警营内部打通各警种界限、警营外部各家社会单位广泛参与的一次“共建共治”。

  上海将全市科学划分为96个交通执法管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交警大队,下设若干责任岗,将交通管理责任落实到责任区交警大队、分解到责任岗民警;同时,实行“队所联勤”“队社联勤”制度,组织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参与配合交通执法管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

  在公安外部,上海各家单位都参与了交通大整治行动,分别担负起各自的应有职责。上海公安协调市教委、卫生等部门和各区党委政府,组织300余家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开放共享内部停车资源,向社会提供停车泊位2.6万余个,因地制宜、疏堵结合,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以曾经的拥堵“重灾区”中山医院为例,在派出所沟通协调下,周围居民小区开放白天空闲车位,停放医院工作人员的车辆,而医院的停车位则全部提供给患者及家属,再辅以周边道路整治。如今中山医院门口的道路交通状况已得到了极大改观,市民也感受到了交通大整治释放的“以人为本”的善意。

  在上海公安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市民正陆续参与到交通大整治中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市民只要在路上看到违法行为,用行车记录仪一拍,即可上传视频进行举报。今年5月开通的“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违法视频举报平台”,截至目前已有近万名市民群众参与,举报28000余条交通违法信息,其中有7000余条被采纳接受。

  针对原有法律规定对违法停车处罚过轻、存在漏洞的情况,上海公安综合运用法律资源,在全市239条禁止停车道路上漆划黄色禁止停车线,总长1200公里,对违法停车行为罚款200元、记3分,全市路面乱停车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这是上海公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治理交通难题的又一个缩影。

  上海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胸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恒心,打好这一持久战役,努力实现“警不在现场、法自在人心”的理想境界。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交通难题

上一篇:上海车牌新增额度将与拥堵指数挂钩
下一篇:南宁交警入驻高德地图合作倡导智慧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