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拥挤收费政策的不同群体利益得失分析
2016-06-16 09:16:25   来源:悠闲老头看交通   作者:张天然    评论:0

  最近业内对拥挤收费政策的讨论非常热烈。拥挤收费政策是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工具箱的一项重要具体政策。政策实施的本质是利益的调配,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得益,总是“有人喜欢有人愁”,拥挤收费政策对不同群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1、群体的分类。要说明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失,首先得说明群体如何划分。从拥挤收费政策在实施特点来看,群体的分类可以是以下的角度:
 
  (1)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包括居民的居住地,居民的上班地和日常活动经常要去的地方,区域的差异表现在拥挤收费区域、公共交通服务可达性等方面的影响。
 
  (2)从经济能力的角度,主要是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有关公车、私人企业等可以有报销费用待遇的人,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对出行货币成本不敏感。
 
  (3)以上分类是指或者家庭的角度,每个人不同的出行,也有轻重缓急,例如平时不舍得打车的人,碰上急事也会打车。因此,群体也可以从出行的重要性来区分。
 
  2、拥挤收费政策的主要特征参数。包括收费的方式:区域按进入一次就收费一次、全天一次性收费或按逗留时间收费。费率的大小的设定:固定或变动的收费(甚至是理论上的边际定价)。
 
  3、拥挤收费和停车收费的差异。拥挤收费政策的实施对象是区域内的过境交通和到发交通,停车收费的实施对象不包括过境交通。另外停车收费的价格,政府难以明确规定,特别是单位自有停车位的情况,一般是免费的。
 
  4、拥挤收费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影响。
 
  (1)不同区域的居民。拥挤收费一方面会影响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另一方面也会使一些车辆调整行驶路径。从经济学或者理性的角度,我们预期收费区域的交通拥挤有所缓解,但拥挤收费区域边缘地区,一些过境车辆的绕行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拥挤。这和最近发生的一个现象类似:上海增加了高架道路外地牌照通行的限制,结果很多外地牌照的车辆只能走地面了,地面道路变得更加拥挤,地面上使用沪牌的人,反而没得到好处。收费区域内居民开车出行的收费方式如何处理,也是值得探讨的,包括区域内出行,区域内外出行和通过性出行等。如果都要收费,这些家庭的车子可能一动就要收费了。
 
  (2)不同经济水平的居民。出行的成本,我们通常使用广义成本来衡量,包括时间和费用。所以国外经常会计算某个城市一年的交通拥挤成本是多少钱。对不同经济收入的人来说,收费的大小和方式对他们使用小汽车的行为就有较大的影响了。有人说,如果上海内环内拥挤收费定价每次50元以上,可能就有很多人用不起车了。到底定多少好,可能需要时间价值参数的标定,交通模型的定量分析。这里不作详细讨论。但是不管定价多少,总会使一部分人觉得收费太贵,不想使用小汽车了,还有一部分觉得收那点钱无所谓,他开车舒适,并且节省了时间。对于公车等可以报销费用的人,以及经济收入相对高的人来说,可以理解为对费用不敏感,或者时间价值比较大。试想,如果稍微极端的假设,上海内环内拥挤收费100元每次,可以想象路上的车子会变得很少。但钱特别多的人,或者费用可报销的人,他们或许很喜欢拥挤收费,不在乎钱,路上空车子开得很顺畅。用不起的车的人,可能还要算算使用其他方式的成本是否和开小汽车有得失。但也有一部分用得起车的人,因为付了钱,也有损失的。度量利益得失的广义成本=收费+时间费用,其中时间费用随交通量增加导致通行时间增长而增加。对于不同时间价值的人,拥挤收费显然是各有得失的。
 
  5、采用博士论文的一个例子,来说明采用拥挤收费、公交定价不同时间价值群体的利益影响。
 
  假设小汽车有两条车道可以行驶,分别是收费和不收费,另有公交专用车道一条。假设小汽车的行驶速度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公交车来说,票价费用是低的,但是旅行时间较长;小汽车则正好相反。假如管理者对一个小汽车车道收费,另外一个不收费。图1中直线的斜率代表了旅行时间,小汽车旅行时间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出行者的时间价值服从一定的分布。另外,假定出行者选择交通方式和路径都是理性决策的,即都会选择依费用度量的广义成本最小的方式。收费前,均衡点为A点。
 
  正如图1所示,情形一:收费后均衡点转至B点,并增加一个收费和不收费均衡点D。在收费车道,流量和旅行时间随着收费而减少,时间价值较高的出行者广义成本将降低,时间价值稍低的出行者广义成本相对于不收费情况增加,以D点的时间价值大小为分界。在不收费车道,流量和旅行时间随着收费车道的转移而增加。在此情形下所有不收费车道出行者的广义成本增加。如果由很多出行者转移到公共交通,不收费车道的一些出行者有可能获益(即不收费车道的车流量也减少,旅行时间减少,斜率小于不收费情况)。对公共交通使用者而言,客流量增加,旅行时间基本不变,但有可能增加车内的拥挤。公共交通比例的增加为图1中情形一的阴影部分。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不同时间价值分布的人在收费下的利益得失会产生不同的情况。高时间价值的出行者通过货币支出来获得时间的节约,如果相对一部分时间价值较低的出行者能转向使用公共交通,且公共交通的旅行时间基本不变,这样的话系统的总成本就可能减少。为了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或者说对公交车上乘客的拥挤作出相应的补偿,可以将拥挤收费的收入用来公交补贴,降低公共交通票价。可以看到用户的获益情况也会产生不同:
 
  情形二:均衡点变为E和F,收费车道的流量和旅行时间随着收费而减少,时间价值高的出行者的广义成本都降低。在不收费车道,流量随着收费车道的转移而增加,但也随着由于公交票价的转移到公共交通而减少,最终转移到公交方式的量要比收费车道转移过来的多,即情形一收费与不收费车道均衡点C至情形二的均衡点F的时间价值分布函数密度很小。这样,不收费车道流量总体得到减少,不收费车道的出行者都受益。公共交通的流量增加,旅行时间基本不变。由于补贴降低了票价,广义成本降低,出行者获益。
 
  不同出行者的时间价值分布形态对政策实施的影响十分巨大,如情形二中,换一种时间价值分布形态,完全可能导致不收费车道的流量增加。忽视出行者的时间价值异质性及其精确的差异情况,会对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巨大的偏差。

                                                    
  图1收费对交通方式和不同用户利益的影响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拥挤收费政策

上一篇:毛保华:交通拥堵费应该每天20到50元
下一篇:济南治堵首先需构建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