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交委公交办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
2015-09-24 11:46:43 来源: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 评论:0
“不深入进社区,不现场听听老百姓面临的出行难题,公交线路设置就无法真正做到为民出行。”今年来,市公交办连续走进126个大型社区,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和建议,共收到市民意见数千条。
根据这些意见,市公交办工作人员赴现场实地勘察、商讨解决方案,考虑“上班族”、“上学族”等出行需要,高峰时段加密发车班次,考虑中老年市民购物、就医等需求,市公交办对21条线路增补运力,并开通更多微循环线路,提高市民出行方便度,切实解决了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发展微循环线路是实施“快、干、支、微”线网布局的基础环节,是接地气的民生工程。2013年起,市公交办着力打造公交微循环系统。微循环公交具有车身小、线路短、周转快等特点,对于公交的整体线网来说,微循环衔接了居民出行的“毛细血管”区域。车长6.6米或7.7米,跟现有10米、11米的公交车相比,堪称小型公交,可以在小区狭窄的道路上转弯调头,且不需要大型停车场。
据统计,全市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共开通微循环线路51条,解决或改善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区、化工新区、后湖、金银湖、硚口都市工业园、谌家矶、古田、四新新区等地区的公交出行条件,常青花园、南湖花园、百步亭小区、平安苑小区、江欣苑、新桥鑫村、紫润明苑、东方雅园70多个小区、工业园区,近百万居民出行问题。
城市大建设时期,公交站点位置时有调整,如何让市民尽早知晓变动信息,不耽误市民出行宝贵时间,市公交办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市公交办相关人士介绍,他们一方面通过媒体提前发布公交站点变动信息,同时在原来的公交站牌贴出告示,告知乘客变动线路、迁移地点。此外,及时更新“智能公交”手机APP信息查询系统,线路变动一查便知。
公交服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满足乘客多样性的出行需求,是摆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面前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武汉市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市公交系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出了重要贡献。市交委公交办将坚持打造便民、文明、智能、平安和绿色公交,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积极努力。
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建立“快干支微”线网体系
到2017年,我市轨道交通基本成网,2020年全市域将形成覆盖三镇、城乡一体化的轨道网络。市公交办提前着手,结合地铁网络建设的机遇期,改变常规公交系统格局和架构,建立“快、干、支、微”线网体系,高效覆盖城市各功能区域,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
据了解,此前我市公交线路大量集中于解放大道、中山大道、航大线、武珞路、珞瑜路、和平大道等干道走廊和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等过江通道,重复系数高达4.5(规范要求3~4)。主干道最高达30多条的线路设置,导致运行速度低、公交站点“排长龙”现象时有发生,对道路的畅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市公交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公交线网调整,重点对中心城区及连接新城区的常规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全市线路规模共385条,其中干线106条,支线180条,微循环线99条。在实施方式上,市公交办结合园博园会展期间和轨道3号线年底通车期,主要分两阶段完成今年调整计划。第一阶段结合园博会开园,共调整53条,市民乘公交车可直达园博园5个主要入口,调整共分3个层次:一是直达园博园中心区域的对接公交线路16条;二是园博园周边起衔接作用的公交线路28条;三是针对园博园对接和衔接线路调整后,弥补部分走向空白的公交线路9条。
伴随轨道1、2、4号线的开通和年底地铁3号线的建成通车,武汉地铁将全面进入“网络时代”。第二阶段调整将结合年底地铁3号线开通,调整线路57条、新增14条,主要为汉口中心区及汉阳地区的线路,同时取消与地铁3号线高度重复的4条公交线路。
调整后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换乘优惠有望年底“落地”
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后,将给城市公共交通及市民出行带来什么?市公交办负责人概括为“公交线网覆盖面更广、乘车和等车时间更短,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
据了解,方案实施后,全市常规公交线网的重复系数由4.5下降至3.47;线路平均长度从19.1公里下降至14.9公里;线网换乘系数从1.07提高至1.25;主干道上的公交线路数量减少到15条左右;重要站点公交线路控制在10条左右。公交线路网络化程度显著提高。这样,主干道上的公交线路数量有较大的减少,公交线路平均长度有所下降。调整的这些重复线路运力,将用来布局到城市公交运营的空白区域或偏远地区,大幅提高公交覆盖面,三环线内站点500米范围覆盖率由82%增加到90%,经交通模型测算,92%以上的乘客通过一次换乘即可到达目的地。
公交线网调整后,市民公交出行的换乘次数或将提高,出行经济成本也相应增加。为不增加市民出行成本,市公交办同步开展了常规公交间换乘优惠的研究工作,换乘优惠方案力争年底出台。
根据《武汉市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规划》,2020年武汉常规公交日客流量为960万人次。高峰小时运力需求为1.47万标台;线路合理规模需求642~710条;线路总长达8000公里以上;公交出行比例由现状24%上升至35%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3%;主城二环内公交网络300米覆盖率从90.1%提高到99.7%,二至三环间由67.5%提高到83.7%。
“快干支微”公交线网体系
目前我市着力构建“快、干、支、微”四级公交体系。快是指跨区域运行的快线,主要是BRT,即快速公交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干是指主干道线路,每个站点停靠线路控制在10条以内;支是指区域内线路;微是指服务边远小区的微循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微循环公交开进社区冒黑烟黄标车全部淘汰
今年200台“绿色公交”更新上路
这曾是三镇市民非常熟悉的场景:公交车轰隆隆进站,乘客上下完毕,司机再猛踩油门,汽车喷出一股浓烟又在轰隆隆的噪声中快速离去,留下一片黑烟和浓浓的柴油味,站台候车的乘客纷纷捂住口鼻,有的扭头跑掉,路旁的行人和骑车的市民也纷纷停下或让到路旁,等车走远了,黑烟有所消散再继续赶路……
如今,三镇街头公交站再也见不到这一“景象”。据了解,至目前,我市淘汰更新公交黄标车2968台,所有公交车车辆尾气排放水平全部达到国Ⅲ、国Ⅳ标准,公交黄标车提前退出了市场,彻底割掉了令人诟病的公交“黑尾巴”。
市公交集团相关人士透露,武汉市内7000多辆公交车中,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俗称“黄标车”),曾达3000辆。由于其马力大、使用频率高,其排放量是私家车的10倍以上。
2012年,武汉市启动实施三年淘汰公交黄标车计划。2014年作为最后一年,武汉市投资5亿元用于更新1000台空调公交车,使冒黑烟的黄标车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市公交集团还将投资4.5亿元,增加200台新能源车。这200辆纯电动在线充公交将分别在多条公交线路上营运,涉及武汉三镇。
作为全国“十城千辆”电动汽车试点城市,我市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公交车辆中,燃气车、天然气车、混动车、电动车等环保车型所占比例将超过50%。其中天然气车2192台、液化气196台、混合动车647台、无轨电车211台。同时,力争今年将再引进800辆公交车进入江城,建立政策体系完善、运输装备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的低碳交通发展体系,使城市公共交通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此外,武汉市新购公交车辆将实现“小型化”:车身长度由原来的12米缩短为10.5米,车辆自重由11吨变为10.5吨。据介绍,公交车辆“小型化”可减少能耗约10%,有利于城市减排防霾。
推进公交场站和专用道建设积极打造便民、智能、绿色公交
为方便市民出行,近年来我市越来越重视公交项目建设,在车辆更新、站点建设、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公交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为方便市民出行,近年来我市越来越重视公交项目建设,在车辆更新、站点建设、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公交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主动融入“互联网+”智能公交系统全市覆盖
据介绍,2008年起,我市开始给公交车安装车载GPS一体机设备,并建立公交GPS调度平台,到2012年已经实现了全市7000台公交车载GPS一体机全覆盖安装,公交企业日常运行也实现了智能调度管理。
利用这一平台的技术延伸,2009年开始至今共计建设了近800座多种规格的电子站牌,并同步建成了公交信息数据库,开辟了网上公交换乘查询、手机电子站牌等多种便民服务电子窗口。2011年至今,武汉市对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额已达1.2亿元。
目前全市公交车已实现了GPS设备安装全覆盖,可发布车辆到站信息的电子站牌总数达到848座,公交线路均已通过电子站牌进行到站信息播报。研发建设的公交GPS系统具有自动报站、车辆超速报警、车辆开关异常报警、调度指令信息发布等功能。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运营计划的编制、实时调度、营运车辆的远程监控。行业管理部门在GPS系统基础上,陆续研发了公交出行查询系统、手机APP“智能公交”信息查询系统。
随着武汉市地铁建设的推进,每年将有一条地铁线路开通,武汉市公交交通体系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公交与地铁配套以及BRT快速公交建设都将按照现有模式,建设信息化公交车站,为市民提供换乘查询及车辆到站查询。
积极推进场站建设公交车不再“露宿街头”
大量公交车夜间“无家可归”,只能占道停放,是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市公交场站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据悉,2013-2015年,全市共开工建设了19个公交场站项目。其中,建设公交枢纽站6个,公交停保场6个(包括常规停保场2个、BRT停保场2个、停车场2个),公交首末站7个。为缓解目前场站不足的问题,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步伐,今年还研究编制了《武汉市公共客运交通场站专项规划》,根据规划预测,武汉市常规公交客运总量达960万/人次,和2013年相比增加约1.3倍。公交线路合理规模为642条至710条,平均每年需要新增线路42条至52条,公交车总车辆总需求为1.3台至1.4万标台,公交车的数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对场站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总用地规模242-260公顷。为适应需求,规划按照停保场、公交枢纽站、公交首末站的分类布局原则,确定至2020年,全市共布局各类公交场站263座,总用地面积250公顷,形成衔接便捷、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分层次公交场站格局。并按照“利于公交线网调整、解决公交占道停车、易于场站立即实施”的思路,制定近期场站建设计划,满足公交发展需求。
年内建成30条公交专用道保障公交优先路权
为方便市民出行,减少上班族每天乘坐公共交通所用时间,去年起全市积极推进实施公交提速工程。包括建设快速公交、公交专用道系统,实施公交信号优先,大力改善公交行驶道路通行条件,全面提升公交车速。
已编制完成的《武汉市公交专用道三年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公交专用道三年建设总体规划布局、总体目标400公里。
新建公交专用道启用后,相关公交线路平均运送速度由原来的18公里/小时提升至19.6公里/小时,提速达8.9%,其中全市最大“堵点”之一珞狮南路速度提升了25.4%。提高了公交准点率,缓解了道路拥堵。今年,全市将全面完成30条120公里公交专用道路建设任务。
社会车辆秩序也明显改善。为保证公交优先,加强公交专用道管理,交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多条公交专用道安装高清电子眼抓拍设备。
此外,雄楚大街BRT快速公交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2016年即可将通车。
评论排行
- ·各省份卫星定位平台备案运营商的名单(...(4)
- ·访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总...(3)
- ·高速公路迈向大数据存储应用(3)
- ·关于征集“工信部V2X技术应用与频率需求...(3)
- ·立宇泰车载驾培终端定制服务(3)
- ·深圳泰首智能推出“车载移动电子警察”系统(3)
- ·访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方...(3)
- ·大同市区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试运行(2)
- ·第七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2)
- ·2015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全纪录(2)
- ·gps道路与交通日常巡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2)
- ·车货匹配APP的坑——一位物流人的吐槽(2)
- ·2016中国车联网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2)
- ·大隐隐于市——盘点“最严交规”下的交...(2)
- ·三河市交警大队大气重度污染交通限行提...(2)
- ·十年探索路,一朝翔迅飞——访西安翔迅...(2)
- ·东莞长安镇“绿波带”智能控制交通信号...(2)
- ·iData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浅析(1)
- ·阜阳明年将实现出租车信息化管理 对服...(1)
- ·天泽信息入股南京宜流旗下网站运策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