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政策 > 正文

顺畅人车路 出行更安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科技支撑平安交通建设纪实
2015-01-04 17:52:2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孟庆丰   作者:    评论:0

  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四个交通”战略,将“平安交通”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层面,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焊牢企业主体和行业安全监管的责任链,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


  安全重于泰山,科技鼎立支撑。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科研“国家队”,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部公路院)紧贴行业需求,发挥科研平台、人才团队优势,坚持交通运输安全研究,在服务“平安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标准、规范,促进了成果转化,提高了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行体系的安全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为部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撑,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公众营造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智力支撑篇


  标准规范奠定安全之基


  “如果人人都守规矩开车,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谈起交通事故,经常能听到这句评论。但在这句评论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前提,即规矩首先要科学。制定科学严谨标准规范是交通运输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从公路建设到运营,从道路安全设施到车辆装备,庞大而细致的标准体系使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有本可源、有据可依,而这些标准规范大多出自部公路院之手。


  一条路如何建设才能满足高标准的安全需求,又如何评价道路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对于预防道路安全事故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个问题,部公路院制定了《交通安全设施验收安全评价标准》,建立了涵盖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预开通、交工验收和运营等阶段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依靠该技术,部公路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安全评价工作,累计评价公路里程7000余公里,为优化公路设计方案、保障运营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辅助决策支持,目前正配合部公路局研究制定交工验收阶段交通安全设施安全验收工作技术指南。


  随着道路越建越多,逐渐成网,清晰明了的交通标志不仅能提高公众出行效率,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为此,部公路院修订了“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建立了服务型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理念,更新了指路标志信息的分层体系,使标志标线设置更加以人为本,满足人之所需。目前,部公路院交通安全技术中心正在加紧编制行业标准《公路服务设施设置规范》,将对公路服务设施设置、选址、服务设施配置等做出具体规定,以满足公路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使用需求。


  危险货物运输是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的重点领域,人员、货物、车辆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个节点,哪个环节出了疏漏,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围绕“货物、企业、人员、车辆”等监管对象和“托运、运输、装卸、应急”等监管环节,部公路院通过承担“西部省域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监控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构建了“全要素、全过程”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并编制了《液态危险货物运输罐车运营技术条件》等标准。从监管主体、监管要素、监管过程、科技手段、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的相关建议和指导意见。


  实地调研贡献安全之策


  每当发生道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在调查现场总能看到部公路院的技术专家,他们代表交通运输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并提供技术报告。在交通运输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大检查中,他们分析运输装卸流程,检测车辆技术状况;在河南、山西、河北等省份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中,他们帮助企业查找安全隐患,总结应对措施……


  多年的工作积累凝聚成智慧结晶。部公路院通过院内参《交通科技创新与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向交通运输部提出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及道路运输安全对策建议》和《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被追尾”现象的思考与建议》两项建议,受到部运输司的重视,由刘小明司长批示请相关处室阅研,其中《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及道路运输安全对策建议》被《交通运输简报》采纳,以《道路运输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建议》为题刊登。此外,部公路院编写出版了《道路运输典型事故案例评析》为道路运输企业从源头减少事故发生,提供了鲜活的管理案例。


  2014年,交通运输部被中央赋予了拟定经营性机动车营运安全标准以及参与机动车报废政策、标准制定等职能。在此背景下,部公路院积极主动思考交通运输部如何”管车“的问题,从管理体制、使用管理、标准规范等方面研究分析经营性机动车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思路和具体建议,通过院内参向交通运输部报送,得到部运输司的认可。


  车辆准入把好安全之门


  车辆的安全技术水平是道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落实新“三定”方案赋予交通运输部的车辆安全技术管理职责,部公路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安全技术研究和标准法规研究,形成成套的车辆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构架,并在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对营运车辆进行了各种安全测试,运营安全把关。


  例如,通过承担“货运车辆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及检测方法研究”,部公路院从公路货运行业发展现状、汽车挂车及列车标准构成与应用现状、货运车辆产品及其运行安全分析入手,充分借鉴国外的技术与应用经验,建立了我国汽车挂车标准体系,从安全准入技术、安全使用技术和安全应急技术三个方面建立了货运车辆安全运行评价体系,并完成了12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进行了汽车列车制动性能参数、行驶轨迹测量专用设备的研究开发。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推动和引导了我国货运车辆产品应用安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有效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规范货运车辆的生产与使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外,在交通运输行业大规模推广甩挂运输之际,部公路院在研究技术的同时不忘安全。通过承担2011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设计了甩挂运输推荐车型,从车辆装备技术上保障了甩挂运输的安全。


  ■技术服务篇


  着眼前沿承担安全之任


  路网逐渐完善,风险评估亟待跟上;公路建设深入西部山区,桥隧增多;农村公路资金有限,安全设施缺乏……


  交通形势在不断发展,交通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更新。面对新的交通安全问题,部公路院勇担安全重任,通过技术创新一个一个解决。


  为解决行业普遍面临的公路网安全隐患排查困难和路网安全提升决策支撑技术薄弱问题,部公路院与国际道路评估组织(iRAP)合作开展中国道路评估(ChinaRAP)项目,建立了道路基础设施风险评估技术支撑体系,为开展公路网风险评估提供了有效手段,并为制定公路网安全提升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相关技术成果已率先在贵州、安徽等多省推广应用,并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随着公路建设向山区、近海推进,大型桥隧工程增多,施工环境日益恶劣,施工安全面临较大挑战,施工安全管控能力相对薄弱。部公路院积极配合部质监局(原)、公路局等开展平安交通的政策咨询、科研攻关、现场安全服务等技术工作,在公路桥隧和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涉路工程安全评价、企业安全标准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一套针对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相关成果已在广东、安徽、福建等十余个省份得到应用。


  多年来,因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有限,其安全设施普遍缺乏。如何有效地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公路院针对农村公路安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诱导为主,防护并重”的实施原则,研发了大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低成本安全保障设施。部公路院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的河南省济源市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在2011年5月全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座谈会期间,以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的形式进行全国推广,受到社会好评。


  检测加固消除安全之患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交通量和交通压力,也带来塌桥事故,成为道路交通安全不能承受之重,对已建成运营的桥梁进行检测和加固成为当务之急。


  桥梁检测是隐蔽工程,传统的检测手段只能检测桥梁的各个单项指标,无法直接得出桥梁的承载能力。而且无法检测到桥梁内部损伤,往往使得桥梁错失最佳的养护时机,进而导致桥梁进一步损伤甚至塌桥事故。为此,部公路院在原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编写了《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和《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通过对已有桥梁的病害情况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无损检测,结合有关桥梁结构的检算分析,对桥梁结构的总体技术状况、使用条件和承载能力作出评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达到了快速、准确、经济的目的。其中宁夏自治区90座危桥、广深高速公路三四类桥、沪宁高速公路全线桥梁和虎门大桥等多座公路桥梁都采用该技术进行检测和评定。


  针对大型复杂桥梁结构的检测和评定,部公路院通过对结构病害、结构材质状况、结构内部缺陷、结构变形和荷载等全方面的调查检测,通过结构计算,对典型病害的成因进行反演分析,最后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作出评价。其中代表项目有润扬大桥、黄石长江公路大桥、钱塘江三桥和南京三桥等。


  在桥梁加固领域,部公路院首次明确了旧桥加固基本原则和加固工作程序,规范并界定了旧桥加固设计的内容、步骤与要求,系统提出了桥梁22种上下部结构加固方法,并对每种加固方法从加固特点和适用条件等9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既有理论支撑,又便于工程应用的桥梁加固方法与体系,最终形成了公路旧桥加固成套技术应用指南、为桥梁加固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部公路院固桥公司发明的“一种粘钢用结构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用该产品把钢板直接粘贴在桥梁受拉区域或抗剪薄弱部位,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刚度和正、斜截面抗弯和抗剪承载力。另外,该产品可有效承担起工程结构中金属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混凝土等多种情形下的黏结,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但价格不到国外产品的一半。


  ■链接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


  2008年2月18日,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该计划一期分7个子课题,部公路院承担了其中3个课题,都已通过验收鉴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绩。


  其中,“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工程”形成山区公路网交通安全保障的成套技术及装备,建成覆盖里程逾4900公里的示范工程,提高山区公路网对交通事故的主动和被动防护能力。


  “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务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示范”,依托高速公路拓宽扩建工程,开展我国新一代智能化、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控制与服务系统示范应用,搭建高速公路安全信息服务走廊系统原型,实现100公里以上范围的高速公路安全诱导和信息服务,形成人、车、路一体化的高速公路安全信息服务体系与运营模式。


  “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针对营运车辆运行特点,提出了营运车辆应具有的安全技术性能要求,建立营运车辆安全准入与退出机制。根据道路运输需求,形成与现代道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相衔接的安全监管体系与手段。针对营运驾驶人的工作特点,提出营运驾驶人的技能要求及其准入管理制度,形成全面提升营运驾驶人执业安全技能与素质培训关键技术。


  ■案例一


  改造国道109事故伤亡降七成


  曾几何时,早期建成的山区公路坡陡弯急、傍沟临涧,因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事故频发。2004年,交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了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以下简称安保工程),并成立了以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组”。


  国道109北京段是安保工程的示范项目之一。全长119.2公里,线形指标低,具有我国山区公路的典型特征。该路80%的路段属于山区三级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60米的路段共20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仅为10米;坡度大于5%陡坡路段共87处,最大坡度9.49%,年平均发生交通事故181起。


  为了改造该路,“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组”与北京市路政局门头沟分局结合该路段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处置”的技术方案,按照“主动引导、适度防护、突出重点”的技术路线,将路侧净区、交通宁静的先进理念和动态步长事故多发段判别方法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改造项目之中。研发并应用了视错觉标线、薄层铺装、太阳能视线诱导设施,并基于事故成因分析,对事故多发段进行了综合整治。共实施不同形式防护设施15137延米,新增交通标志700套,新增标线2.7万平方米,对全线8个平面交叉进行了细致的渠化。


  与安保工程实施前相比,安保工程实施后,该路段交通量增长13%,重大和一般事故比例却得到显著降低,一般以上事故率降低31%,受伤、死亡人数均降低70%以上。


  ■案例二


  识别路网安全隐患技术成果全国推广


  与“国道109北京段示范工程”不同,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中的“云贵川渝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示范工程”,针对的是山区跨区域路网。科研人员首先应用路网风险评估技术确定安全问题重点路段,通过安全评价成套技术确定存在的安全问题,综合安全改善决策技术提出改善方案。其次对识别出的176处事故易发路段进行了安全改善,主要包括标志标线优化设置、完善视线诱导功能,路侧安全重点评价和累积845.9公里路段的路侧防护设施完善,以及重点路段的局部线形完善等工作。


  工程实施后,科研人员通过分析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四省市示范路网2008年2月到2012年6月事故资料,发现示范工程实施后与实施前3年平均水平相比,云贵渝三省市示范路网3355.48公里的事故率总体上有明显下降,事故总体比例下降10%,而特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下降比例分别达到47.1%和19.6%。示范工程的实施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了事故严重程度,全面改善了实施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


  2012年5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现场检查了该示范工程后表示,示范工程成果首先要在贵州全省推广应用,进而在全国范围推广,同时项目成果要纳入标准规范。


  本报记者孟庆丰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公路科学研究院 平安交通 纪实

上一篇:青海“汽车客运站站务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下一篇:交通运输部关于北京市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