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卞海民:UBI的实现一定要OBD吗?
2015-10-16 14:16:15   来源:www.ladysslipper.com   作者:    评论:0

  司机驾驶行为,顾名思义,就是指司机日常驾驶车辆的行为操作习惯;虽然中国驾考十分严格,但是由于后天实际车路况不同、交通监控设施不到位、违章成本低等诸多因素,大多驾驶员会或多或少的养成自己的一些不良驾驶习惯,譬如超速、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等。

  什么是"UBI"?对于不了解车险业务的读者或许有一些陌生,UBI(UsageBasedInsurance),)是指基于司机行为数据分析的可变动新型保险,国外对于UBI的定位比较完善,UBI保费取决于实际驾驶时间、地点、不良驾驶行为这些指标综合考虑,给出一个数值然后给予适当优惠。

  司机驾驶行为的定义

  对于司机不良驾驶行为的定义,国内多家车辆生产商也给予了很多定义,其次再参考很多国外比较知名的司机行为分析系统,基本上从3个角度去分类司机的不良驾驶行为。

  ①从安全角度:安全驾驶是车辆行驶的根本条件,影响车辆安全的不良驾驶行为有超速、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疲劳驾驶、空档滑行、发动机异常熄火。

  ②从油耗角度:油耗成本往往车辆主要成本,通过避免某些不良驾驶,能有效降低车辆运营成本,影响车辆油耗的行为有过长怠速、超转行驶、猛踩油门。

  ③从车损角度:因驾驶行为不当导致车辆零部件磨损就像一个慢性毒药,因为这些行为问题导致车辆使用寿命也不一样,比如:停车立即熄火、冷车启动、低油量行驶、冷却系统异常、长时间刹车、长时间离合、发动机异常熄火、机油压力低、电瓶电压过低或过高等。

  事实上对于不良驾驶行为的定义,国内在早几年已有不少车联网同僚在致力研究,做得比较有名的如苏州金龙客车有限公司"G-BOS智慧运营系统",当时该系统开发初期也是模仿瑞典斯堪尼亚的"黑匣子系统",其宗旨在于通过发现并规范司机不良驾驶行为达到降低车辆安全隐患和油耗的目的,为客运公司提供增值服务;如出一辙,货运行业的陕汽重卡系统也学习了金龙G-BOS系统开发了自己的"天行健车联网系统"。

  在小车行业,目前各个厂家无论是宝马iDrive、丰田G-Book、奥迪MMI、大众MOSC、沃尔沃IT还是国产长城Motor,主推的车联网系统主要以娱乐地图增值服务为主。

  无论是大车车辆管理系统还是小车的增值服务系统,所有这些服务内容都存在一个共性:不具备用户粘性。这里面原因很多,有人说目前车载软件产品服务除了地图娱乐以外没有可用的新东西,产品过于单一化、同质化。

  当然这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车辆本身最大的作用是一款代步工具。第一,用户在车上的时间占比太少,而移动互联网注重的是如何去博取屌丝用户的屌丝时间,用户只在车辆驾驶时会使用这些产品;第二,用户在车辆驾驶过程中,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路况上面,大多驾车过程中我们不会去研究软件产品的优缺点,更不要谈与之互动;总而言之,没有用户粘性的软件产品,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就等于没有价值,再用实际性的话来讲,就没有VC愿意为这些产品烧钱。

  UBI业务的价值

  我们要谈UBI的价值首先要从UBI定义开始。

  UBI的宗旨是根据用户驾驶习惯适当给予被保险人优惠,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在车辆管理行业,有一个说法,司机不良驾驶习惯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隐患,同时不良驾驶越多,车辆油耗也会相应较高,最终因为日积月累,所产生的车损也高于其他司机,使用寿命也会相应降低。

  简单的讲,就是司机的不良驾驶行为习惯影响车辆安全隐患、油耗及使用寿命。UBI业务以用户驾驶行为为保险优惠依据,间接的促使司机主观去规避不良驾驶,改善自身行为,提升安全隐患。

  所以,师出正统给UBI业务推广降低政策上的阻力,同时也必为以后互联网宣传响当当的"出师表"。

  UBI的模式旨在因人而异、因车而异、因路而异。

  因人而异,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司机驾驶行为作为评价依据,一年下来,多次违章与没有违章所产生的驾驶安全隐患是不一样的,但所交保费是一样的;因车而异,则指车辆在上年下来的行驶时间及车况,目前保险一辆车一年行驶1W公里与行驶1K公里,所交的保费是一样的,这是明显不合理的;因路而异,根据车辆常年行驶区域,比如跑市区道路与经常跑高速所产生的安全隐患也是不一样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UBI数据多重可利用性

  我们暂先定义每辆车都有一个UBI风险值,如果拥有一个UBI风险值数据库,这些数据对各大保险公司有用,一旦移动互联网风暴席卷保险市场,这必然是互相抢占的一块领土;而且对目前市面上各款打车软件,UBI风险值也可以作为乘客选择车辆或影响司机收入的一个标准。

  国外UBI发展状况

  关于UBI产品业务,在国外早两年都已有了不错的市场份额,而且从目前整体趋势来看,UBI占车险比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在美国个人车险市场,UBI保单占据很大市场,50个州中超过一半有多种UBI项目在争取当最好驾驶员;在欧洲,比如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都有自己的UBI产品:

  英国:作为英国首家专注UBI业务员的公司InsuretheBox成立于2010年,截至2012年末,已经吸引12.5万份保单;保险合作社(CooperativeInsuranceSociety)在InsuretheBox之后,于2011年发布UBI产品(针对年轻驾驶员),并在随后11个月吸收1.2万位客户。

  荷兰:基于应用程序的产品,提供基于良好驾驶习惯的高达20%的折扣。

  德国:MeinCopilot提供基于良好驾驶习惯的高达10%的折扣,同时提供增值服务,例如自动紧急呼叫。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切入UBI

  在早几年,如果谈论UBI业务,也许大家都会摇头,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很多产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在这样一个时代,UBI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会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

  ①政策放开为UBI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2015年2月3日,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5月份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正式启动试点,笔者相信有想法的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准备UBI业务;再者,国内保险行业也有足够空间去实现UBI业务模式,这也为UBI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②类似于国外市场,也许有人会认为最先出现的商议模式会以"UBI+OBD"车联网业务模式展现,在保险车联网即将爆发的背景下,"UO"模式可以理解为基于Telematics的用量保险。

  但是笔者认为,汽车OBD数据量庞大,且对于UBI业务而言,保险的目的在于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率,对于UBI有用的驾驶数据包括急刹车、急加速、超速、严重超速、急转弯和疲劳驾驶等,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三轴陀螺仪及GPS定位数据、GPS速度数据实现,无须第三方再掏钱购买OBD产品;其次,即便OBD能够采集,但汽车厂家未必能会开放CAN的数据,UBI业务总不能针对一部分车型,妨碍OBD的推广。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注重一个"雪崩式发展"过程,即非常简易而且快速的发展,十次交通事故九次快,对于UBI初期,笔者认为智能手机就提供了非常好测量工具,其次由于智能手机本身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中介,也就为UBI的发展提供扎实而肥沃的土壤。

  试想,如果有这样一个APP去实现UBI测量,能带来多少种可能性?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卞海民 UBI OBD

上一篇:行业浮躁 多数O2O智能交通企业把品牌当猪养
下一篇:安防大数据存储:云计算倍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