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数据张勇:大数据产业只见树木未见森林
2015-06-30 09:16:5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宝亮 评论:0
本报记者北京报道
眼下,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将数据视为一种资产。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企业可以让其对管理变革、业务创新提供决策支持。眼下,在互联网、电商、基因、医疗、电信、物流、交通、金融、环保、公安、制造等行业,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
“不过,大数据只见树木,未见森林。”亚信数据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张勇表示。在他看来,目前数据的价值只能体现在企业内部,或者少数的垂直行业中。“我们需要让来自不同企业、行业的数据聚合起来,然后通过流通、交互实现更广义的价值变现,亚信希望可以构建一个大数据的生态系统。”据悉,今年4月贵阳成立了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其中亚信占股21.5%。
跨领域的数据流通能更有效地提高信息密度,带来产业创新的大爆炸。但其中的困难也显而易见——数据的采集、输出、定价、交易都远远谈不上规范,也缺少市场环境。而这恰恰是数据流通的基础。在跨越这些障碍之前,数据只能被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定位于“生态建设者”的亚信,目前正试图打破这一困境。
大数据处于1.0、2.0之间
《21世纪》:亚信一直是国内份额最高的电信软件公司,公司是何时转型大数据服务的?
张勇:亚信成立已经20多年,在全球有1.5万名员工,一直在电信行业为三大运营商提供运营支撑和经营分析、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在大数据概念出现之前,运营商就已经开始系统性地采集、存储、分析用户数据,并为其套餐定制、资费优惠等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在为电信行业服务的过程中,亚信积累了一整套的基础平台建设、数据采集、管理、分析模型、应用的技术架构。在这些技术、人才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亚信数据,希望把这些能力复制到整个大数据产业中。
亚信数据是国内为数不多盈利的大数据公司。而且,我们拥有2000多人的大数据人才,这本身也是一种竞争力。
《21世纪》:您如何看待大数据这三年的发展?大数据在形成企业竞争力方面有哪些突破?
张勇: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各行各业涌现了很多大数据应用。以亚信的案例介绍,我们在咸阳市建设了智慧医疗的大数据平台,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部分问题,而且可以有效甄别“医生大处方”、“骗保”;国内某知名火锅餐饮集团,通过大数据平台,打通了用户的排队、拿号、点餐、评价、推荐流程,通过用户口味偏好分析实施了菜品改良,成果显著。除此之外,银行、保险、电商、媒体、公安等行业,也有一批大数据案例。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数据是新资产,并开始部署数据收集、加工、管理、分析工具,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业务创新提供支撑,并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流程再造。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大数据1.0”。
接下来是2.0,部分部署大数据的企业,已经发现“只有自己的数据是不够的”,于是开始获取别人的数据,来丰富数据的维度,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准度。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数据的聚合,但绝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只进不出”,整个行业的数据源有限,不同企业间的数据也因缺少规范而很难流通、交互。
3.0阶段则会出现大数据平台,每个企业同时是数据的使用者、提供者。数据的流通、交易不再存在障碍,大数据生态系统也会逐渐成型。
目前大数据产业正处于1.0与2.0之间,已见树木,但未见森林。亚信希望能促进数据的流动和跨界整合。
大数据需要生态建设者
《21世纪》:能否结合你们的案例,谈谈如何推动数据的跨界流通?
张勇:亚信在电信行业有着深厚的积累,国内运营商接近40%的商业智能系统均由亚信搭建。电信运营商有着其他所有行业难以匹及的数据,其数量、标准度、准确性、应用价值,可以在很多行业发挥价值。
但其他行业都不了解运营商的数据结构,很难与运营商沟通。而且,运营商出于隐私、数据产权的考虑,对数据开放也十分谨慎。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种公共的方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打通电信行业与其他行业的障碍,进行数据对接。比如旅游、公安行业,就十分需要电信行业的位置信息、身份信息。这种互通,可以让电信运营商实现更大的价值。
当然,旅游场景需要的不只是电信数据,还可以用到电商、银行、医疗、交通、天气等领域的数据内容,以及旅游行业自身的数据。
目前对于数据跨界需求最明显的,是征信和精准营销领域。比如征信就需要尽可能多维度的数据,来提升信用评估的准确性,以支撑信用消费。
《21世纪》:如您所谈到的,亚信的优势在于电信数据,但某个场景所需要的数据来自多个行业,其他行业的数据如何获取,是购买还是合作?
张勇:主要是合作。当前环境,企业都认识到了数据的价值,所以不会轻易出售数据。企业更希望把数据收集起来,而不是开放出去。因此难以购买,只能合作。
合作分为两类,一种是与传统企业、产业的合作。此类合作相对谨慎,非公开,涉及到核心数据、核心算法时,还必须以合资公司的形式推动。
另一种合作模式则关系到一些新兴数据。因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崛起,消费者、企业的活动会留下越来越多的轨迹,对这些轨迹的收集、加工正在形成一个逐渐繁荣的产业链。
比如,一些新兴企业正在通过建设Wi-Fi,来收集某个区域的人流数据,当人流数据匹配上时间、消费能力分析、经济水平之后,可以给交通、商城、展览、线下营销等行业提供很大的支撑。此外,手环、行车记录仪、空气净化器等智能设备的数据,也都可以为很多应用场景贡献数据。
但需要指出的是来自不同行业的数据都带有浓烈的行业属性,相互之间的格式、接口规范都不统一。
所以,现在也需要一些像亚信这样的第三方大数据公司,不以获取数据为目的,但可以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数据,并翻译成相同的语言,然后为不同需求者提供多元化数据源的采集、加工、模型算法等大数据解决方案。
大数据将打破闭环
《21世纪》:大数据生态确实是前瞻性布局,但感觉这并非你们独有的商业模式,BAT也可以建设大数据生态,你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张勇:这两年涌现的大数据公司非常多,但大体分为三类。
BAT是一类,它们确实拥有大量的数据源,也可以汇集多个领域的数据。但是,BAT的模式都是闭环,他们的大数据生态也很难开放。比如,阿里现在的“从IT到DT”,也主要是服务于阿里电商,而且,阿里相对强势,希望垂直整合、主导产业链。百度、腾讯对大数据的态度也是封闭。
大数据时代的BAT也会发展成闭环模式,他们的大数据生态并不等同于整个大数据产业的生态系统。
第二类则是一系列的行业垂直大数据公司,他们更多服务于自己所在的垂直行业,构成了大数据产业的“点”。
第三类是亚信这样的第三方大数据公司,我们“连点成面”,推动生态系统的建设。事实上,像亚信一样为多个行业提供大数据全系列产品,并且能够汇集数据、推动数据交互的企业,少之又少。
《21世纪》:不过,亚信的主要客户仍然是电信运营商,是否也可以把你们归为第二类大数据公司?
张勇:确实,目前亚信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电信行业,但这主要是因为亚信在电信市场的积累深厚,占比较高。现在,亚信的大数据产品已经覆盖了数十个行业。未来2-3年,来自其他行业的收入占比能够超过50%,而且保证盈利。
《21世纪》:除了为企业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你们还有哪些措施推动大数据生态的进展?
张勇:一个重要举措是数据交易市场。今年4月,贵阳成立了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其中亚信占股21.5%,而且亚信是平台承建方。除了贵阳之外,我们还在另外两个省份建设了交易市场,其他部分城市的大数据交易市场也在筹建之中。
毕竟,数据需要通过流通实现价值。而流通的基础则是市场规范、标准、定价基础、交易机制,这些只能通过市场来推动。我们需要通过大数据交易市场吸引数据提供者,引进数据加工、处理等增值合作伙伴,同时吸引数据需求方,大家一起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
发展成熟之后,这些数据交易平台可以与当前的互联网平台类似,开放API,把大数据的相关能力都开放成统一的接口,企业、创业者需要的数据类型、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几行代码就可以直接获取。
除了数据交易市场之外,亚信还参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大数据研究工作,比如国家行政学院的《大数据治国》报告,网信办的大数据研讨会,发改委的大数据实施纲要,以及很多大数据产业联盟的标准、技术研究工作,希望可以推动大数据的标准、法律法规尽早出台。
评论排行
- ·各省份卫星定位平台备案运营商的名单(...(4)
- ·访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总...(3)
- ·高速公路迈向大数据存储应用(3)
- ·关于征集“工信部V2X技术应用与频率需求...(3)
- ·立宇泰车载驾培终端定制服务(3)
- ·深圳泰首智能推出“车载移动电子警察”系统(3)
- ·访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方...(3)
- ·大同市区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试运行(2)
- ·第七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2)
- ·2015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全纪录(2)
- ·gps道路与交通日常巡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2)
- ·车货匹配APP的坑——一位物流人的吐槽(2)
- ·2016中国车联网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2)
- ·大隐隐于市——盘点“最严交规”下的交...(2)
- ·三河市交警大队大气重度污染交通限行提...(2)
- ·十年探索路,一朝翔迅飞——访西安翔迅...(2)
- ·东莞长安镇“绿波带”智能控制交通信号...(2)
- ·iData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浅析(1)
- ·阜阳明年将实现出租车信息化管理 对服...(1)
- ·天泽信息入股南京宜流旗下网站运策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