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公交服务品质与服务水平评价•群言纪要
2015-06-10 09:57:28   来源:微博:小狐围脖南京   作者:    评论:0

  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是落实公交优先发展,促进公交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的好抓手。此项行动的成功与否,成效如何,对于每位乘客每次公交出行选择而言,绝对不是公交分担率,而是能真实感受到的便捷性、可靠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服务水平、服务品质。公交乘客委员会对于公交服务的监督考评重点也应该是公交服务水平和品质。

  一、总论:公交服务品质与服务水平评价

  @杨涛:建议大家讨论的三个重点:(1)公交服务品质或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尤其是关键性指标是什么?包括对现行规范标准值的检讨,如公交站点300米半径服务覆盖率与公交出行两端步行距离等;(2)公交服务品质或服务水平测评方法及新技术应用,包括国际国内经验;(3)公交服务品质或水平测评结果的应用,包括特许经营权资格获取、日常监管改进、对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奖惩等。

  @靳文舟:关于公交服务标准,建议1.稀疏地区准时服务,车格不一定很密,可以15分钟以上,但要尽量准时,让乘客也养成按点坐车的习惯。2.繁忙地区连续服务,车格不超过10分钟。3.提供高档公交服务,速度不受40公里的限制,有座位,可以上高速高架,票价放开。4.把轨道、公汽的快、干、支、微有效结合起来,对换乘时间和距离提出要求。对快速和干线公交提高速度标准,提高价格。5.考核公交业绩要多考核乘客乘车的方便性,把安全及时送达作为现阶段公交服务的主要目标。6.考核公交在解决市民基本出行方面的作用,对于每周多次往返的有一定距离的基本出行,要计算公交承担基本出行的比例。

  @贺崇明:关于公交品质和服务水平。现阶段乘坐公交出行的人群大部分是被动出行,而未来机动化和拥车率提高,自由出行比例增加,应重点考虑争取使用公交。1、控制公交线路长度;2、重点改善公交换乘硬伤,换乘系数不超过1.2;3、提高公交品质,60~70%的人有座位,上下没有台阶,与站台同高(抬高站台设计);4、互联网+票务+到站信息;5、采用公交指数指标,而不是公交分担率;6、轨道站、公交枢纽+步行,关键是建设高品质步行连廊,做好配有自动扶梯;7、以公交为导向的地区规划,应首先是公共交通的设计,并建立高品质的设计标准;8、对于首次修建轨道交通的城市,首期工程最低消费是两条(不要太长、可以两条线都是首期工程),并程十字交叉。

  @江评:@贺崇明。但很多是工程是设计导向的么,我觉得要从文化价值体系,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一直要考虑到公交信息完善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跨领域的系统工程。这一段我在协助世界银行资助国内的一个项目,将侧重于从交通规划与总体规划协同的角度,促进公交发展。希望不久有些好东西向各位汇报。

  @贝隆:公交品质还有是否需要考虑下公交司机和售票员的感受,比如北京的好多公交很长,不敢喝水,经常憋尿,跑一趟要3—4小时,要是堵车就更长了。毕竟司机和售票员也是参与公交服务重要的一方,试想他们心情不好他们能服务好吗,换位思考一下肯定不能好,比如是否有可能在某些站设置简易WC等等

  二、公交合理站间距讨论

  @徐康明:@杨涛(南京城交院)有点大而全。能否再细分一下,分阶段讨论。

  @杨涛:@徐康明赞成!可否先议议公交站点(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合理间距与服务半径?100米?200米?300米?500米?600米?700米?

  @徐康明:@杨涛(南京城交院)公共交通指标体系研究核心是服务特征,第一条就是集约化出行的服务点位。

  @郭建坤:老城里边除了要考虑合理间距外,我觉得应该还要考虑换乘的便捷度和换乘时间的可靠性,相对来说,市郊更注重的是到达站点的时间(站点覆盖率),老城里边更多的应该是在站点候车的时间(换乘便捷度),不同分区的考量指标不应该采用一种。

  @杨洁:在美国一大学小城坐了几日公交,不谈其按时刻表运行和换乘免费,其他体验如下:1)站点根据人口密集区分布设置,短的站间距100米不到,基本保证从建筑出门五分钟能到达公交站点;2)站牌设置简陋,但印有二维码,扫一下即可知下一班公交到达时刻;3)因道路施工而导致的公交线路改线在网站上实时更新,并设置免费接驳线驳运因改线而受到影响的出行者;4)仅仅才10条线路的小城同样提供有优惠折扣的通票、10次票等多种票制选择。

@徐康明:公共交通骨干网络的站间距采用数值来做衡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城市交通 发展论坛

上一篇:顾大松:“有位购车”入法不是懒政
下一篇:休斯顿城市高速系统是如何规划与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