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思者引先,行者无疆——访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智能交通处处长文维
2015-08-31 14:22:47   来源:www.ladysslipper.com   作者:    评论:0

  2015年,最热的科技词汇莫过于"互联网+"。"互联网+交通"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满足公众更便捷出行、更人性服务和行业更科学决策的需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交通领域,"互联网+交通"也将是未来我国交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城市,深圳在交通领域的尝试和探索却从未停止。尤其是大部制改革以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面临着职能宽、领域广、人员多、队伍大等特点。也因此,深圳市智能交通的发展要求会更高、改革难度会更大、遇到的困难会更多。近年来,深圳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调整规划城市发展结构,在加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港运码头建设的交通基础建设上,不断推进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客运巴士等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突出信息化智能化引领,在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探索经验,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地区交通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离不开深圳市各政府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但作为主管部门,深圳市交通委员会厥功甚伟。

  本刊有幸采访到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智能交通处处长文维,深圳市智能交通处主要工作职责是承担全市智能交通、交通科技工作及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因此文维处长谈起深圳市智能交通的发展,往往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真可谓庖丁解牛。与您一同分享深圳的智慧与骄傲。

  "互联网+"不是贴标签

  作为国内第一批推出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APP(交通在手)、第一个推出路边占道泊车联网管理APP(宜停车)、第一个推出服务于交通运输管理的APP(交运通)、第一批借用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的城市,深圳在互联网+交通领域一时风头无量,而且在商业化的互联网+交通方面,也不断涌现着诸如实时公交APP(酷米客)、定制公交APP(小猪巴士、嗒嗒巴士)、电动车辆分时租赁等等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案例。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创新城市,一个以科技立市的城市,这样的成绩来得并不偶然,不仅有鼓励创新的大环境影响,有深厚的科技创新沉淀,更有着深圳交通人自改革开放初就具备的锐意创新思维和理念,以及敢想敢为的行动力,也更有赖于深圳多年在交通科技领域所建设的智能交通基础系统和丰富的应用经验。

  互联网巨头马云说过,现在的时代是数据时代。而互联网+的基础就是数据,如果没有数据基础,没有采集数据的智能交通硬件设备和平台系统,那么就是镜花水月,互联网+交通也就无从谈起。文维就强调,"互联网+交通"不是一种形式,它要求一个城市或地区必须具备智能交通系统、数据基础等基本条件,否则就有"贴标签"、跟风之嫌。现在,有些城市进行"互联网+交通"改革的基础并不是很好,这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程度有关,投入不够,历史欠账太多。但是不是说没有数据基础,就不能做互联网+交通了呢?文维表示,交通运输管理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了创新的思维方式,才可能去开展前期工作,进行数据积累,搭建系统架构。且当下最重要的是,不能盲从商业化互联网+交通企业的思维模式,毕竟这些互联网+都是以商业化为目的,短时间内很可能冲击影响现有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和秩序。作为交通运输主管单位,交通运输管理方式的变革必须坚持以应用为导向,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管理方式的变革,其出发点是要满足政府的监管和服务群众的需要,是内生的互联网+交通,而这,也就是交通智能化建设的最终价值。

  说起内生的互联网+交通,文维兴致很浓,兴奋的向我们介绍目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所使用的"交通移动执法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交运通")。该系统于201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是目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唯一跨平台综合移动应用终端,利用该移动管理终端,深圳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管理、运政执法实现可视化、图视化、网格化管理。它不仅结合了数据库技术、GPS、手机基站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3G移动通信、计算机信息集成、地理信息等多项技术,采用智能移动终端,可实现现场执法人员和一线交通管理人员的移动执法办公实时事务处置等功能;与此同时,"交运通还可跨多个业务平台,与各业务平台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使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管理人员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车辆信息、从业人员信息、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实现在线办理业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传统处理方式都是人为管理,处理流程通常是接到电话投诉--派员前去现场拍照核查--核实通过再派员前去现场处理--处理之后上报,再派员前去核实。而"交运通"可以做到随时巡查,自动定位,自动上传,自动分发到养护单位、处理人员、核查人员等,是一个全流程闭环体系,整个处理过程是并发的同时完成,而不是传统的上下游一环接一环。

  其实,深圳市早在"十二五"之初,就规划了一个庞大的智能交通体系,并逐渐将规划体系延伸到管理项目体系。截止目前,一些智能交通项目已经逐渐落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维认为,只有项目落地,互联网技术才能逐步应用于交通服务及管理,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截至目前,"交运通"服务已经覆盖了深圳市交通运输委19个部门,29项业务,包括路政、运政监管、危品监管、科技执法、外场作业、道路建设、路政执法、公交车监管等,这是管理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深圳市道路设施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显著提升。较之以前,目前深圳市日统计的标识、标杆、标线、护栏等基础设施故障数量大幅增加,但问题投诉次数却急剧减少,因为很多问题在市民还没有投诉前相关部门已经发觉甚至就修复好了,市民投诉的速度尚赶不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

  固然,这一系统的成功,是基于流程的再造和可产生巨量数据的信息终端和系统,但最应该强调的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有这一份创新思维,一份主动求变的豪情。

  互联网+交通的政府轻资产化

  那么,交通运输管理单位如何开展互联网+交通的改革创新?深圳的经验有很多,比如管理体制的理顺,顶层设计的前瞻架构等等,但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文维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是爆发式的,从出现到产生冲击,不会给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留足够的反应时间,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整个交通运输体系在面对专车、快车等互联网+交通产品冲击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甚至是根基时,只能是被动管理和劝止的原因。所以,整个交通运输部门的思维必须发生转变。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理念: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引领智能交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文维一再强调,是"引领"而不是"支撑",由原来交通跟随城市的发展步伐逐步向交通引领城市规划发展转变。以往是以业务为导向,技术为支撑,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不同通,必须是以技术带动产业的发展。如此,不仅传统的业务程序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改良,甚至是一些办事的方式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多部门瞬间并联、上下游一体化、工作同步进行的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当然,转变观念对于大部分管理者而言并不容易。交通越来越不是交通运输管理单位和从业者的交通,交通运输的管理边际变得越来越模糊,当交通存在固有的痛点和不足时,互联网企业像终结者一样,从中寻找机会,并持续和广泛的影响着现行交通运输管理秩序。所以交通人,尤其是管理者,不能再固守原有的一亩三分地,而要从更宽泛的社会视角来重新审视交通运输行业,拥抱和接受互联网,整合社会资源,并为己所用。

  众所周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最基础的系统是交通数据采集系统,其他的后台、分析、应用和控制等等系统,都建立在数据采集基础之上。但数据采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尤其是在深圳这样规模庞大的城市,并不容易。但时代在进步,技术在进步,交通数据的采集方式已经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采集方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不主张政府投入财力物力来建设太多的硬件设备",文维这样说。以交通流量采集为例,以前需要在道路上建设采集设施感知和统计过往车辆、人员等,获得数据,现在只需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生的信令或蓝牙信号就可以达到目的。因为信息采集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政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例如,深圳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APP"交通在手"中有一项服务叫"高速公路实时路况信息",其信息数据来源并不是传统的公交、出租车浮动车数据,而是来自于中国电信的手机信令数据。毕竟现在高速公路上的出租车很少,原先的数据信息统计方式变得并不适用,而换用手机信令作为数据来源以后,就大幅提高了交通信息的准确度。

  互联网+交通的公众服务

  现阶段,互联网+交通的公众服务产品层越来越多,不管是商业企业的交通服务产品,还是政府管理部门推出的交通服务产品,只要是面向大众出行的,都需要长期持续的运营维护,保持可持续性。如何维持政府部门推出的公益性产品可持续运行,是当前可能创新的一个机会。运营维护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一类的产品推向市场,用PPP的模式进行建设运营维护。

  "交通在手"APP是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向市民推出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项目之一,是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目前,交通在手APP包括了公交、地铁、路况、停车、召车等实时位置服务信息、同时也提供航空、铁路、长途客运、轮船等众多城际交通状态和票务信息功能。截至当前,用户量超过150万,日使用量60~70万人次,现在已经成为深圳市民出行的必备神器。文维表示,如何进一步满足老百姓不断提高的出行诉求,保障系统的运营效率和质量,需要研究市场化运行的创新工作机制。目前,正在探索采取PPP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此外,作为全国第一个实现路内停车联网化管理收费的城市,已经有近60个城市到深圳考察,路内停车联网管理也可以推向市场吗?文维表示,这要从不同的阶段来考虑。

  停车收费分两种,一种是对道路公共资源占用的行政性收费,一种是路外停车场的商业性收费。深圳市路内停车联网管理收费APP宜停车属于行政性的,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宜停车"收费是政府行政事业收费,不属于经营活动。它的出发点不是经营,而是交通拥堵治理,主要目的是通过停车位划定规范路边秩序,解决老百姓出行停车便捷性的问题,以目前深圳的路边宜停车的定位,是不能推向市场进行社会化运营的。但是未来呢?

  文维笑言,在不久的将来,行政性停车资源(包括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停车场和路边停车位)和商业停车场资源应当可能会聚合到一个城市级的停车联网管理系统中。这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障碍,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数据处理的规模化,都已经不是问题。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停车场,不管是行政性停车场还是商业性停车场,只要支付渠道是多远和畅通的,双方是同一个系统,都可以使用。文维笑称,这就好比美食一条街,里面有各种美食店面,都可以使用一张卡来消费,然后各个店面到总台去结算,但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而这在此时,宜停车依然承担着行政收费的功能,但纳入到了一个统一的数据集成系统中,与社会化停车管理系统一起,打造一个城市级的停车诱导系统,从而缓解因停车带来的交通拥堵。

  互联网+交通的未来与建议

  诸君看到此处,想必已经对深圳之所以能走在互联网+交通的创新潮头,已经有了一些想法,这不仅有环境,有体制,有思维,更有像文维这样的团队,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更多。

  文维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领域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更遥远的未来,交通方式可能会发生巨大变革,比如无人驾驶、管道交通以及低空飞行器的大规模应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随时都可能发生。或许有一天,人们只需凭借指纹、扫脸等生物学认证就可以随意搭乘乘任一交通方式出行,或者随时随地认证使用提供的各种各样交通工具。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些"天方夜谭",但梦想总是要有的,技术变革这么快速,说不定这一天就很快到来了呢?

  深圳"互联网+交通"的成果斐然,且得到交通运输部和广大同行的普遍认可,但其他城市就一定要照搬深圳经验吗?当然不是,但文维表示,深圳的经验表明,要创建互联网+交通:

  第一,"互联网+交通"建设要形成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一体化的体系,应当打牢基础,充实数据来源,避免盲目建设,尤其"互联网+"不能标签化。

  第二,社会已经入到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有前瞻性的意识和思维能力,要有互联网意识。互联网意识主要体现在数据基础上,不要轻易的去决定建设一些不会产生数据的一些设施,要重数据化,轻资产化。对交通行业而言,培养数据意识比培养互联网意识还要重要,两者皆有,就能快速的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三,要学会整合数据,实现数据合作与共享。借助其他的数据资源,解决交通问题,有时候比自己创造数据要简单方便得多,有意思得多。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深圳 交通 文维

上一篇:FLIR,做智慧交通的第六感--访FLIR智能交通 中国区经理张桂杰
下一篇:滴滴快的CEO程维:合并只谈了一天,已生出三个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