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政策 > 正文

北京日前出台2014年18条综合疏堵措施
2014-03-24 12:05:17   来源:   作者:    评论:0

   交通拥堵已成为让人痛苦不堪的“城市病”,尤其像北、上、广等“高大上”的城市,交通拥堵更是“家常便饭”,“发病率”极高。
 
 
  2013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543.7万辆,比2012年底净增23.6万辆,而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6月发布的《201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机动车排放量已成为北京市污染排放第一大户,以PM2.5为例,北京市空气中本地排放源机动车排放占比最高,达22.2%,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排放。
 
 
  道路拥堵,天空雾霾,北京交通直接间接引发的“城市病”渴望“治疗处方”。3月4日,《北京市交通排堵保畅第十一阶段(2014年)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在首都之窗上公布,18条具体措施从各个方面疏堵2014年北京的交通。
 
 
  ———精细服务精准管理———
 
 
  建立排堵保畅综合示范区
 
 
  创建“排堵保畅综合示范区”是《方案》的一大亮点。《方案》提出,要建立“排堵保畅综合示范区”工作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出台指导意见。在城六区和通州区、大兴区、昌平区建设微循环畅通、停车有序、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连续的“排堵保畅综合示范区”12个。
 
 
  北京市交通委缓堵工作处处长刘建军表示,排堵保畅示范区是精细化服务和精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现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大,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区域非常多,而不同区域可能采取的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和方法也不一样。居住区,缓解交通拥堵应该以步行、以自行车骑行为主建立排堵保畅示范区;商业区的排堵保畅重点应该是停车,是交通秩序;而特殊功能区如CBD、金融街以及旅游景区,排堵保畅方式也都各不相同。
 
 
  刘建军举例解释说,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团结湖建立一个居住区的排堵保畅示范区,以团结湖街道办事处为中心,方圆一公里左右施行“微工程”,微设计、微施工、微标志、微循环等等,用一些小的改造来保障人们的安居乐业,居住环境安静,同时又能保证居民出行顺畅。针对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缓解交通的方式和方法,达到精细化的服务、精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保障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相应措施保证人们的交通出行。
 
 
  ———打通城市“毛细血管”———
 
 
  今年完成100项以上疏堵工程
 
 
  在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方面,《方案》指出今年北京市将完成100项以上疏堵工程;建设、畅通城市微循环道路100公里以上。同时,《方案》提出,加快道路建设,推进首都大外环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建设国道110二期等,建成重点道路项目。
 
 
  宽阔笔直的长安街、极具历史感的中轴路、呈放射状的高速联络线……北京道路交通留在人们印象里的更多的是宽敞明亮的感觉。然而,对于拥有21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来说,专家认为,要从城市微循环到区域一体化全方位“织网”,才能疏解困扰已久的交通拥堵问题。
 
 
  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项目中心副主任郭朝辉认为,城市微循环道路实际上对市民的出行非常有帮助。主干路,快速路再发达,如果没有一些道路“毛细血管”,也就是微循环道路作为支撑,交通畅通一样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据了解,面对城市布局方正、单位院落多的城市特点,北京在地面持续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重点功能区、交通枢纽周边的微循环系统,大力疏通城市次干路、支路微循环道路。北京的疏堵工程已经连续建设了10年,到2013年为止已经完成了1500多项。
 
 
  国内外交通专家论证指出,只有当交通形成从“动脉、静脉到毛细血管”的发达网络,区域性的道路才能活络,交通问题才会根除。在城市“织网”的同时,北京服务区域一体化也迈出新步伐。今年开工多条道路的重点建设项目,制订外围交通设施、城市道路规划方案并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将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控制路网拥堵———
 
 
  中心城区首设交通指数挑战值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2013年北京市交通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北京2013年道路运行情况不如2012年,工作日平均每天堵车1小时55分钟,比2012年平均每天多堵25分钟。
 
 
  2013年,北京市中心城区日均出行总量达到2779万人次。由于出行总量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2%,2013年道路运行状况落后于2012年,拥堵状态有所加剧。北京市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为5.5,处于“轻度拥堵”等级,同比增长4.2%;拥堵时间为1小时55分钟,同比增加25分钟。
 
 
  针对北京交通的这一现实情况,《方案》提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努力使百姓出行更便捷,2014年中心城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5左右。《方案》的任务分解中要求,北京城六区路网交通指数首设挑战值,各区将力争使路网交通实现挑战值。依据这一数值,石景山区最低,为2.8;西城区最高,为7.9。同时,各区还设置目标值。
 
 
  《方案》同时提出,疏解和优化中心城功能。分区域控制中心城的建设规模,并制定实施细则。严格控制中心城新建商品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和新增规模;严格限制医疗、学校、行政办公、商业等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强化交通影响评价的作用。
 
 
  ———公交优先绿色出行———
 
 
  多层次多样化交通服务改善出行
 
 
  2013年北京市交通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北京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持续提升。其中,地铁以其方便、快捷、廉价等优势日益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17条,运营里程465公里,完成客运量32亿人次,日均客运量878万人次。2013年7月以来,地铁客运量进入“1000万”时代,最高日客运量达到1106万人次。
 
 
  与此对应,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也是《方案》强调的重点。《方案》提出,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研究编制北京市公交专用道施划地方标准,继续施划公交专用道,完善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快速公交走廊。改善100处公交站台的候车换乘环境。逐步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交服务体系。
 
 
  对于市民绿色出行的需求,《方案》还提出改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环境的要求。2014年要制定城市道路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建设和环境整治计划,完成80条城市道路自行车道、步行道环境整治工作。新投入公共租赁自行车1.5万辆以上,2014年底北京市公共租赁自行车总规模达到4万辆。
 
 
  《方案》也提出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地铁一批线路的建成通车,推进规划中的地铁线开工建设。
 
 
  按照北京市机动车控制目标,今年北京市将最多新增15万辆机动车,要争取使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不加重,还将通过治理静态交通等一系列疏堵措施来保证。今年,北京市交通部门还将完善机动车区域限行措施;研究城市低排放区车辆使用政策,以经济手段调控小客车使用强度。还有望通过电子车牌对机动车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治理空气污染和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技术支撑。
 
 
  ■知识链接
 
 
  交通拥堵指数
 
 
  交通拥堵指数又称交通运行指数,是北京市首创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值,简称交通指数。交通指数取值范围为0至10,每2个数一等级,分别对应“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个级别,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
 
 
  具体如下,0至2:基本没有道路拥堵,可以按道路限速标准行驶;2至4:有少量道路拥堵,比畅通时多耗时0.2至0.5倍;4至6:部分环路、主干路拥堵,比畅通时多耗时0.5至0.8倍;6至8:大量环路、主干路拥堵,比畅通时多耗时0.8至1.1倍;8至10:全市大部分道路拥堵,比畅通时多耗时1.1倍以上。
 
 
  交通指数是对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动态车辆位置信息(简称浮动车数据)进行深入加工处理获得的,在北京是通过全市3万多辆出租车上的车载GPS回传动态数据给数据处理中心。
 
 
  首先对车辆位置数据处理,得到不同功能等级道路的运行速度,然后根据道路功能不同以及流量数据计算该道路在全网中所占权重,最后通过人对拥堵的感知判断,给出换算到0—10的指数指标值。
 
 
  但交通指数并不意味着车速,因道路情况不同,速度带给人的感受并不相同。比如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快速路上感觉就是严重拥堵,而在胡同等狭窄道路中就感觉比较顺畅。
 
 
  交通指数计算最小时间单位是15分钟,指数值可以实时动态地反映全路网的运行状态,通过定义通勤早、晚高峰或者节假日高峰等不同统计周期,可以得到工作日高峰平均交通指数、日交通指数最大值等反映一天典型交通特征的指数。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疏堵措施

上一篇:宁夏公路管理进入路网信息化时代
下一篇:福建出台政策给力公交发展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