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解密MIT智能交通拥堵控制系统
2014-09-28 10:33:03   来源:车云网   作者:    评论:0

  堵车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对驾驶者及乘客心理所致影响,则更不容忽视,“戾气”二字是个很好的概括。环顾几大国际都市,对闹市区征收拥堵费似乎是普遍做法;伦敦、斯德哥尔摩、米兰都有这样的系统设立,而纽约在2007年也差一点儿就付诸实施。不过,在1975年就开始为堵车买单的新加坡群众面前,前边这几位简直弱爆了;而且尝到甜头的新加坡也早在1998年升级了整套系统,使用电子标签来代替人工收费,可谓真正的“走在国际前列”。


  近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JasonGao及其导师Li-shiuanPeh声称他们设计了更好的系统,在上周举行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他们的研究赢得了最佳论文奖。因为该系统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而且完全不需要安装任何摄像头和雷达。不受摄像头和雷达的硬件设置,使得系统在应对实际问题时显得更为灵活而可用,受控区域边界可按需调整,藉此反映更为精确和实际的交通流量。此外,该系统并不仅仅对进入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费用,而是帮助驾驶员避开该区域。

 


  这套名为RoadRunner的系统的基本原理是:

 

  当一辆汽车进入拥堵多发地区,一个“数字令牌”就会被自动发放并与该车对应。而当该地区的汽车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那么该地区将被临时封闭,直至有车辆离开。而暂时无法进入该区域的车辆也不必等到地老天荒,系统可以提供详尽的导航提示,带领车辆绕行从而避开堵车区。


  在利用新加坡陆运署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时,拥堵高峰期的车辆平均时速提高了8%,其后在马萨诸塞州的小规模实测更有力地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拥堵费定价几何并非目前的关键,RoadRunner的革新是不再依靠摄像头或雷达等车辆追踪系统。目前新加坡所有车辆都装有无线应答器,大小跟ETC缴费设备差不多,而读取装置则被安装在接近拥堵高发地段的路牌或交通灯上。该系统使用与Wi-Fi相近的802.11p协议,但拥有更远的传输范围,且所有终端可与中心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下一步的计划是将该技术直接嵌入到手机当中。


  oadRunner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交通管制区的位置和范围可以由控制中心实时设定。使用这套系统,交管部门可以在地图上按需画出一个多边形,然后该区域的交通流量开始受控。你可以花一个月时间在路上检验RoadRunner,即使最后你不打算用它,也无需把路面刨了。


  系统的灵活性和易移植性是无可否认的,它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开一些临时举行重大活动的区域,比如纽约联合国总部周边地区。这还不算,拥堵费的阶梯定价也可针对不同路段的优先级对应设置。然而,控制超量汽车进入拥堵地带的功能并不是那么让人惊喜,其实潜在的问题也同样显而易见,对于那些工作地点正好在管制区域范围之内的人,或许会得不偿失。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MIT 智能交通拥堵控制系统

上一篇:影响车载视频监控市场的关键因素
下一篇:智能交通大受追捧 未来市场发展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