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2013中国卫星导航车载运营行业盘点
2014-05-29 16:03:08   来源:智慧交通杂志 作者:董海龙   作者:    评论:0

 


  终端


  怎么评点2013年行业发展?在年初的时候,我们曾以为通过北斗车载示范工程能够带动行业进入到一个爆发阶段,至少在车载终端的总体出货量这个指标上会有大幅跃升,但事实上出货量也就在400万左右,相对2012年有10%~15%的增长,但与我们最初想象的爆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整体来看,2013年的行业用热闹一词形容,再合适不过。年初,在交通运输部的强力政策的推动下,整个行业尤其是终端行业和全国性的运营商都围绕着北斗车载示范工程转悠。几家中标的企业,以及第一批通过北斗车载终端符合性审查的企业,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加大马力生产,上游的北斗芯片厂家泰斗微因为是最早得到交通运输部认定的企业,甚至出现了终端厂商排队拿芯片产品的情况。


  7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超额完成了安装北斗终端7.9万台的目标任务,9省市最后安装的终端预计在10万台左右,按照北斗车载示范工程的招标结果,每台终端的价格(含安装)在2588元,所以有媒体就评论说,示范工程为北斗民用化产业创造了2亿多的产值。但据了解,2013年整个北斗车载终端的出货量在30万套左右,余下的20万套,所带来的产值预计也只有两亿多,因为市场竞争激烈。


  整个2013年,有4个批次324个型号车载终端通过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的符合性审查,100家企业拥有生产资质。100多家企业,30万终端,平均到每家企业不到3000套,这其中还包含示范工程内的只能由3家企业提供终端的10万套,所以实际上平均到每家不到2000套。


  所以,业内不免有人表露失望之情,原以为符合性审查能够为终端行业设立一些门槛,但通过审核的企业太多,标准带来的产品趋同化和价格战,再次席卷了行业,北斗车载终端的价格一路下降,不仅终端厂商难受,运营商也有些无所适从。


  话题拉回来。在大家为北斗车载示范工程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交通运输部再出重大政策,2月份,《关于在示范省份做好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管理及维护工作的通知》出台,要求加强对新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辆的核查工作,凡未按规定安装或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直接接入全国货运公共平台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对新出厂车辆已安装的北斗兼容车载终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卸,不得改变车载终端监控中心的域名设置,不得将终端指向其他平台。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运营行业影响重大,要知道运营车辆领域,目前就只有货运物流车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两客一危、公交、出租、驾培等领域的车载终端安装率都已经非常高了。所以对这一领域的抢占,是有着战略意义的,而每个省份只选择有限几家满足条件的运营商作为货运公共平台接入企业,竞争始终激烈,热闹非凡。


  尽管政策一直在强调前装化,但大多数终端生产企业似乎并不关心,只有少数拥有先进生产线的企业在积极与商用车厂沟通洽谈,似乎前装化始终是有人在喊"狼来了,狼来了"。尽管如此,但由于货运公共平台的推行,尤其是3月初公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货运公共平台从示范省份推及全国,导致货运车辆的终端安装进一步集中,终端厂家是否会为目前的价格战再加把火?谁知道呢?


  业内的几家排名靠前的终端生产企业,2013年业绩增长迅猛,甚至有增长超过60%的企业,这也从侧面说明,终端生产也在往集中化方向发展。曾经就行业内是否会出现终端产能过剩的问题请教赛格导航副总裁万新宇老师,他认为,产能过剩一直都有,否则也就不会出现价格战。在北斗车载示范工程的带动下,有一些受益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充生产能力,这也是终端生产能力过剩的原因之一。我们曾在行业十大事件中提到,富士康进入到终端生产代工领域,其实富士康一家就可以完成行业整个的终端需求量。


  回顾2013年的行业发展,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超过1000万的项目开始不断出现,主要集中在出租、公交领域。当然,还有一些超过1000套的招标项目,集中在中移动、石化、烟草、公务等车辆领域。这表明,这再次表明,行业向集中化发展。尤其是出租、公交、公务车三个车辆领域,因为公交都市、出租汽车信息管理服务示范工程、公务车改革的原因,集中化趋势明显,公务车领域在未来的终端安装中,由市县政府统一招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虽然市场有了,但集中化也更明显了。


  终端的前装化和集中化两个趋势发展的同时,价格战带来的低端化,也将继续发展。这是因为一些对车辆监控需求并不强烈,但因为政策要求不得不安装一些车辆类型,以及一些通过某些人际关系获得的小型项目,会追求满足最基本功能和质量的产品。一是为了应付政策,二是为了获取利润,捞一把就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台车上安装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终端,一个为了应付检查,一个是满足其企业个性化需求而真正在用的终端,应付检查的终端,当然是越低价越好。

 


  运营


  上文提到了,政策推行带来的运营集中化。其实从通过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符合性审查的平台数量来看,截止2013年12月,已有7个批次259个平台通过检验,第八批还有49个平台正在公示。而且还有运营商不断在申请评审,我们没办法预计最终的数据,因为按照每个城市一个市级平台来算,政府监管平台就有好几百,而现在通过审查的只有10%左右。


  但集中化的趋势依然明显。中交兴路是全国布局最完善的企业,其拥有的政府和政策资源,是任何一个运营商都无法比拟的,两大国家级监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方,十多个省级监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未来将接入1000多万的车辆位置数据。因此,中交兴路在2013年底,再次整合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交车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交供应链有限公司三个公司,成立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信心满满的意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联网服务商。中交兴路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作、控股的运营商,但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成功率几乎为零,但可见中交兴路的布局思路,规模化,集中化,一直未变。中交兴路的投资方之一,千方集团于2013年底借壳联华永益上市成功,但上市资产中唯独没有中交兴路,因为中交兴路完全可以单独上市。


  另外一家值得关注的企业就是航天科技,2013年来大动作不断,在河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山西六个省设立了合资子公司,布局车联网,而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商用车车联网。这六个省成立的子公司,有好几个省是由省政府出面组建公司,包括江西、福建、山西等,每家公司注册资本都不低于1000万,在一半以上的合资公司中为控股股东。在这六家合资公司的合资方中,仅有一家是传统的运营商,江西运安。据我们与航天科技有关人士的接触来看,航天科技依旧在寻求与各地方有实力的运营商合作,合资或者股权投资。


  传统的运营商扩张就不必强调了,赛格、亿程是其中的典型,前者于2013年搬入一期建筑面积就达37000平米的赛格导航科技园,后者自去年获得资本投资后,不断的在各地参与招投标,并中得不少大中型项目。尽管业内对某一家运营商无法组建完善的全国运营服务网络形成共识,但这并不能阻止这些全国性的运营商在重要的城市节点设立分公司,赛格导航目前就有30多家子公司和分公司,未来一定会更多。


  对区域运营商的扩张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当地的中小运营商。现阶段如不借政策东风,发展壮大,未来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也有借政策来排挤当地运营商的情况发生,但并不太少见。


  整个卫星导航车载运营商市场缺乏有效合作,不管是终端还是运营,但河南市场可能是个例外,当地运营商较为抱团,市场竞争在有序可控的范围内进行。

 


  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还是赛格导航副总裁万新宇老师说过的,颠覆一个行业的,基本上不会行业内的力量,颠覆者来自行业外部。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行业还处在政策的保护和支持之下,但就像移动互联网给其他行业带来的冲击一样,移动互联网已经在这个行业扎根入定。但现在还没有出现颠覆的迹象,更多是从上往下整合。


  移动互联网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发展形态就是通过APP或者微信来实时掌握所入网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其他需要了解的信息。但移动互联网绝对不会止步于此,即便我们行业不大可能出现滴滴打车和快旳打车双寡头竞争从而改变出租车行业发展形态的情况,但移动互联网巨头肯定是不会轻易忽略任何一个与有一定用户规模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在WIFI遍地开花的现在,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以及通过移动终端购买产品和服务,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可能被移动互联网巨头切入的一个地方。如果能将上千万的营运车辆驾驶人员,甚至数以亿计通过公路出行的人们,成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高频次使用群体,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具体的切入方法,我们还无法预测,但移动互联网巨头们已有的资源,以及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对移动支付的争夺,使得他们完全有可能大举进入这个领域,就像他们曾经在出租车叫车软件方面烧钱一样,我们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无还手之力,强大者如高德,不也被收购控股了吗?


  移动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对我们的行业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还言之过早。比如物流信息化领域,我们现在还在探索终端的屏幕化,当然这是个趋势,但屏幕上的物流供需信息,现在有哪家企业能够提供万分之一的信息?但移动互联网的巨头们,却是完全有这个能力提供尽可能多的物流信息,以市场化的运作冲破现有利益格局。


  再比如客运车辆的深度信息化,为乘客提供车辆排班,到站时间,以及其他生活信息,然后通过移动支付来支付乘车费用,谁能说这是天方夜谭?公交能有实时公交,客运为什么不能有?为客车免费安装带WIFI的定位终端,有这种可能吗?


  退一步讲,即便他们没有要主导的意愿,但我们行业所需要的综合信息资源,生活、娱乐、旅行、支付等等,只有他们才有可能不太费力的提供整个解决方案,而我们的企业,要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整合,谈何容易,到最后也许和通信运营商一样,沦为这些巨头们的管道。

 


  小结


  再次强调,以上所写仅供参考。但我相信,已经有不少运营商在思考如何借力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自身的突破。我们一直认为行业缺乏创新,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行业一直有人在试图创新。


  本文要鸣谢万新宇老师,郭济川老师以及所有愿意与我们沟通交流的行业朋友,这些小思考只是对他们智慧的承继和综合。


  祝愿我们的行业在2014年再续辉煌!

 

    注:本文原载于智慧交通杂志2014年3月刊,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卫星导航车载运营行业盘点

上一篇:“浦东模式”树立智慧城市建设新典范
下一篇:高德周频:互联网公司杀入车联网,到底在谋划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