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6大问题剖析及应对策略
2014-04-15 10:40:24 来源:杨冰之 姜德峰 作者: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作者: 评论:0
【摘要】当前,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建设智慧城市的政策文件,使我国智慧城市进入了全面务实推进期。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在体制机制、理念与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规范体系等6大领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这6大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客观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力求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推动作用。
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纵深化发展,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智慧城市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应用与展示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升级的重要力量。为了紧紧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2013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正式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2014年3在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又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及策略。所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导入期正式进入了务实推进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实现各项建设目标。
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在当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事实上,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体制机制、理念与应用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核心资源开发、人才及管理架构、信息安全及标准规范体系等6大领域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为了客观的了解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现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1. 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
1.1 背后原因剖析
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作为核心要素的新型城市形态,其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简单应用,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服务及经济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的很多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甚至相互羁绊。
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管理运营模式,智慧城市系统化、智能化、一体化、最优化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需要城市管理服务模式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这必将与原有的体制机制及运营模式发生矛盾。事实上,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更多是来自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很多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缓慢,甚至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障碍主要是来自于体制机制的羁绊,具体问题现象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
表1:我国智慧城市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
主要问题现象 | 背后影响因素 |
●统筹协调机制不力,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政府各部门角色定位及具体职责不清。 ●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撑不够。 | ①政府条块化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我国实施部门垂直条块化管理,横向之间缺乏联动,造成了信息孤岛及重复建设现象。 ②政府各部门出于等级观念及自身利益考虑:同级政府各部门行政级别一样,由于等级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出于部门权力、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其缺乏主动协作、相互支撑的动力。 |
1.2 具体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特殊的体制机制,使智慧城市建设受到了很大束缚,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对固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这就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所以,根据以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建立以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为重点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此来促进体制机制问题的平衡性突破,即把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安全高效,从而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体制机制方面具体应对策略如表2所示:
表2:解决我国智慧城市体制机制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不同层面 | 具体策略建议 |
国家部委 | ①建立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协调机制,明确各部委职责与分工。 ②在一些重要应用领域进行试点示范,建立部委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管理规范等,如交通、环保、医疗等,首先打破部委层面的条块管理的束缚,建立横向之间的联系,使各省市相关部门之间可以顺畅的推进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 |
地方政府 | ①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切实落实奖惩措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共享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职责,在改变现有体制机制的情况下,使智慧城市的核心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此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运营。 ②建立重要应用领域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及标准规范等,使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在技术标准与制度层面都有有章可循,不断打破条块化管理的束缚。 ③逐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对部门职能相近或相互交织比较多的进行融合,理顺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
2. 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
2.1 背后原因剖析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新"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变了传统发展模式,尤其是利用新的理念及思维模式不断促进应用创新,适应了信息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质量,具体问题现象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3所示:
表3: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及应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
主要问题现象 | 背后影响因素 |
●各智慧城市同质化建设现象突出,特色不明显。 ●智慧管理及民生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创新不多。 ●各主体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不高,效果不明显。 ●互联网思维及云计算、大数据工具的应用还不够。 | ①体制机制束缚,缺乏创新环境:由于缺乏宽松的创新环境,担心创新失败带来的压力。 ②专业研究机构及人才欠缺:目前,专业的智慧城市研究及建设机构不多,并且人才也欠缺,使智慧城市整体的创新应用不突出。 ③一些领域的技术应用及支撑不足:目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大都还不成熟,还存在应用支撑不足的实际情况。 |
2.2 具体应对策略
智慧城市是信息社会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为支撑的必然产物,必须把新的理念与思维模式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否则智慧城市将失去生命力,其中互联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且不断为智慧城市创新理念的提出打开思路。针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不突出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建立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各领域的应用创新,即充分互联网思维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取得质的提升,具体应对策略如表4所示:
表4:解决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理念与应用创新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主要领域 | 具体策略建议 |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 | ①城市信息平台创新建设与应用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保证城市信息平台的公共属性及安全性,以发挥其整体效能,使其边际效益最大化; ●城市信息平台不仅为各个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接口,而且要对社会进行开放,为企业、公众提供脱密的数据共享及信息资源二次开发应用提供便利; ●城市信息平台应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包括常用软件、桌面云,以及基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评估考核等服务,以适应公共服务标准化、便捷化的需求等。 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创新应用 ●构建城市数据开放及共享平台,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高数据利用价值及社会运行效率; ●构建数据共享交换与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实时交换,提高政府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
城市管理方面 | ①以管理事项为核心,制定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一体化管理。 ②以共同治理为关键,构建人人可以参与的管理体系及智能化公共管理平台,包括信息采集、业务联动、政民互动平台等。 |
公共服务方面 | ①以服务事项为核心,建立一窗式的服务系统,实现整体化、便捷化的服务; ②以共同参与为重点,构建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体系及服务平台,实现各种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主,构建包括网上办事平台、智能卡、智能终端、便民服务中心等多种服务渠道。
|
3. 建设运营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
3.1 背后原因剖析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求资金量大,需要通过建立多赢的建设运营模式,才能充分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此同时,如何科学、巧妙的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以及安全与开放、盈利与公益等各方面关系,都将直接影响我国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建设运营。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务实推进期,建设运营模式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还不成熟,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遇到了瓶颈,具体问题及背后因素分析如表5所示:
表5: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因素
主要问题 | 背后影响因素 |
●政府承担建设运营的大部分资金,将出现持续投资建设的困难及担忧。 ●引入市场的机制还未形成,安全、高效的运营模式还不多。 ●建设与运营分开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已影响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企业参与热情高涨,政府应对策略不够等。 | ①安全因素:创新建设运营模式,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企业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同时就需要政府把相关数据资源共享给企业,但政府部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企业参与运营的合适方法还不多。 ②利益分配: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政府不愿完全放弃,企业更是激烈竞争,这也是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重要因素。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如何博弈,怎么找到平衡点,将考验各方智慧。 ③角色转换: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不成熟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企业还没有进行角色转换,还未完全适应智慧城市环境下政府作为指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购买服务的角色,企业参与建设,且进行运营的角色。事实上,目前政府在很多项目上没有准确自身定位,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建设、运营一条龙的服务模式。 |
3.2 具体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主体仍是政府,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由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不成熟,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这将直接影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所以,按照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律及建设特点,我们提出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即建立以市场为主体、多样化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市民的积极性,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应对策略如表6所示:
表6:解决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方面问题的具体应对策略
不同主体 | 具体策略建议 |
政府 | ①转变建设、运营全包者的角色,以购买服务为主,提高效率: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是比较专业、系统的,应交给更为专业的机构去做,政府只要管理好、应用好智慧城市的各个系统就可以了,无需亲自参与建设运营。所以,政府应该转变角色定位,以制定标准规范、购买服务为主,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效率。 ②在基础设施重大投资项目领域,积极引入市场资金参与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都是投资比较大的项目,需要积极引入市场资金参与建设。 ③在关系城市安全及民生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实施政府主导建设; ④在一般性的建设项目,以企业投资、建设运营为主,政府加强监督管理。 |
企业 | ①转变建设者的角色,要形成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实现安全管理、高效运营的目标,这既是智慧城市的特殊性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信心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企业要快速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真正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②加强本地化团队建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对本地化服务机构的需求:政府出于对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便捷性的考虑,需要本地化的专业团队提供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建立本地化的服务团队,适应市场的实际需要。 ③企业要加强市场化运营项目的创新,增强项目自我造血功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要进行市场化运营项目的创新,实现可持续运营,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投资,否则将逐渐被淘汰。 ④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合作,保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主要威胁是信息安全,需要企业加强与政府合作,充分保障信息安全,否则将是双败的局面。 |
4. 核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策略
4.1 背后原因剖析
智慧城市建设
上一篇:向智慧交通看齐:打车APP的破局关键
下一篇:从“中国速度”到“中国高度”
评论排行
- ·各省份卫星定位平台备案运营商的名单(...(4)
- ·访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总...(3)
- ·高速公路迈向大数据存储应用(3)
- ·关于征集“工信部V2X技术应用与频率需求...(3)
- ·立宇泰车载驾培终端定制服务(3)
- ·深圳泰首智能推出“车载移动电子警察”系统(3)
- ·访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方...(3)
- ·大同市区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试运行(2)
- ·第七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2)
- ·2015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全纪录(2)
- ·gps道路与交通日常巡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2)
- ·车货匹配APP的坑——一位物流人的吐槽(2)
- ·2016中国车联网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2)
- ·大隐隐于市——盘点“最严交规”下的交...(2)
- ·三河市交警大队大气重度污染交通限行提...(2)
- ·十年探索路,一朝翔迅飞——访西安翔迅...(2)
- ·东莞长安镇“绿波带”智能控制交通信号...(2)
- ·iData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浅析(1)
- ·阜阳明年将实现出租车信息化管理 对服...(1)
- ·天泽信息入股南京宜流旗下网站运策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