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徐赫:2014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
2014-03-05 12:05:29   来源:tranbbs.com      作者:    评论:0

  Tranbbs消息:2月25日,由中国交通技术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挑战选择蓄势前行”为主题。会议开始,中国交通技术网总经理徐赫以《2013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发展回顾》及《2014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发布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徐赫:下面带来2013年市场回顾的一个发言,发言分两部分,第一是关键词,实际是会议主题的一个解读,第二个是有一些行业的关键数据,我们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参加过我们去年在上海那个年会或者读过我们报告的人都知道,我们每年会用关键词的形式来总结过去一年市场发展的状况,我们12年的关键词就是BT、变化和增长,在13年三个关键词,今天这个会议主题是选择、挑战和蓄势前行。我分别来解读一下它的含义。


  第一个就是选择,从五个方面来说明,第一个就是企业有规模以后,业务领域拓展面临新的细分市场进入的选择,应该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领域,很多企业在观察,包括智能停车、智能轨道,包括智能公交,包括现在比较热的有轨电车的智能系统,这些领域应该是目前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重点关注和投入精力去研究是否有市场进入的可能,这是一种选择。


  第二个就是ITS边缘企业市场进入的选择,它的选择大体有两项,一个是以产品供应商为定位,还是以系统集成商为主要定位的选择。作为产品供应商,可能就会选择把重点列在哪个产品线作为我的定位,第二个如果作为集成商来选择,包括运营模式,包括竞争对手的情况等等。我们在13年的时候,也跟一些企业讨论过这样的话题,他们也想进入这个领域,就是考虑怎么定位。第三个是有一定规模的地方龙头企业,或者有了风险投资以后,包括现在新三板也比较活跃,他的一种选择就是独立上市,是一个方向,再有一个,现在很多市场进入的企业可能也会收购一些有核心技术,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依托大公司来发展,有这两种选择。第四个就是集成商产品化的训练,应该说这几年大的集成商做产品类的子公司比较多,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看有一些子公司发展不理想,想撤销子公司,降低成本,包括拓展新的业务等等一些考虑。对于子公司来说,他初期的发展可能会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就是集成商的支持会有一些大的项目来支撑他初期的发展,但是他如果想要有一个持续性的发展,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有一个条件,必须要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如果没有自己销售网络建立的话,它的可持续性发展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是第四个方面。第五个就是企业市场进入带来的岗位需求猛增,中高级人才工作去向的选择,这主要是针对个人的选择。这两年我们称之为叫非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有政府的资源,包括资金实力比较雄厚,鉴于政策的利好,资金投资看上去还是很旺盛的,增长趋势也比较明显,他作为一种尝试性的业务来开拓智能交通领域,去一些大的公司去挖这种人才。我们在个人沟通当中,这种企业来挖人才给得起薪水,但是他作为一种尝试性的业务,如果作为这个公司发展前景比较好,真正在这个行业树立起来了,初期的创始人或者这个团队,你这个位置就很重要。但是如果他作为实验性的发展,最后发展的不是太理想,可能就把这个业务砍掉了,作为个人来说,可能就面临再次选择,也有很多朋友私下来咨询我们,有这样一个岗位机会,到底去不去,这是个人选择。

  第二个关键词是挑战,四个方面,第一个要点名了,海康、大华低价策略下的中小企业电子警察、卡口生产企业选择、挑战之路,应该说过去一年到两年中,特别是去年这个现象比较显著,而且我们也是在平时走访调研当中,就这些问题对一些中小企业问他们怎么考虑竞争环境,下一步怎么选择方向,大家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选择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比如软件企业可能要做硬件化,最后软硬同时来推出,推出自己的产品。对于硬件企业来说,有的直接倾向于变成集成商。还有去抓住用户新的需求,我始终保持有一个很短的需求空间,我领先于像大华、海康技术个性化需求的满意,我投入研发,抓需求,也可能有这样一些方向。大家的方向不同,也不能说谁对谁不对,最后生存下来,生存的很好,也可能就是针对自己的企业,也制定出这样一个生存之路,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企业市场进入还是比较频繁的,投入巨资,人力物力,面临新的挑战,这里面进入比较多,包含两个,一个叫非传统,还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拓展自己的业务,也是进入新的领域,我们叫市场进入。投入很多资源以后,这个业务的发展是否良好,是否有前景,可能他面临挑战也是不小的。


  第三个风险投资注入,企业面临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需求,还是以交通视频的企业来解释,应该说从12年末或者13整年来说,有核心技术并且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电子警察、卡口或者交通视频类企业多多少少都接触过风险投资,还是比较活跃的,有一些企业也获得了风投,他们在资金注入以后,发展的目标包括手里掌握的资源,与以往不太相同了,下一步怎么满足投资方的需求,挑战也是比较大的。企业投资一两年以后,急功近利,倒不如以前迈的步子稳,还是带来不一样的挑战。


  第四个,债务审计是13年大家很关注的国家政策,城市智能交通BT项目比较多,在政策背景下,对BT融资模式是不是会有影响,是不是会缩小,包括有一些企业已经把自己企业战略定位在以后就做融资,做BT等等相关的模式上,可能在国家政策下,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战略要坚持执行或者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个是债务和审计政策挑战。


  最后一个蓄势前行也是四个方面,第一个,13年第二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已经获批,有智能公交,包括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系统,有轨电车的智能系统,包括智能轨道,其实都是相关的。这里面相关的企业或者产业链上一些企业,应该说整体来看还是好的,接下来今年明年是蓄势前行。


  第二个企业获得资金注入,拓展业务,招揽人才,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很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可能会带来好的不好的影响,但是他有资源的优势。


  第三个就是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在海外ITS集城市场的拓展,应该说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智能交通市场整体还处于点状的分布,一些产品也有销售,比如停车类的产品,包括电子警察的产品,但是集成类的项目相对比较少。今天上午保博士有一个关于这个的主题,会有详细的论述。整体来说很多国内的智能交通企业拓展国外市场还是借船出海的态度,船主要是中兴和华为两艘大船,这两艘大船也在逐步拓展当中,是比较早期的。以华为为例,12年他参加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是独立的形象去参展,在13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大会上,全球交通的总裁参加了开幕式的剪彩仪式,我们也是关注中兴、华为在海外市场拓展的步伐,主要还是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的情况,有很多企业要借这两艘船要出海。


  第四个就是《国家公路网规划》发布,高速公路网在原来8.5万公里以上又新增了一些里程,应该说它是延长了智能交通行业的生命周期,从09年将目光逐渐转向城市智能交通的企业可能他的战略上也许会有挑战,也许会坚定不移往前走,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第二个公路网规划里面有国道、省道的里程,应该是特别的多,我们如果落实到这个行业上来说,这些国省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就是到信号机的车,电子警察的市场,对这几个市场,会迎来新的市场发展空间。这就是对于三个关键词的解释。


  下面说一下13年的相关数据,我们定义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有一个统计的口径,一共有十个细分行业,其中前七个是公安交通管理相关的设备产品,交通采集、信号机、电子警察、卡口等等,我们将这十个细分行业定义为我们市场规模的这样一个口径。其实城市除了这十个领域之外,包括停车、轨道也算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但是由于市场的考虑,包括数据等等一些原因,我们没有纳入里面。


  2011年我们可以称为十二五的政策之年,关于智能交通利好的政策纷纷出台,2011年的时候,市场增长就达到了历史新高,31%,而且也是目前唯一一次超过30%这样一个高增长率的一个年份。2012年可以称之为政府换届之年,政府换届,可能有些项目被滞后,还有2012年政府宏观的经济环境已经不太理想了,所以在2012年的时候,它的增长率又下降到20%,去年规模是193亿这样一个数字,也没有达到200亿,我们在年中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有没有200亿,结果没有到200亿,它的增长率跟12年是差不多的水平,20%。第二个就是重硬轻软的现象很严重,这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在13年软件市场规模算了一下,差不多在15亿左右,如果每个项目都有软件预算的话,这个规模是远大于现在15亿的数据。


  第二个数据就是排名榜单的分析,我们现在每年都在做业界的排名,这个排名的做法,我们会统计我们认为能排进榜单的企业,它的项目清单,包括它的项目金额、项目内容,包括所在的城市等等这样一些信息,然后我们把这个清单发给企业去核对,可能会有遗漏的项目,企业再给我们来进行总体数据的核对,包括项目的补充。这是我们的做法,在右边有几个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13年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一共有22家企业业绩超过了一亿,还有一个解释,我们只统计从最终用户获得项目的业绩,比如我分包,从电信那儿分包的项目,这个业绩我们算在电信业务里头,包括产品商如果把产品卖给集成商,我把项目金额统计到集成商口径里头,而不是在产品商的口径。第二个就是10年到13年四年间,我们把前十名的企业放在一块,一共出现了20家企业,但是如果你要考虑刚才说的叠加的,分包包括产品商的,如果超过一亿的企业是在35家或者40家左右,我们可以把这35家企业视为这个行业的第一梯队的企业,差不多有35家左右。


  第三个就是在13年前十名有三个,前五名企业有一家是没有融资项目的,BT融资项目在市场当中还占有很重要的影响。最近还有一种新的模式就是BO,在14年也许大家比较关注,这种模式以前也有,只不过上市的影响比较大。我们看一下左边的这个数据,CR4的变化曲线,CR4是行业集中度分析的一个指标,13年首度出现下滑,下滑的原因有两条,第一条,前四名的企业业务的拓展,进入新的领域,所以它的资源关注度可能会受到影响。第二个应该说政府项目回款情况非常差,企业现金流比较紧张,市场扩展也受到抑制。在座的企业资金紧张,回款压力大,可能大家都有感受。集成商的款回不来,产品商的款也受到压制,技术的投入研发等等这方面可能就少了,是一个连锁的反应,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组数据,像左边是产业规模的一个数据,我们产业规模就是以中标企业的数量来算,13年有两千家获得了项目,媒体也好,各方面也好,大家都在说智能交通行业差不多有两千家企业,我记得这两千家企业11年的时候,我们发布的报告当中有这个提法,13年按我们这个数据,产业规模达到三千家这样一个规模,产业规模还是显著增长。第二就是行业门槛的缺失,在去年有多个会议都提到这个问题,而且在今年智能交通协会报告当中也有关于行业门槛建立的相关工作。


  最后一个数据,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现在BT这些项目在市场当中到底占多少,这里有一个数据,差不多占14%,去年是16%左右,今年是14%。BT、BLT项目和BOT项目70项、28亿,55个城市,这是今天最后一组数据。谢谢!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徐赫 城市智能交通

上一篇:史其信: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 将促成经济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