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能公交 > 正文

李斌:公交都市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情况介绍
2013-05-30 11:24:31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   作者:    评论:0

  2013年5月27日上午,第四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论坛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五层牡丹厅召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李斌主任以"公交都市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情况介绍"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实录。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我讲的内容主要是公交都市,特别是公交都市的建设和公交智能化的应用相关示范的项目。


  这几张片子我估计大家都比较清楚了,简单一说,因为过去三十年中国其实有几个大的变化,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城市化,实际上预测2020年超过60%,2011年实际上我们已经超过50%了,这是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城市超过农村,这个变化是革命性的。另外一个巨大的趋势是机动化,在过去十几年,我们的汽车进入家庭,机动化的水平大发展,特别是城市出行的刚性的需求,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样带来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了,从大城市大中等城市拥堵的问题都是非常大的。还有环境污染,像北京等城市。


  对于城市的问题,特别是交通的问题,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各级政府,专家,甚至是中央政府,都有基本的认识,公交是唯一的出路,刚才几位都提到了。这样的话,在今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一个文件,优先发展公交,这个在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我记得2004年的时候,当时的建设部有一个初步的文件,是发展公交。但是现在和十年之前的整个形势,包括行业的需求都完全不一样了,实际上在这个时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文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基本的观点是优先发展公交,通过这几个方面,我们的规划、设施建设、用地综合开发、政府投入,以及社会投资等,这几个方面来优先发展公交。


  在这样大的背景下,2008年大部制改革之后,交通运输部门就在思考如何推动优先发展公交。2010年开始启动公交都市的国家示范,最早是和深圳签署了示范的协议。去年又认定了14家,目前一共15家公家都市建设试点城市,计划十二五期间全国要推开30家示范城市的建设。主要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公交引领城市发展。这里面要通过一些像规划的条目、线网的优化、设施、包括服务,来提供公交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缓解拥堵。


  对于公交都市,它的主要的建设目标考核,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公交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市民出行的刚性需求,目前这个缺口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话,在这里面为了满足供给和需求,提出了很多的目标,包括站点的覆盖率,公交出行的分站率,准点率,乘客满意度,以及包括出行的安全,实际上就是要最大限度用公交满足出行的需求。

 

  在公交都市的建设过程中,智能化、信息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国务院的文件中也有明确的表述,用信息技术来加强运营管理、行业管理等应用,包括出行服务、企业的运营调度、安全监管,包括公交和其他出行方式的综合共管。另外也强调城市公交移动支付体系,就是我们所谓一卡通的扩展和应用,逐步实现十二五末跨市内区域的互联互通。


  另外在国家的智能交通的战略上,2011年开始交通运输部在制订新的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在这里面实际上也有一个战略的调整,这里面有一个表述,其中和今天主题相关的有两个,一个是由过去的为管理领域服务多一些,要向为出行者服务转变。另外一个是过去对小汽车的服务考虑多一些,下一步从现在开始要为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其他的几个就不一一讲了。


  另外在战略中,我们列出了六项核心的领域,包括控制管理、服务、公交运营、货运组织物流的信息化、安全等六个领域。另外在控制中,我们的信号优先控制,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安全和移动支付,都是和公交都市相关的。


  在战略中,公交的运营管理要强调行业调度、公交信号优线与专用道路运营监管等的服务。  

 

  公交智能化的需求,按照前面的架构,实际上是包括首先是企业运营管理、安全服务,另外从城市到省,包括到国家、到行业的各级的监管决策的支持。最主要的是最后两方面,是对老百姓出行的。


  另外按照公交都市的智能公交的整个发展思路,公交企业运营平台为主体,在此基础上为行业部门的市场监管和安全监管提供支持,为决策分析提供支持,为公众出行服务提供服务。


  在这样的一些公交都市,包括国务院出台文件的基础之上,相关部门也启动了公交智能化的示范工程,这个也是配合十二五和公交智能化的要求,规范行业管理,改进企业调度,增强应急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出行水平。力争十二五末,300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智能公交调度和监管。


  这个是示范工程的总体框架,包括物理框架,包括车载、信息采集的、服务的、电子支付的POS机等设备,完成对企业运营平台的支持。下面是省、市各部门监管和决策的管理。另外还有一卡通在跨省的互联的时候的应用。

 

  这个示范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启动了11个城市,这个是配合了公交都市的建设,在15家示范中启动了11家智能化,重庆是在第一批,示范工程总体是一套数据采集,包括车载终端、POS机、站场、电子站牌等等,这些是兼顾了企业和行业的。另外行业的监管平台和企业的运用,两个平台,还有一个是信息共享。这个信息服务是强调出行者从家出去,到回到家这样的全过程。


  重点说一下示范工程中对于出行服务的思考,除了对车载智能的节点,路上、站台上、场站上、枢纽的智能节点之外,特别强调示范工程对手机的应用,因为我们认为现在是无缝的服务,甚至强调从门到门的全程的服务,室内外的联系服务,手机的联系必不可少。包括进场通讯,运用了二维码等技术,支撑一体化、无缝、门到门的服务体系。


  另外一个也是示范工程的一项内容,对于城市一卡通的跨市率,甚至是将来跨省率的互联互通的支持。大部制改革之后,交通运输部推动交通行业的密钥体系和结算体系,密钥体系已经在海南省等地开展了。另外也是和各个省,像广东、江苏、上海正在推动跨城市、跨省的公交一卡通的覆盖,这个也有相应的措施,正在做一些示范,将来可以再向京津冀地区推广。


  这个是广东做的非常好的案例,要向全国推广。不要小看这张卡,看到部里的思路,这张卡实际上代表了交通运输行业对综合运输体系这种服务体验的一个载体,老百姓拿这一张卡就可以出行无缝的,将来下一步甚至考虑铁路、水运的客运结合起来,进而实现连城的连运,将来出行一次性的支付,一张客票就可以解决出行所有的问题,这是将来一卡通的一个构想。


  枢纽就不展开讲了,智能化的枢纽解决是便捷换乘的问题。这个需要管理、调度等来支撑,都是支撑乘客便捷的换乘。


  还有一项,在示范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行业的作用,实际上城市在信息化的监管方面,城市的基础也并不是很强,对于省级的行业管理来讲,基本上就是空白了,在这里面交通运输部一直也在探讨和摸索,部、省和城市多区互动在行业管理上。这里面有综合评价,从这里面探讨行业、部、省里面对行业的决策。


  最后一项介绍一下在这方面的标准化,实际上目前在公交智能化这方面,标准主要是依托全国的ITS标委会,目前这项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车载设备和平台的接口、站台和信号优先,再就是信息服务,企业和行业的平台,公交一卡通的相关的卡,终端设备和互联互通的信息。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标准发布了,有些已经列入了计划,包括国家标准的计划和行业标准的计划。比如说最后一项,实际上交通运输部已经列了行业的计划,推动公交一卡通的卡片、POS机、互联互通的签署协议,实际上为下一步跨城市、跨省便捷服务提供支持。


  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就这些,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谢谢。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公交都市智能化 李斌

上一篇:盐城:4G进入苏北首条BRT城市快速公交
下一篇:南京公布公共交通一揽子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