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交通信息服务 > 正文

北京“慢行系统”2013年内提速 路侧停车位左移
2013-07-17 10:06:10   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作者:    评论:0

  一直以来,很多人统称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为“慢行系统”。今后,这种说法将改变,市交通委将通过一系列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改造工程,提速“慢行系统”。中心城区将成为试点扎堆儿区域。


  7月14日,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透露,地铁4号线、5号线和6号线沿线,二环路和三环路的部分辅路年内有望改善行人和骑车人的出行环境。目前,已经确定的示范区域包括二环、三环沿线的官园桥、苏州桥等12座菱形立交桥下平交路口,地铁5号线沿线天坛东路、崇文门外大街等4条城市主干路。整治路段长度约为4.5公里。同时,公主坟、三环辅路(紫竹桥至四通桥)区域等也将改善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环境。


  慢行道尴尬现状——“有路的地方不少能走的地方不多”


  北京,曾经的“自行车王国”,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骑行者数量骤减。此前,交通部门透露,本市非机动车拥有数量超过1300万辆,年销售新车超过100万辆,但是市民非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却大幅下降,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62.7%锐减到不足20%。


  2012年年底,市交通委路政部门探访大街小巷,完成了一份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和人行道调研报告:该部门对368条城市道路进行调研,涉及总里程1249公里。其中351条为城市主干路,17条是重点地区或重要道路之间的联络线。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施并不缺少,但是真正完全实现功能的地方却不多。


  非机动车道报告


  299条城市道路有非机动车道


  ■广安门:“到了立交桥环岛,没‘路’了”


  市民赵先生2012年刚退休,家住在广安门立交桥的西南角,每天喜欢骑着自行车去立交桥的西北角逛菜市场。但是他发现“非机动车道一直挺顺,但到了桥下环岛突然就没了”。


  这处小环岛位于立交桥桥下靠西的位置,绕着环岛只有机动车道的标识,没有非机动车道的标识。不仅如此,环岛旁还有一条专门供车辆掉头的车道,一些不熟悉路况的骑车人偶尔会将车骑到这条路上,险象环生。


  7月14日在现场看到,10分钟内,3位骑车人“误闯”掉头车道,迎面就有汽车过来。一时间,汽车司机边按喇叭边急刹车,骑车人赶紧捏闸跳车。“两边都有非机动车的标线,到了环岛突然就不知道怎么走了。有的时候,我只能推着车走过去。”赵先生说,“如果不划线,起码得装个红绿灯吧,这样行人和骑车人过环岛都更安全。”


  其实不仅在这里,在西直门桥也有类似的情况。


  ■东中街:“非机动车道划满了出租车停靠位和私家车位”


  保利大厦后身儿有条双向单车道的马路,两侧都施划了非机动车道,而且很多地方还摆上了白色的机非隔离栏,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把车骑到了机动车道上。市民花女士推着车走在人行便道上,她说:“辅路上,每天都是一辆车挨着一辆车地停,挺宽敞的路就变成窄道儿了,碰到有的车停得歪,整条辅路都被塞满了。前段时间,连出租车停靠站都被圈到非机动车道上了,骑车不好过。”


  这种类似的情况,在马家堡东路、南三环、西直门内大街和车公庄西路上都有发生。经常骑车出行的曹先生说:“非机动车道不少,但是大部分都让给汽车了。有时候一辆车停车入位,就把一条非机动车道都堵上了,一些电动自行车干脆就到主路上走了,挺危险的。”


  ■结论:


  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非机动车道中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宽度大于等于2.5米)的里程占总里程数的83.9%,剩余16.1%存在缺陷。满足规范的城市道路达到299条,33条整条道路非机动车道偏“瘦”,36条道路局部不达标。


  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城养中心主任杨帆坦言,目前大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系统符合规范。但是骑行人仍然感觉“出行难”,主要是因为三大症结,包括停车占道严重,挤占了非机动车道;路权划分不明确,非机动车安全无保障;诱导系统不足,一些路口和桥区缺少标识和灯控。


  人行道报告


  25条城市道路步道不足1.5米宽


  ■雍和宫:“商铺‘霸道’,只留小窄路”


  地铁雍和宫站的西南口外,人行道越往南越窄。路边一溜小商铺几乎家家都往外圈了块地儿,有些摆上一张小矮桌,有些摆上两把藤椅,最窄的地方只给行人留了一人宽的路。


  ■工体北路:报亭占道行人难行


  在工体北路上,一座报亭将人行道“霸占”得严严实实,除了正常的窗口,两侧的门窗也都拉开了,挂满了杂志。


  “有时候外边还会摆桌子,卖水卖手机号什么的。行人走到这儿,都得绕到非机动车道上。”家住附近的梁女士抱怨说:“报亭也是便民设施,但是也不能太占地儿,总得给人留出正常活动的空间,现在不仅把盲道占了,正常人通过都困难。”还有一些道路干脆没有人行道。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地方,人行道偶尔会出现“断路”的情况。


  ■结论:


  依据《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施导则》等,人行道应当满足宽度大于等于1.5米。目前,达标的道路里程占总里程的77.2%,有缺陷的占22.8%。其中,293条城市道路达标,25条道路整体宽度均小于1.5米,50条道路局部较窄。


  各类设施挤占,成为人行道宽度缩水的最大原因。一位交通业内人士说:“‘慢行系统’是多行业、多部门管理的交汇地带,历史形成的问题复杂,因此治理难度很大。”


  部分“提速”预案揭秘——


  路侧停车位将“中移”自行车道左侧


  上周(7月8日至7月14日),市交通委、市交管局等多部门已经联合召开了协调会,商议步行、自行车系统升级的具体措施。会上,一些“提速”预案首次揭秘。按照交通委路政局的工作部署,步行、非机动车系统整治工程将按照“示范先行,先易后难”原则,目前已确定二、三环沿线官园桥、苏州桥等12座菱形立交桥下平交路口,天坛东路、崇文门外大街等4条城市主干路共4.5公里作为示范整治工程。示范路的施工图正在设计敲定。


  与以往相比,步行、非机动车系统改造不再仅仅是道路大修或者微循环项目中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连片儿升级。


  部分十字路口施划彩色非机动车道


  按照交法,在没有专用左转弯信号灯的较大路口或其他需要规范非机动车行驶轨迹的路口内,可设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用以告示非机动车使用者在路口内禁止驶入的范围。非机动车禁驶区范围以机动车道外侧边缘为界,可配合设置中心圈。左转弯非机动车应沿禁驶区范围外绕行,且两次停车,其停止线长度不应小于相应非机动车道宽度。换句话说,非机动车左转过十字路口应该“二次过街”。然而现在,大部分骑车人都按照机动车的开行方式骑行。


  在长安街和北京站街的交叉十字路口,机动车由北往南通过时禁止左转,只能直行穿过。然而观察了20分钟的过程里,几乎每次绿灯亮起前,都有骑车人直接绕到直行机动车前左转。一位穿着蓝色上衣的女士一连逼停了三辆机动车,一路扬长而去。  


  今后,本市将在一些十字路口施划彩色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步道,引导骑车人按规矩骑行,避免与机动车发生磕碰。


  非机动车道停车位“左移”


  如今,很多非机动车道上都施划了机动车停车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情况非常明显。在工体北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有一道步行砖隔离带,然而由于非机动车道上施划了一溜机动车停车位,骑车人骑行经过捏闸按铃是常事儿。


  “两边都是车,自行车道都成‘肉夹馍’了。”市民赵先生说,“有一次我骑车经过一辆车,正巧车主打开车门,直接就把我从自行车上拍下来了,腿都磕破了。”


  今后,非机动车道上的停车位有望改位置。按照目前的一种预案,9米以上宽度的非机动车道将把停车位划在路中间,右侧设置阻车桩等设施,机动车无论停车还是进出辅路都是从左侧开行,非机动车则全程靠右行驶。物理上阻断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情况,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电子牌实时报辅路剩余车位数


  同时,交管部门将规范机动车停车管理,整治机动车违法停车,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目前有一个方案是在进入辅路的路口,将设立电子报数器,实时显示前方辅路剩余停车位数量,避免机动车驾驶员开车进辅路找车位。


  交通部门一位负责人说:“6米以内的非机动车道本身就不应当施划停车位,但是禁止乱停车的前提是有地方停车。目前,交通部门已经着手,在一些居民聚集区和商业繁华区建设推广立体停车楼。”


  另外,本市将督促占路施工单位及时腾退,恢复非机动车道系统。交通部门要在机非车道间施划白实线,设置阻车桩或护栏,增加设置专用标识,明确非机动车路权。


  公交停靠入港湾


  在宽街中医医院门口的公交车站,一辆104路没打转向灯,一个猛子就扎了过来。车稳稳地停在人行道旁,甩了大半个车身将非机动车道占了个严严实实。骑车人只能借路机动车道,晃晃悠悠地在机动车之间穿行。


  一位老人本想着猛蹬几下轮,绕过这辆公交车。骑到一半,这辆车出站了,依然动作“勇猛”。老人只好单脚点地,原地等候。


  今后,公交车进出站要顺畅得多。交通部门打算绕着公交站台后侧修一条非机动车道,骑车人无须再和公交车抢路。如果遇到公交车进站,骑车人也无须借路到机动车道上。杨帆说:“此举将解决公交车进站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问题。”


  小件“城市家具”挪到树池间


  在人行道上,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城市家具”。比如电线杆、公交站台、报刊亭、天桥、垃圾桶和交通信号灯等。


  在东二环朝阳门桥附近,过街天桥几乎占据了整个人行道,行人经过时只能走到非机动车道上。“经常走着走着,就被报亭‘堵’住了,或者横空就出现一只垃圾箱。行人只能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抢地方,挺危险的。”市民黄女士说。


  按照交通部门规划,今后人行道上的秩序将重新梳理。一些小细节将打通步行系统。举几个小例子。


  铸铁的树池由于有空洞,穿高跟鞋的行人不方便通过。今后,树池将改成平整的陶粒材质。


  结合疏堵工程,在绿地里多修一条“林荫道”。如今,西直门大街已经试点,原本狭窄的人行道旁是宽敞的绿地。经过整治,绿地里多了一条蜿蜒的景观小路。


  一些体量较小的“城市家具”也有望挪到树池中间,避免横在路中间。信号灯杆和路灯杆等可能挪到绿地里,适当增加乘客候车区域。


  同时,地铁站周边将建非机动车停车场,码放停车架子,统一管理,合理利用空间。步行道上的一些凸起井盖也有望被“削平”。


  “慢行系统”升级进展


  京港澳高速北京段辅路已完成改造


  按照市交通委路政局规划,将结合2013年道路大修工程同步开展“慢行系统”改造工程。其中,已完工的项目包括京港澳高速北京段右侧辅路、卢沟桥南路及京港澳高速北京段左侧辅路。


  同时,路政部门完成了岳各庄桥区步道系统完善、西道口公交港湾改造、杜家坎环岛周边步道完善及路口渠化改造、地铁14号线大瓦窑站道路调整拓宽等工作。新建步道约2000余平方米、完善盲道系统900延米、改造公交港湾2座、调整完善主辅路出入口2处。


  目前,在施工程公主坟环路大修,在环岛东南侧新建非机动车道、环岛内步道系统。目前已完成拆迁树木4棵、路灯杆2根、电子广告牌1处、电子停车诱导牌1处、步道梳理扩建200平方米、开辟非机动车道150延米。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慢行系统   路侧停车

上一篇:北京TOCC综合交通运行监测获多位市长好评
下一篇:首尔:让人人享受智慧城市的高效与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