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地图商业模式萌芽“形态革命”一触即发
2013-02-19 10:14:48   来源:财经天下   作者:    评论:0

  地图背后的“战争”


  想要在中国开一家门脸宽过5米的商店,而不被高德记录在案,那可绝非易事。


  2013年1月8日,在北京六环外的昌平商业街,高德地图信息采集员刘帅是这样工作的———走5米,站定,举起手中的平板电脑给一家饭馆拍照,再往前走5米,拍下一家眼镜店的门脸。以这样的速度,他要走8至10公里,拍300家左右门脸超过5米的商店。


  高德还有500名刘帅这样的采集员。他们每天如同工蚁一般犁过全国数以万记、毛细血管般的街道中,记录下一切“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地点”(业内称之为POI)。在高德地图的虚拟世界里,昌平商业街除了有世纪联华这种大型超市,“为民刻字部”、“新颖照相馆”这样的小店也被标注其上。如果你想解决一次简单的午餐,还可以考虑下这里的“阿泰包子”和“俞氏刀削面”,它们紧挨着。


  地图,正成为每个智能手机里的必备工具。同时,基于地图的大数据和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角逐焦点,手机地图俨然有成为下一个重量级入口的趋势。


  被“抢单”后的转型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抢单”,或许高德转型的决心还不会那么强烈。


  2011年底,因为高德在欧洲导航新标准NDS上跟进不力,曾经是它金牌客户的宝马宣布在新车系中将预装四维图新的导航数据。


  在汽车导航市场,高德一直主打高端车型,宝马和奥迪是其最重要的两个客户。而四维图新则在中端车市场占有优势。二者合计占汽车导航市场超过90%的份额。这次“抢单”,不仅意味着高德损失了一个重要客户,还意味着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受到了挤压。


  和高德一样,四维图新同样拥有基础数据采集资质。不同的是,四维图新并没有试图向消费端转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后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导航数据、动态交通信息、车联网服务,专注于地图导航的产业链上游。


  对于高德来说更大的威胁是,这个老对手已经开始在车联网上积累技术,并进行了商业化尝试。


  四维图新的子公司世纪高通也签下了宝马的单子,提供路况信息服务。路况信息很多地图服务商都能提供,但要做到即时和精确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这种数据的获得和发送正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内容。


  北京东三环佳程广场,宝马品牌展示厅。一辆崭新的宝马7系车上,邓福安坐在驾驶座上,旋开中控台的按钮,打开了一个路况地图。正值晚高峰,东三环显示为红色拥堵。两三分钟后,长虹桥附近愈发拥堵,但双井桥有所缓解。


  “我们的路况信息两分钟更新一次。”邓福安说,他是宝马中国互联驾驶业务高级经理,是在中国组建互联驾驶团队的四大元老之一。


  出租车公司是世纪高通采集数据的核心来源,因为出租车每时每刻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行驶的路线也基本囊括所有道路,通过它收集到的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相对高得多。


  不一样的玩法


  获取更多、更准确的地图信息,之前是地图竞争的关键,现在仍然是。只不过随着百度这样的竞争者加入,玩法正在发生变化。


  百度与酷讯网进行了合作,在百度地图网页端和手机端均呈现来自酷讯的酒店预订信息。


  酷讯网是一家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提供机票、酒店和旅游路线推荐。百度看中它20万家酒店房型、价格和经纬度等一系列有用数据。而酷讯则是看中百度带来的网页端和移动端的流量入口。“像酷讯这些更加细分、更Web1.0的数据,是百度这种根植于互联网页面搜索的公司不大会涉及的。这也是第三方公司最大的价值。”酷讯无限事业部总监陈波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百度地图4.3版本的酒店中,百度不只用了酷讯的数据,他们同样使用了去哪儿、携程和艺龙的数据来丰富酒店类POI点。


  对于大多数第三方公司来说,自然是接入越多平台越好。但平台商也同样会对合作伙伴进行挑选,力求呈现的信息高质,毕竟用户不会有那么强的耐心去一条条检索。


  这种购买地图底层数据,自己先做后改或者边做边改的方式,事实上是各大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商的一致玩法。这些巨头级别的玩家并不怕出错和更改,对他们来说,互联网地图存在几十米的误差并不是大问题。同时,与用户更加贴近且基数大,也不用害怕缺乏用户的反馈。互联网公司的特质就是产品反应速度快、版本更新速度快、对用户需求的嗅觉更加灵敏。


  同时,每一家互联网巨头本身就有很多数据,腾讯搜搜的数据更新就借助腾讯其他产品的优势。比如一些地图POI点数据的更新和核实,搜搜地图是直接上腾讯微博抓取用户数据进行挖掘。每个用户在腾讯微博上发出一条带有地理信息位置的微博时,就等于无形地帮助了搜搜地图。


  这是腾讯其他产品对地图的一个反哺。就如同百度、搜狗均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为地图产品带来流量一样,由公司其他产品衍生出来的生态环境对地图这一具有广泛想象空间的产品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巨头们的野心


  如果我们将这些地图信息比作一个个可以对用户有用的内容,那么地图正在成为一个平台级的媒体。对地图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就能吸引不同信息需求的人。


  在众多涉足地图应用的互联网公司中,百度无疑是动力最强的一个。


  2012年10月17日,百度宣布分拆百度地图、百度身边等部门,成立专门的LBS(位置服务)事业部。随后,百度的招聘页面出现了大量和LBS相关的岗位。


  百度“框计算”的这种一站式思路在地图平台上做了一次平移。在这之前,百度地图的移动端产品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升级,百度地图4.0版本多出了“免费语音导航、室内定位、实时公交、生活搜索”四大新功能。加载页面的口号也从“全能地图助手”更改为“开启智能生活”。


  “开启智能生活”的背后,是接入了各式各样的功能:搜索附近团购、优惠、美食、酒店等一系列生活信息。越多的数据接入,百度就知道得越多,只需要对用户选择这一行为进行挖掘,比如用户喜欢在哪些场景选择哪些服务,这些再与百度整个账号体系一打通,其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便呼之欲出。毕竟在地图平台这个概念中,查询即搜索。而搜索如何变现,百度自然是极其擅长的。


  “这可以算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端最清晰的一次发力,你也可以认为是百度的一次补课。”上述百度地图内部员工这样评价。


  不计成本投入的还有腾讯


  在北京北四环的中国技术交易大厦6楼,腾讯地图平台部的数据总监张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活200多人的团队一年几千万,买服务器几千万,油费差旅费、服务器电费、外包费用、研发费用等等,这些加起来,差不多几个亿。”他没有说出一个具体数字,但绝对超过外界盛传的两个亿。这还仅仅是目前腾讯搜搜街景团队采集北京、上海、广州、拉萨这四个城市的街景数据花费的资金。


  但张弦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对搜搜地图的街景产品更感兴奋:地图终于不再是一条条线和一个个点,而是一张又一张可以自由放大缩小的实景。“这是一个革命,”他强调,“地图形态上的革命。”


  事实上,巨头们也并不着急赚钱


  “属于地图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明确出现,除了发展时间短之外,最根本原因还是单一产品的使用人数没有达到一个更高的量级。3亿之后,讨论这个问题才有意义。”孔祥来说。他是国内最早一批互联网地图人,曾在Go2map(图行天下)任职。2004年,Go2map被搜狐收购后改名为搜狗地图,现任搜狗地图总经理。根据他的观察,在一个由LBS衍生出的O2O闭环中,从开启地图应用到找到一个可以消费的商户过程太长,仅有小部分用户会完全走完这个行为链条。只有当基数足够大时,才可以探讨商业模式。现在,巨头们做的事情还是在烧钱。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地图商 高德 四维图新 商业模式

上一篇: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背后的三个隐忧
下一篇:从华阳999元和翼卡“零成本”窥视车机导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