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访谈回顾:市交通委谈“北京智能交通行动计划”
2013-10-25 15:59:16   来源:   作者:    评论:0


  主持人:因为9月份我们被称为全年最堵月。


  邓小勇:那么我们看看9月份已经过去了,我们在9月份之前做了一个测算,发现9月份高峰整体会处于中度拥堵的等级,我们提出根据放假的安全,还有一些节假日的情况我们特别提供了9个重点拥堵时,与此同时交通委和相关委部门就连续第三年提出了绿色出行、畅通北京为主题来缓解交通拥堵这个专项行动,那么通过提高刚才葛处和智宏介绍的,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以及加强我们交通宣传、教育力度,确保我们9月份的交通指数控制在6.7,数据现在是出来了,6.6,实现了我们当时预定的目标,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长时间的交通拥堵,这里面我们原先预测9月22日是周日要不限行的,那天我们预测是很堵的那个实际效果来看很好,早高峰是6.6最高值是8.2,晚高峰交通指数是5.8,峰值是7.3,那天主要是咱们中国城市的无车日,由于市民自觉选择其他的绿色出行方式,以至好多政府部门也是带头不开车来上班,所以整体情况是很好的。那还一个是9月30号,我们当天预测也是比较堵的,但是整体来看,企业单位可能提早放假了,那天交通指数是3.0,整个9月份是低的。


  主持人:我们从图上也能看到,那天是处于浅绿色的条条,9月份我刚才数了一下,有5天是触碰红线了。


  邓小勇:为什么9月22日无车日,我们网友有印象的话,咱们上周就是10月12号那天也是不限行,从我们观测数据来看,早上是6.4峰值是8.0,但是晚高峰就是相当堵我想大家应该是深有感触晚高峰是9.2,峰值是9.5。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9.0多的是上周的情况还是……


  邓小勇:10月12号那一天的情况,那么我们从拥堵时间来看的话,9月份的拥堵时间为3小时25分钟,比去年多了20分钟。


  主持人:多了20分钟。


  邓小勇:车也变多了。


  主持人:这个肯定是客观的事实,我们无需回避,但是刚才您介绍的时候,其实您特别介绍到了9月22日中国无车日的数据,但是为什么您给我的介绍和我从媒体上看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呢?我们的媒体会以这样的标题来作为报道,北京无车日遭遇尴尬变成堵车日,我想这种交通指数上它反映出来的情况和我们人为感知的情况它为什么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偏差呢?


  邓小勇:从9月22日这个数据来看的话,实际上比前几天正常的工作日拥堵是减轻的,整体是处于中度拥堵,不是严重拥堵。从我们数据来看,刚才说了早高峰是6.6,晚高峰数是5.8。我们分析,那天市民和我们出行者没开车,选择其他替代的交通方式,是起到了无车的作用。因为9月份还是属于比较堵的情况,所以大家感觉有的时候可能跟咱们现在效果没那么大、有偏差这也可以理解。


  主持人:那么我们交通拥堵指数在实际生活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请我们现场的专家来给我们做一下解答,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我们的编辑来放两张图片做一下对比,是2011年和2012年12月早晚高峰的一个分布图我们从图上来看看,我们看到了2011年12月份红色的线圈在五环外基本上还算比较少的,但是2012年,反正我从图上读到,红色的线圈会更多一些在五环以外,我不知道我的这种解读和我们研究出来的相差距有多大?


  邓小勇:随着城市发展在扩大,我们这个城区拥堵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我们交通拥堵指数,它实际上也是为北京市城市交通道路来提供咱们一些决策水平服务公共出行,那么交通拥堵指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从整体上来监测城市道路网的运营情况,便于政府和市民来实时获取路况,灵活来应对拥堵情况,北京奥运会之后,也就是2008年11月11日我想各位网友应该能记得,北京市开始实施每周少开一天车,这些政策也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说实话,我们今年初的保有量还是在增加,最近的数量应该是530多万辆。比预计的情况还是严重的多,而我们在2010年9月17日那个是周五,也恰逢尾号4、9限行,那天刚好下着小雨其实雨很小,但是全城出现了严重交通拥堵情况,那么高峰平均拥堵指数达到将近历史以来的最高值9.7。基本上路网全是红的。那么再以2012年为例,我们整个工作日交通指数是5.2,是处于轻度拥堵的水平,要比2011年1.8要增加2.3个百分点,说明我们2012年要比2011年堵一些,那么从拥堵天数来看,2012年是61天,2011年是40天增加了21天,说明我们车辆保有量增加以后,市民出行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从交通的季节性来看,第四季度也就是9-12月份交通基本上处于中度拥堵的等级,那么第二个就是对交通拥堵的事情提高可以做一些预测,引导市民出行。刚才提到的917这种情况,我们马上在第二年就是2011年,叫绿色出行、畅通北京的专项行动,就是这个教训之后我们从历史的监测来看,9月份就很堵,还有一个月份也是比较堵,但是没有9月份堵,那么这样我们也没有动态发布。


  主持人:是哪月份?


  邓小勇:12月份。这里面有几个数字,也就是2011年9月8日那天其实跟2010年9月17日相类似,也是中秋节之前,那天也刚好是4、9限行,也是晚高峰,天气预报报的比较准备,提前通过官方的微博、网站还有电台已经给好多市民都发送了短消息,我相信好多网友是记得的,提前进行了预测、预警,我们多部门联合采取了有效措施,那么在机动车增长近4.5万的情况下面,这个情况比较好。第三个就是我们通过观测,对北京交通疏堵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便于政府来重新认识我们交通拥堵在哪些地点、在哪些时间段,我们从源头来治理拥堵的情况,最终使我们梳理工作得到较好的把握,缓解北京重点地区交通拥堵问题,市政府联合开展了缓解交通拥堵这种疏堵工程应该是连续十个阶段,那么对一些不合理的交叉口进行改造、公交线网调整、规划还有刚才我们讲到智能交通的技术,用到我们交通管理,一些决策、一些信息服务方面,但是我们指数建立,以前我们靠人工的手段、再靠经验去判断我们的疏堵点、段在什么地方,那么通过这个系统的话就可以分析城市拥堵的一些点段的规律和时间规律。从选点来看可以节省一些人力、物力,反过来讲又对一些疏堵工程,或者对我们制定的措施,做一些前后对比,纠正、改进我们的措施。


  主持人:一个就是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一个就是对可能的趋势进行预判和提前感知,然后会出台一些政策或者是一些措施,然后来去引导或者是能够提前做一些有提前量的准备工作。


  邓小勇:对。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介绍了,我们会有一些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这些高科技、新的这种信息技术的这种应用,那么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它和我们的交通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是怎么相互去融合呢?


  陈智宏:其实刚刚葛处也说了就是智能交通的建设它离不开包括信息技术、交通工程本身技术的进步,那么这些技术的进步以及它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是能够很好的促进智能交通的发展,那么你譬如说其实咱们刚刚提到的像卫星定位、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公共交通的客流检测等等,它其实都需要应用到互联网感知还有传输,以及这种大数据的计算等等各种各样的技术。


  要说现在比较热的我们互联网技术来说,其实从2001年开始,互联网的示范工程,第一个是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持道路交通畅通互联网应用示范,一个是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的一个互联网运用示范,那么这两个互联网工作它主要是通过一些传感设备把道路上的一个交通的情况、气象的情况以及桥梁它的安全的情况以及轨道交通客流的情况等等都采集上来,经过处理分析,提前能够实时监测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还有你的客流等等一些运行的情况。第二个将这些情况和以往正常的情况进行对比,一旦偏离了正常情况太多,它能够提前预警。这样你就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另外如果它真的发生了一些问题的话,也能及时知道,而且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那么现在来说,这两个互联网运营示范工程其实它的成果都已经投入使用了,譬如说包括下雨天、下雪天、还有轨道交通客流特别大的时候它对交通的一个保障发挥到非常好的作用。


  主持人:因为北京太大了,你可能到天安门这边没下雨,到安定门就开始下雨了,那这种交通的天气能不能以地区来进行信息的收集、感知、反馈从而再做出预判和决策呢?


  陈智宏:在极端天气交通保畅的互联网工程里面,我们是和北京市气象局一起合作,因为原来咱们的气象预报都是区域性,或者是更专业一点的是小区、小范围、短时的,如果从交通的需求角度来说,可能需要更细一点,譬如说现状的、譬如说路都是一条条线,比如说你像高速公路延误的气象,你包括轨道交通它在地面运行部分的气象条件,因为等等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会对轨道交通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跟气象局合作也是基本上实现了咱们北京现在高速公路还有国省干道,它沿线在北京试运范围内的一个气象的实时检测和预测、预报这个已经实现了。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吴忠泽: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主题报告
下一篇:T服务市场正向成熟迈进——访WirelessCar中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