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能公交 > 正文

德阳谋建“公交都市”
2012-11-27 10:45:18   来源:德阳日报 作者:冉倩婷   作者:    评论:0

  近日,一场针对德阳市民的“关于公共汽车的问卷调查”正在进行。下个月出台的调查结果,将影响明年德阳公共交通系统的调整方向。


  重要交通节点拟设“高峰时段公交优先”,新区规划预留港湾式停靠站区域,加大新标准公交车投入数量……“大城梦”下,德阳公共交通正提前谋划,结合城市发展、城乡互动,铺开一幅“公交都市”的战略地图。


  城市发展绷紧 “交通橡皮筋”


  8月1日,29路公交车正式开进了德阳市庐山南路在建的“保利国际城”。这是德阳近年来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为了给这个未来的德阳“城南副中心”提供交通保障,德阳裕兴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预先展开公交配套。


  在德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季涛看来,尽管现阶段德阳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交通拥堵,但在“100万人口大城市规模、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的“大城”目标下,只有提前规划、整体布局,才能解决由于城市扩张发展带来的交通难题。“德阳的公共交通需要预先谋划的远不止某个点位,而是面及全市的总体规划。”


  目前,德阳共有公交线路26条、公交车345辆,基本满足城市需求。但面向全市的总体公共交通规划亟待进行。“发展初期规划水平不高,是大多城市后期交通问题凸显的重要原因,德阳也不例外。”而德阳又是典型的工业城市,主城区大型企业的职工达数万人,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往返出行,构成高峰期的庞大交通流。“这根‘橡皮筋’已经快达到承受极限。”


  民意引导 提升公交吸引力


  虽然因人口规模不足,没能跻身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公布的全国首批15个“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名单,但德阳已决定以此为目标,“抢占提前发展的先机”。


  正在讨论制定中的“德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市区公交车达到700标台,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0标台,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5%,公交线路增加到35条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初步建成公交专用道路网络,实行电子路牌、一卡通收费系统和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电子智能一体化网络。


  公共交通分担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截至去年底,德阳市区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为9.8%。怎样吸引市民乘坐公交车?德阳裕兴公交公司正对乘车条件进行改善。在今年新投入的50辆公交车中,空调车为20辆,目前空调车占总体公交车数量的三分之一;对城市扩张形成的“新区域”,除增设线路,还通过延伸原有线路来实现网络覆盖。


  而“关于公共汽车的问卷调查”,更是提升公交吸引力的民意依据。问卷设置了包括乘坐公交车的频率、乘坐目的,对发车频率、线路设置、车厢环境的满意度等内容。“以此为依据,明年德阳的公共交通系统将有一个全新的变化。”季涛说。


  城乡互动出“开放型全域公交”


  在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通往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107路城乡公交已经成了“热线”。“工业区正在向‘旌西千亿经济区’发展,镇上到园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坐公交上下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黄许镇副镇长叶洪清表示。


  对于黄许镇来说,城乡公交的作用并不止于“走出去”,今年年中规划占地2050亩、总投资达20亿元的北大荒农产品物流园区落户该镇,昭示“引进来”的可能。“城乡公交的纽带作用由此可见。”


  “公交都市”的特点之一即是打造“全域公交体系”,目前,除了旌阳区的涉农乡镇和罗江县,德阳其他区县的城乡客运还是按照公路运输标准进行运营。“大德阳”主题下,农村公交大发展势在必行。据悉,德阳市交通运输局正在谋划整合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实现“一体化”。


  一方面,未来两年将在罗江、绵竹、广汉进行试点,探索城乡班线车与城乡公交车(城际公交)共营,力争用五年时间,逐步开通德阳至广汉、什邡、绵竹、罗江的城际公交;另一方面,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要实现“无缝对接”,借助月底即将完工的两个大型开放型交通枢纽站——南站和北站,实现火车、汽车、高铁和公交的无缝换乘。


  此外,公交始发站和综合换乘站的建设也亟待进行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公交都市 德阳

上一篇:连云港力争三年内实现市区BRT全覆盖
下一篇:嘉兴召开智慧电召推广协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