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交通信号控制 > 正文

济南“智能交通”治堵成效明显
2012-08-30 09:42:50   来源:大众网   作者:    评论:0

  自今年开展泉城“治堵”工作以来,济南市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科学的论证调研,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多处城区交通拥堵“重灾区”进行“智慧交通”改造,成功打通了城市道路“经脉”。


  “会思考”的


  智能控制信号灯


  顺河高架南口的玉函路与马鞍山路交汇处一度严重“梗阻”,一早一晚上下班高峰时段,顺河高架经常“上得去,下不来”。济南交警部门经实地调研勘察和流量测试得出的数据显示,高架路下桥车辆是桥下车辆的近两倍,两股车流都存在着左转或右转的问题,与直行车流的交织导致通行效率低。


  今年2月,济南交警支队市中大队在顺河高架南口进行了实验,将中心护栏向东侧偏移2米,增加了一排左转车道;在下桥口处开辟了调头口,提前引导车流;调整路口信号配时,实现南北错时放行。经过反复论证和数据分析,7月初正式对该路口实施“智慧交通”改造。


  据介绍,交警部门在全市第一次设置了“车流感应交织区”,即在南郊宾馆小桥路口至顺河高架下桥口铺设了4处地磁流量检测器,根据检测器断面的流量监测实现与智能控制信号灯之间的数据交换、自动调节。同时,设立全市首个“会思考”的智能控制信号灯,根据4个断面的地磁流量检测器检测到不同方向来车的排队情况,信号灯会自动调节放行或延长放行时间,给交织区的车辆一个清空时间。


  记者了解到,自从进行“智慧交通”改造后,该路段拥堵报警下降27%,道路通行率提高20%,高峰时段持续时间减少15分钟,“治堵”成效明显。


  “绿波”“红波”协调


  畅通大动脉


  纬二路、英雄山路、103省道是相互连接、贯穿济南市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交通大动脉。据济南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曹凤阳介绍,目前这条交通“大动脉”早高峰由南向北流量较大,晚高峰由北往南流量较大。


  根据交通流量特点,济南交警支队对纬二路、英雄山路、103省道沿线32处信号灯路口的路口间距、路口流量、路口间的通行时间等交通信息进行采集,研究了早晚高峰、平峰等6套路口信号配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交通信号优化配时措施。


  在交通高峰期,交警部门采取了控制入市车辆、疏散出市车辆的信号控制策略,通过“相位差”和“绿信比”两个信号控制参数的调整,实现进市方向“红波”控制,即车辆相对多遇红灯信号,绿灯通行时间相对较短;相反,出市方向“绿波”控制,即车辆多遇绿灯信号、绿灯通行时间相对较长,达到了进市车辆较慢出市车辆较快,减少市区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根据交警部门统计的数据,自从采取红波绿波协调控制的信号配时方案后,该路段交通高峰期通行能力分别提高了10%、18%、9%;而在交通平峰期更为明显,分别提高了15%、28%、30%。天桥南头、经四纬二、八一立交南头、英雄山路二七南路路口、英雄山路二环南路路口等5个交通节点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


  可变车道


  缓解交通“潮汐”


  根据交通高峰期和平峰期的车流量不同,机动车道可以变换导向,向前方或者侧方分流,这无疑将对缓解具体节点的拥堵起到一定作用。近日,济南市首条“可变车道”现身经十路。


  据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十路与环山路口是交通“潮汐”现象较为典型的路口。所谓交通“潮汐”,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而晚上则是出城方向的流量大,更是加重了拥堵现象。针对该情况,在交通导流改造中采取可变车道的方式进行交通组织,即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出城车辆多时,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减少进城方向车道数。


  记者在经十路环山路口看到,这条长约35米的可变车道路面颜色是绿色,上边标着“可变车道”。同时,在信号灯旁边也用绿色的标识牌标志着“可变车道”,供过往司机辨认。东口护栏开口处,则是一处长条形的电子显示屏指示由东往南的左转弯车辆何时可进入可变车道。


  记者看到,当由东往西的直行和左转信号灯都变为红色时,此时显示屏上显示的字为“允许左转车辆进入左侧可变车道”,左转车辆进入该车道等候,当左转放行时,车辆直接在此左转。但是当放行东西方向的直行车辆时,显示屏上的字变为“禁止左转车辆进入左侧可变车道”,此时这段可变车道为由西往东的直行车道。此外,这条可变车道的开口处还设有一个可以调头的标识,调头车辆可在此调头。


  在可变车道启用后的这段时间中,由于交通标识清晰明显,过往司机经过时只需看交通标识就可清晰地知道这条可变车道如何使用,大大提高了该路口的通行能力。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智能交通控制信号

上一篇:鄂尔多斯东胜区交通信号灯根据车流量可自动调整信号
下一篇:蓬莱市6处智能信号灯正式“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