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武汉通 九省通——访武汉市交通管理局科研处 副处长 张晓东
2012-08-14 16:27:47   来源:智能交通杂志   作者:    评论:0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沪汉蓉 5 条铁路干线,高铁中,武广、合武已经通车,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2007年末,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十七大后新的改革试点区。8+1城市圈的建设至此从交通领域拉开序幕,武汉作为8+1中"1",无此"1",则不论其他8个城市,没有武汉的通畅,所谓九省通衢也只是纸上言论,武汉通,则九省通。


  那么武汉是如何用科技管理交通的?本期我们采访到了武汉市交通管理局科研处副处长张晓东,或许是因为太忙,言简意赅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一个交通管理者的严谨。或许也只有严谨的运用科技,我们的交通才会畅通。


  智能交通:请您简要介绍科研处在武汉市交通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


  张晓东:科研处现有民警24人(实际编制为26人),合同工4人,临时工1名。专业技术涵盖计算机、自动控制、交通管理、通信等领域,其中博士1人,高级工程师3人、研究生3人,在读研究生7人,本科8人。


  处室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全市道路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交通区域控制的建设和管理、全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交通科技手段的具体应用(电视监控、电子警察、卡口和流量检测等方面)、世界银行贷款交通管理安全子项目。


  智能交通:武汉市道路监控方面目前的应用现状如何?


  张晓东:2008年以前我局建有电视监控点140套。2008年5月,为有效监控新建成的首义广场周边交通,我处利用城投首义广场拆迁补偿款建设监控点5个,并于2008年10月完工;同年为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及残奥火炬传递武汉站的传递活动,我处分别在洪山和沌口分别增建2个监控点;2008年8月我们将沌口开发区大队32个接入局指挥室,并从武汉长江二桥管理所、首义隧道、中山路隧道、武汉长江隧道公司共引入监控图像60路(无控制权);2009年1月应市局要求在省市委及省市政府正门前增建高清监控点4个。上述点位加上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35个监控点 ,整个交通监控系统现有建成点位271个(交管局自建179个;沌口开发区大队建设32个,外单位引入图像60路)。


  2009年5月利用世行贷款事故多发路段交通改善资金,在城区各事故多发路段共增建交通监控37个。2009年8月交管局自筹资金增建20个监控点。


  智能交通:请介绍武汉和西门子合作建设的交通控制系统简况,目前成效如何?


  张晓东:整个系统概况如下:


  世行贷款交通控制系统竣工,于2002年1月由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建委联合向湖北省计委、财政厅提出申请,200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2006年8月进行招标采购,2007年5月23日签订合同,同年6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4月30日项目全面竣工,工期22个月。


  世行贷款交通控制系统总投资为9000万人民币,建设方为西门子公司,建设内容为汉阳、武昌、青山、东湖高新交通区域控制系统,并增设武昌、汉阳两个分控中心。系统包括426处交通信号控制路口、35个电视监控点和6处LED交通诱导屏。该系统通过计算机联网协调控制,对受控范围内道路的交通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和显示,同时对控制路口的周期、绿信比、相位差进行优化,实现子区协调控制或绿波带控制,减少车辆停车次数和旅行时间,缓解交通拥堵。该系统的建成,意味着我市汉口、汉阳及武昌三镇的主要路口、路段,基本实现了区域交通控制,对缓解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将全面改善我市的交通通行状况,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使我市的交通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的转变,真正做到科技强警。


  智能交通:据您所了解,武汉市在城市交通信息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晓东:2009年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我局进行了200块交通诱导屏项目的建设工作,总投资646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交通流信息采集、交通信息处理和交通信息发布三个子系统。目前已完成120块LED屏的建设。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武汉交通管理局 张晓东

上一篇:一语通天下,畅想自由行——访深圳车音网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沈康麒
下一篇:尚易德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整体展现——访北京尚易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