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市场已经成熟——访台湾中华智能型运输系统协会副理事长 张学孔教授
2012-08-06 15:32:56 来源:智能交通杂志 作者:董海龙 作者: 评论:0
1998年7月,为了更进一步结合产、官、学、研各方力量,并与国际之美国ITS America、欧盟ERTICO及日本ITS-Japan等组织接轨,在旅美的马里兰大学张金琳教授及台湾大学张堂贤教授等人推动下,经鼎汉国际工程顾问公司、全徽道安科技公司、立皓科技公司、台湾号志公司以及汇通科技公司等赞助下共同筹组成立中华智能型运输系统协会,第一任理事长长为台大张堂贤教授。历任理事长包括毛治国博士(时任中华电信董事长/现为"台交通部长")、锺正行先生(时任中华顾问董事长)、贺陈旦先生(时任中华电信董事长),现任理事长为李建中博士,现为世曦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
本协会的成立宗旨为结合国内外产、官、学、研资源,创导推展信息、通信、光电、工程、机电、自动化、运输、运具与环境大气等科技之陆、海、空域应用营运之智能型运输社会发展,以融合人本与生态均衡,提高社会机动性、促进交通安全、节能减排、增进能资源效率及绿经济生产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共策达成世界公民社会责任之目标。
共策达成世界公民社会责任
中国智能交通: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华智能型运输系统协会成立背景。
张学孔:中华智能型运输系统协会正式成立于1998年,事实上在此之前,协会重要发起成员就积极参与和举办相关活动,例如1992年开始就有第一次国际ITS研讨会在台湾大学召开,当时在美国还是称做IVHS(智能车路系统),而日欧也分别以类似车与路信息为名形成协会组织(如日本VERTIS及欧盟ERTICO);此外,协会成员并于1994年参与发起亚太智慧运输研讨会该研讨会于第五届后正式改为论坛。
"智能型运输系统"为多领域系统与服务,所牵涉部门甚多,工作规模庞大复杂,需要各领域参与,才能确保ITS发展成功。更具体的来说ITS协会的形成有下列内外环境因素:
1.台湾未来的经济成长,需要完善的交通基础建设与优质的运输服务为后盾。
2.交通与产业主管机关需明确与合理的招标方式和准则,以鼓励民间部门的参与以及国际资源的投入。
3.政府部门需要民意和产业与学界的支持而研拟推动交通政策。
4.智能型运输系统涉及交通建设与产业发展,其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之效益需要社会及民意对于ITS相关建设有更深入而完整的认同。
5.产业界需要共同的规范和标准,以利投资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6.随着ITS建设所产生的相关运输与信息通信服务,需要排除行政、法令上的障碍因素并新订相关法规和奖助措施。
中国智能交通:请您介绍一下协会近年来在推动台湾ITS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学孔:协会自成立以来,为推动ITS在台湾的发展不遗余力的努力着,具体工作如下:
一、 协助政府订定智能型运输系统之发展政策,并协助审议ITS建设计划以及科技研发项目。
二、 协助公私部门推动智能型运输系统之标准化工作。 与主管机关协商ITS项目发包和相关法规制度也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
三、 提供完整之智能型运输系统信息服务。
四、 建立与国际相关组织协调连系之窗口,加强彼此之交流合作。如2011年,我会就将举办第11届ITS亚太论坛并组团参加ITS世界大会,同时还将推进两岸与国际相关ITS项目的交流合作。
五、 接受公部门与产业界委托,进行智能型运输之研究发展与技术咨询服务。
六、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与对外经贸关系,办理海内外智能型运输系统考察、研讨、以及会议展览等活动。多次筹组台湾代表团参加国际ITS重大会议,并举办台湾之夜,广邀两岸及各国相关单位的VIP共同与会,促进国内产官学研互动,也藉此机会提高国际能见度。
七、 接受公私部门委托办理各类座谈会研习会,协助训练相关专业人员事宜。
八、 接受公私部门委托执行智能型运输系统之效益宣传活动。
台湾ITS概况
中国智能交通:请问台湾ITS产业的目前发展情况如何?政府对ITS发展持什么态度?
张学孔:就台湾ITS相关建设与产业相关的政府活动可以分为三方面:"交通部"主要在交通运输基础建设部份,"经济部"则在信息通信ICT产业方面,而"国家科学委员会"则在科技研发方面。在2008年以前其间各有ITS与Telematics项目推动与成果,但其间较缺乏协调与整合;自2008年以后在行政院层级要求经济部Telematics产业发展必需要能与'交通部"ITS建置计划结合,具体目标是透过整合与产业标准,能以台湾各项ITS基础建设做为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的应用与测试基地,期能在很快时间内形成系统整合团队,除了藉由ITS技术来提升交通安全与服务质量,更能够有能力在系统整合技术方面输出。
就产业发展面而言,根据"经济部"车载资通讯产业推动办公室(TPO)以及国际相关ICT产业发展之分析,2010年全球车载资通讯市场(包含硬软件、内容整合、服务提供等)规模达420亿美元,年成长率超过20%。台湾为建构车载资通讯产业价值链,开创新市场与商机,于2009年10月成立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联盟,2010年12月转型为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协会(简称TTIA)。 TTIA目前约50家企业自行付费参加,通过结盟与分工的形式组成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投入相关产品或技术标准(规格)研议,产出成果将视同TTIA定义的产品标准(规格)。目前主要分为智慧巴士工作小组、车载通讯便携应用技术工作小组、导航系统工作小组、商业物流车智慧服务平台工作小组、智慧车联网服务平台工作小组、标准验证推动工作小组、两岸跨语言观光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工作小组。由小组召集人分别邀请与该组题目相关企业,共同讨论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一方面提供产业标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形成联合开发,协同发展新产品与创新方案。TTIA标准制定则以企业标准为起点、国际标准为依归,以共同发展下一代车载产品、技术、应用服务相关标准。
中国智能交通:台湾每年ITS投资规模如何?
张学孔:台湾发展ITS虽然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但近年来产官学研各界已注意此领域之发展潜力,并就技术研发和实务验证等进行多项相关计划;况且台湾在信息、通讯、 电子与控制等领域之科技产业发展实力坚强,多项产品规模高居全球之首,对ITS之推动有其优势。
从1998年至2003年台湾公部门投入在ITS的经费约为新台币31.6亿元,并以建置高快速公路系统的先进交通管理服务为重点。近年来,台湾ITS的实施计划主要可分成两部分,一为科技研发计划,另一为公共建设计划。其中公共建设计划主要包括:配合行政院"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之"全岛运输骨干整建计划"、"数字台湾计划"中之"e化交通计划"、"发展优质网络社会计划(2008-2011年)"之"实时路况资通平台 之整合发展与应用推广计划"与"智能台湾-交通管理及信息服务系统之建置与推广计划"、"公共运输服务智能化系列计划"、"高速公路电子收费以及交通电子票证"等计划项目。
?科技研发计划
台湾ITS科技研发主要由"交通部"与经济部主导。其中"交通部"研发重点包括:先进交通管理服务、先进大众运输服务、商车营运服务、先进用路人信息服务、电子票证智能化、弱势使用者保护服务、支持ITS与汽车导航之各项数据标准与系统架构、数值地图、车载机系统整合应用等。经济部研发重点则为:智能化车辆、车辆安全设备、人车接口、车载机等。其中,由"交通部"运输研究所执行之"智能型运输系统发展四年期计划-基础设施建置、共通平台构建与应用服务推广"科技研发计划为四年期计划,执行期间为2007至2010年度,投入经费约为1亿8仟万元。各项计划内容2007-2010分年经费详如表4。
?公共建设计划
台湾主要ITS公共建设计划包括全岛运输骨干整建计划、e化交通计划、实时路况资通平台之整合发展与应用推广计划、智能台湾-交通管理及信息服务系统之建置与推广计划、公共运输服务智能化系列计划、高速公路电子收费、交通电子票证。总计投入资源逾新台币160亿元。(编者注:如有对项目细分投资感兴趣者可登陆"交通部"网站或与《中国智能交通》杂志联系)。
中国智能交通:请介绍下日前在媒体上曝光频繁的台湾智慧巴士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张学孔:台湾车载资通讯产业协会下属几个工作小组中已经展开两岸与国际合作的小组包括智慧巴士以及DSRC于不停车收费(ETC)之应用。智慧巴士工作小组旨在整合TTIA会员各方面的智慧与经验,协助拟定业界标准及建立实际可运作示范性验证,以为未来公共运输车辆装备车用计算器的技术规格依据,进而促进整体产业的发展。智慧巴士工作小组还侧重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系统整合、车载周边应用系统(数字行车记录模块)、乘客信息应用系统(站名播报系统、电子票证系统)、智能站牌系统、车载机与后端中控通讯(车载无线传输界面)、测试与验证方面进行了分组。目前已制定完成了产业标准部分,协会将协助申请成为CNS标准。在标准采用推动情况方面,多卡通票证卡片阅读机、到站播报系统、数字行车记录模块、智能站牌等已在台湾部分公路客运中得到了应用。
在后续标准推动方面,将协助推动大客车驾驶行车安全警示与辅助应用设备产业标准。在大客车车载机方面,将推进车载终端设备规格系统规范、车机与通讯服务器间讯息格式,到站显示系统功能规范、到站播报系统与车机间讯息格式,电子票证系统设备功能规范、票证系统设备与车机间讯息格式,智能站牌设备功能规范、智能站牌与后端服务器间讯息格式,数字行车记录模块功能规范、纪录模块与车机间讯息格式的制定。在车载机、电子票证系统、到站播报系统、智能站牌、数字行车记录模块等标准验证流程方面,将继续推进车载终端设备之验证测试规范、到站显示系统之验证测试规范、多卡通电子票证模块之验证测试规范、数字行车记录模块之验证测试规范、智能站牌之验证测试规范的制定。
共创大中华ITS之荣耀
中国智能交通:请您简要分析大陆、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四地ITS发展的同异。
张学孔:台湾ITS发展历程可以用下表显现,而近十年ITS发展情况与初步成果可以用下列数字呈现:
?2400万张智能交通卡(包含使用最广的台北悠游卡1900万张)
?23收费站100万ETC用户
?1.5万辆卫星派遣出租车(出租车)
?1万辆智慧化大客车
?6000路口纳入智慧交控
?400项研究与建置计划
?10所大学设ITS课程/学程
?70亿元(新台币)政府ITS预算(近四年)
由过去台湾ITS的发展可以显现,在2000年以前其主要是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动,而在2000年后开始有经济产业和科技研发部门的投入。尤其在2006年以后有跨部会的科技整合机制。在2008年以后,"交通部"门与经济产业部门正式开始将"ITS/Telematics"一词整合运用在更广泛的ITS建设和车儎资通讯产业发展政策。
台湾ITS发展历程
归纳日、韩以及台湾的发展沿革,简扼比较其异同如下:日韩两国共同之处皆是由上级政府单位积极辅导产业发展,并建立明确发展计划,其中日本由汽车及资通讯产业领导,形成游说力量使得政府能在总理层级成立协调指挥机制将各相关部会整合,并依其产业发展优势与国际各国之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方针;而韩国则是藉由国家级主计划搭配地方层级的推广活动,成功建立数个ITS示范城市,其强调在无线通讯环境下个人机动力(Personal Mobility)以及各类交通系统的整合。台湾则是近年才成立相关单位,扮演辅导和培植的角色,因此政策方针较日韩而言也较不成熟。但是以国际交流活动而言,日韩台三者态度都十分积极;日韩在各个阶段皆争取举办ITS世界大会,也向国际展示其推动成果,台湾虽未举办过世界大会,但也积极争取筹办两届ITS亚太论坛、以及多场国际交流活动。由此回顾不难发现,政府或主管机关适度的引导和辅导有助于产业的茁壮,国际经验和意见交流则有助于产业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
观察大陆ITS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近年来由科技部主导成立ITS-China并推动许多整合型基础研发项目及大型示范项目,但因ITS产业及其应用涉及各个部委,像高速公路隶属交通运输部,而过去隶属建设部或建委之市区客运管理则在政府组织改造后亦隶属交通运输部,至于汽车与车载资通讯等产业则与工业与信息产业部直接相关,因此在大陆以目前ITS-China组织之情况较不易统合各部会资源,再加上大陆幅员辽阔,各城市、各区域皆有其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而交通运输部虽在组织功能已经大致确定,但各地方政府则在市政、经委、建委、交通运输、及交警的组织分工上尚处于磨合阶段。不过,由于汽车产业之蓬勃发展,对于车载资通讯产业及相关ITS的服务产业,在具有商业模式之驱动下已经有了好的发展成果。另基于民众安全、社会保障及车辆营运调度所需的营业车(公交和出租车)智能化方面,在各大城市亦已经有具体成果。此外,在IC智能卡应用方面,地铁与公交一卡通以及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在都市地区亦有相当多成功案例,目前朝向区域及跨域互联网方向发展,则是非常正确的策略。
两岸ITS皆约自1996年左右开始有较规模且系统性推动,除了在历届亚太及世界大会中相互支持、交流与切磋,并于2001由学术界开始举行两岸智慧运输研讨会,去年在重庆交通大学举办了第十届学术研讨会;同时,两岸交流亦有以城市及ITS项目为基础进行互访与交流。就应用的现况而言,两岸在高速公路及城市交通管理的应用较为相似,台湾过去10年系以交通IC智能卡票证、智能交控系统、停车收费系统、公交动态信息系统、停车动态信息导引系统、出租车电召等为主。若以投入发展之经费来看两岸的ITS发展重点,大陆地区以电子收费、交通智能卡、制定相关标准与协议为主,台湾则投入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高速公路电子收费(ETC)等为主。若比较ITS系统架构,中国大陆的使用服务领域多了"综合运输"、"自动公路"两项,而台湾则多了"弱势使用者保护服务"、"信息管理服务"。
中国智能交通:最后,您认为台湾和大陆的ITS业者应如何合作,以实现双赢?以及如何在技术和应用上超越发达国家?
张学孔:为实现双赢,首要可以共同推动建立产业标准以利于企业合作与良性竞争。从营运模式和收费模式来看,创新经营模式极为重要, 且为各家企业的独特竞争力, 很难以单一组织力量要求一体适用,协会可以做的是协助整体产业建立产业标准进而成为国家与国际标准,从而利于各家企业公开、公平的竞争。以台湾的多卡通付费系统为例, 未来在建设完成后,无论何种小额付款卡都可以付费上车,除了可使乘客方便之外,还可保留各家发卡公司自由竞争的空间。相关各公司只有以更多更好的服务来吸引顾客, 再由乘客自行决定持用何种卡为最有利,不会因为车上装设的特定车载设备而必须强迫使用何种卡才行。市场竞争汰弱存强的结果最终仍是消费者、社会、企业三方都得利。
对于大陆和台湾车载远程信息服务系统的互动,台湾过去30多年累积的信息产品研发制造实力是Telematics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如何善用台湾已有的能力、让台湾厂商愿意将长期研发的心血与大陆企业分享,是大陆企业应该重视面对的问题。以台湾为实验场域、快速复制整套成熟先进对策到全中国应该是事半功倍的正确做法。此外,与台湾联合发展Telematics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大部份台商都有营销全球的经验,欧美国家对台湾也较为熟悉,如果大陆中小企业希望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台湾厂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两岸除了共同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大中华的内需市场已经趋于成熟,两岸ITS与汽车电子相关产业,也已经由削价竞争的战国时代,进入大型系统整合的优质厂商能够胜出的时代,完整且高质量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而具有世界级的规划与咨询公司亦已获得国际肯定,尤其大中华市场在整体城乡环境、人口密度、消费特性和机动化发展都与日韩及西方情况有很大差异。因此,在ITS/Telematics发展上应能由符合本地功能需求开始思考,例如我们强调优质公共交通的发展,将ITS技术应用在提供各类公共交通无缝的信息服务是需要优先发展的项目;又如我们的车内导航系统需要更多换乘的实时信息,并能结合适地性服务(LBS)的功能;此外,我们小汽车、公交车以及货车需要更关注于交通安全的功能,而联网与智能执法亦是必须同步落实的重要项目。对于两岸合作更进一步的具体模式,建议可以选取特定的交通运输走廊,以两岸企业基于共同产业标准所提供的ITS/Telematics整合技术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应用在此具有高铁、高速公路、区域巴士、市区公共交通、行车与停车导引、绿能载具、汽车共享、乃至最后一哩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区域,来建设成为安全、人本、节能、永续的智能交通示范走廊。此一示范走廊可以复制在其它走廊和区域,形成绿色智慧城市(Green Smart City),同时也可以做整体输出,协助其它发展中国家智慧交通城市的建设。
评论排行
- ·各省份卫星定位平台备案运营商的名单(...(4)
- ·访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总...(3)
- ·高速公路迈向大数据存储应用(3)
- ·关于征集“工信部V2X技术应用与频率需求...(3)
- ·立宇泰车载驾培终端定制服务(3)
- ·深圳泰首智能推出“车载移动电子警察”系统(3)
- ·访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交通方...(3)
- ·大同市区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试运行(2)
- ·第七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2)
- ·2015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全纪录(2)
- ·gps道路与交通日常巡查管理系统设计方案(2)
- ·车货匹配APP的坑——一位物流人的吐槽(2)
- ·2016中国车联网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2)
- ·大隐隐于市——盘点“最严交规”下的交...(2)
- ·三河市交警大队大气重度污染交通限行提...(2)
- ·十年探索路,一朝翔迅飞——访西安翔迅...(2)
- ·东莞长安镇“绿波带”智能控制交通信号...(2)
- ·iData智能停车收费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浅析(1)
- ·阜阳明年将实现出租车信息化管理 对服...(1)
- ·天泽信息入股南京宜流旗下网站运策网(1)